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錦上添華丨畫說濟南:曲水流觴盡風雅

曲水流觴盡風雅

文、畫丨張國華

曲水亭街

若想體味老濟南“家家泉水,

戶戶垂楊”的泉城風韻,最適合的去處要算曲水亭街了。

即使你從未來過,單從街名上,腦中也可以勾勒出個大概,真到此處果然景如其名,街以亭得名,亭又以水而命名,水則以曲而著稱。它北起大明湖,南接西更道,東望德王府北門,西臨濟南府文廟。街中流水潺潺,綠藻漂搖,垂柳搖曳, 民居古樸,有如江南一隅,盡展老濟南風雅。

想尋它並不難,出了大明湖南門,沿著百花洲的一灣池水南行便是。街道不長但與之相連的街巷有七條之多,本就不寬的街道,由眾多泉水彙集成的小河又占去半條街,就這樣街隨水走,水伴街行,兩岸院落錯落,垂柳婆娑,正應了劉鶚《老殘遊記》中的記載 :“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曲水亭街的小河並不曲折,

只有沿河溯源尋到王府池子這一路才真的見識到名副其實的曲折蜿蜒,王府池水北出,一路穿街過巷時隱時現,當彙聚到曲水亭街時,河道才變得舒展了,也正是這段河道的曲折成全了古時文人雅士“曲水流觴”的習俗。

百花洲

每逢農曆三月三相邀聚會於曲水河畔, 把酒杯裡盛上美酒,放在木質託盤中,然後把託盤放在流杯池的水面上任其順流漂 下,託盤漂至拐彎處,往往會停止不動,只要酒杯停下,坐在河邊的人就要端起酒 一飲而盡,然後吟詩一首。

據說,這種曲水流觴盛會一直流行至清代。有年冬天我在這河邊寫生,在一下午的潺潺的河水聲與衣杵的捶打聲中漸入佳 境,雖沒“曲水流觴”未必不會有佳作,

況且有這樣的一處好景致。

濯纓泉

畫到尾聲,人也興奮放鬆起來,這潺潺的流水聲還附帶著引起了生理的反應,好在廁所就在河東岸。我踏在管道上幾步就跳到了對岸,這一舉動引起幾個路人的側目,他們哪裡會 知道這裡曾是我小時候當平衡木玩的,

如今全然沒了兒時如履薄冰的刺激,當然取代它的是另一種刺激。如釋重負出來發現,我畫畫的周遭圍滿了觀眾,自己反倒擠不進去了,索性就混在人群中聽他們七嘴八舌的評論,像旁觀者一樣遠遠地審視自己的畫面,原來這樣也很享受啊。

王府池子街

收拾畫具時朋友來了電話,“在曲水亭……”還不待正在興頭上的我把話說完, 電話那端的朋友下一句就讓我打消了請他喝酒的念頭,“在洗車嗎?”……

唉,一下午的雅致頓時煙消雲散。

作者簡介: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佈,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王府池子街

收拾畫具時朋友來了電話,“在曲水亭……”還不待正在興頭上的我把話說完, 電話那端的朋友下一句就讓我打消了請他喝酒的念頭,“在洗車嗎?”……

唉,一下午的雅致頓時煙消雲散。

作者簡介: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佈,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