華文網

錦上添華丨濟南情懷:東流水街話名泉

文丨李和平

jsth_99577

東流水街是過去濟南的一條老街,它依泉傍水,景致幽雅,青條石板鋪就的路巷內,精舍飛翠,小閣流蘇,充滿了古香古色的濃郁氣息和文化氛圍。東流水街東靠護城河,

西靠五龍潭。諸泉匯合向東流,入西護城河。據史料記載,“城西石橋被北,城下……一名東流水,泉傍疏甲,流入城河。”

東流水街諸泉薈翠,溪流縈繞,柳絲拂水,靜謐安詳,是老濟南泉城特色的佳境之地。東流水街現已不復存在,其原址被劃歸為五龍潭公園,

成為公園內耳目一新的美麗風景。九十多年前,東流水街曾誕生過一代革命家充滿傳奇色彩的動人故事。東流水街111號,是原山東省委舊址(秘書處),山東党創始人、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鄧恩銘同志在此留下過光輝的足跡(五龍潭公園內立有王盡美、鄧恩明大理石雕像一尊,上刻董必武手書“濟南名士知多少 君與恩銘不老松”)。

東流水街自古多美名,這裡泉水流碧,風景宜人,歷史上傳有許多官宦名流在此大興土木,頤養天年,盡享榮華富貴。東流水街的一些庭院佈局明快敞亮,別具一格,其建築設計大都與名泉多有關聯。據金人《名泉碑》所記載及明清以後湧現的名泉在東流水街上就有多處,如“懸清泉”(又名“賢清泉”和“三娘子灣”、“李家池子”等俗稱),

原址在東流水街72號的“逯 園”內,後改“賢清園”,系明朝禦史羅國士之後裔羅淵碧所建。園內古樸典雅,小溪環繞,垂柳依依,翠竹林立。清朝嘉慶年間,一周姓人氏辭官歸裡,在“賢清園”原址又建起一座別墅,稱“朗園”。東流水街111號院內,有一處叫“古溫泉”的泉池,清朝官人張秀在這裡依泉而居,建起了一座別墅“漪園”。它以水為勝,水清碧綠,與池邊拂柳相映成趣。另外,
東流水街有名的泉池還有“靜水泉”、“東流泉”、“月牙泉”、“回馬泉”、“洗心泉”、“北洗缽泉”等,真是清泉瀾如珠,美景不勝收。

有趣的是,曾經轟動國人的電視連續劇《大宅門》中提到的七爺白景琦在濟南的“阿膠”作坊,據說原址就在東流水街上;還有一說是濟南的老字型大小“宏濟堂”作坊也曾在東流水街上紅極一時。

當然,這些都是有緣於東流水街上的人好、水好、景好所致。

小時候,我經常與小夥伴在東流水街上玩耍、嬉戲,每每走過那座神秘的二層小樓門前,便有一種肅然起敬的神秘感油然而升。這條濕漉漉的街巷裡,常年水氣氤氳,泉水低吟,極顯凝重和莊嚴。人們在這裡行走,感受名泉的清爽與明麗,懷想歷史的變遷與時代巨變;相聚“月牙泉”邊談古論今,看今朝氣象萬千,心情十分愜意和舒暢。

早些年的時候,東流水街北端多有房屋錯落,屋後便是川流不息的護城河,院內菜園秧苗油綠,站在高處放眼望去,護城河邊,水聲潺潺,滿目青翠;輕煙柳影,飄逸婆娑,和風幾許。有人在岸邊撒網捕魚;有女子在此處洗衣浣紗,稍刻提水閃進籬笆院落屋內。此刻,炊煙嫋嫋,夕陽斜照,好一幅田園風光美景盡收眼底。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月牙泉”邊有幾柱泉眼兒被開鑿問世,清冽的泉水噴濺飛湧,且多年未見停歇,泉水流淌的地方慢慢形成了一條小溪,現今五龍潭公園內的“虯溪”小景,就是當年泉眼兒所系,可惜它已沒有了往日那“水源上奮”的風采,留給人們一個深深的遺憾和無奈的結局。

東流水街作為濟南的一條歷史名街,與名泉相得益彰,與名流齊居天下,給濟南悠久的古城文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為泉城的建設和發展樹起了一座永恆的歷史豐碑。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佈,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看今朝氣象萬千,心情十分愜意和舒暢。

早些年的時候,東流水街北端多有房屋錯落,屋後便是川流不息的護城河,院內菜園秧苗油綠,站在高處放眼望去,護城河邊,水聲潺潺,滿目青翠;輕煙柳影,飄逸婆娑,和風幾許。有人在岸邊撒網捕魚;有女子在此處洗衣浣紗,稍刻提水閃進籬笆院落屋內。此刻,炊煙嫋嫋,夕陽斜照,好一幅田園風光美景盡收眼底。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月牙泉”邊有幾柱泉眼兒被開鑿問世,清冽的泉水噴濺飛湧,且多年未見停歇,泉水流淌的地方慢慢形成了一條小溪,現今五龍潭公園內的“虯溪”小景,就是當年泉眼兒所系,可惜它已沒有了往日那“水源上奮”的風采,留給人們一個深深的遺憾和無奈的結局。

東流水街作為濟南的一條歷史名街,與名泉相得益彰,與名流齊居天下,給濟南悠久的古城文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為泉城的建設和發展樹起了一座永恆的歷史豐碑。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佈,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