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們的是非觀

我們小的時候每次看電視不管看什麼電視都會問一句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們也都特別痛恨那些壞人,就好像說書說三國的,聽眾聽見曹操敗走都會興高采烈,聽見劉備戰敗,

都特別沮喪。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再問這個電視裡誰是壞人,誰是好人,我們好像看三國的時候不再因為曹操和劉備的勝負,而為古人擔心了。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我們的是非觀在變化嗎?還是我們已經沒有是非觀了?

我覺得這是一種成熟,

有人也覺得這是一種退化。從孩童時代,那種非黑即白的思想,到現在,我們覺得也有灰色的地帶。這些灰色的地帶充斥在我們周圍,我們常說的灰色收入,那些游走在道德與法律邊緣的人,都屬於灰色。而對於一個人,一個主義,一個組織,一種社會形態,一種社會意識,我們怎麼評價他的對與錯呢?

從上初中,我們接觸政治這門學科,都學過唯物辯證法,它告訴我們所有的事情沒有絕對,只有相對,這也許就是我們非黑即白時代的結束吧!我不能評判到底非黑即白是對的,還是擁有灰色的地帶的觀點是對,正如辯證法所說,沒有絕對只有相對,就連錯與對也可以是相對的。

哲學討論事物總是那麼的詰屈聱牙,所以我這個人不喜歡哲學,我也不想以哲學的觀點來討論這件事情,我只想從人性的本質來討論這件事情,我想我管你願不願意我們都曾經經歷了這麼一個過程,那就是從以前是非分明,對錯清晰,好壞明見,到現在我們都有無法辯解的是非觀,

對錯觀和好壞觀。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只願做一個旁觀者,不去評價,因為我們本身還沒有分清事物的是非屬性,我覺得這是一種成熟,無論是對於一個人,還是一個組織,這都是一種成熟,他可以幫助我們少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