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居大不易!騰訊雲氣魄很大,但國內雲計算競爭就是一場馬拉松

在前天召開的2017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表示,騰訊將有所為有所不為,未來騰訊最重要的定位是提供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基礎能力。他表示:在中國企業轉型數位化、走向數字經濟的過程中,

騰訊仍將堅守自己的定位,做好連接器的角色,持續在AI、VR等新技術領域進行投入,把我們在“互聯網+”上的核心能力——雲計算、大資料、LBS、AI、支付、安全開放出來。


實際上,騰訊雲還真的底氣說這樣的話。

騰訊2016年財報顯示,

受益于企業客戶數量及現有客戶使用量的大幅增長,2016年騰訊的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逾兩倍。這已經是一個了不得的數字。


然而,伴隨雲計算大潮席捲而來,國內雲計算市場群雄並起,騰訊雲居大不易!

目前,我國雲計算服務提供者主要包括四類:一是中國電信等電信運營商,

二是阿裡、騰訊、百度、華為、浪潮等資訊產業公司,三是由原始機房業務轉做雲的互聯網資料中心,四是亞馬遜、微軟等國際雲計算巨頭。不斷高速增長的市場和利潤,使得雲計算業務被視為科技巨頭的兵家必爭之地,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阿裡雲的實力已經不用說了,國內第一,全球前三。那就先來看看通信巨頭華為。

據悉,在上周深圳舉行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宣佈,華為將“走一條不同的公有雲發展道路”。他說,在公有雲領域,華為一定會堅定地走下去,雲是核心之核心。公有雲就是未來基本的商業模式,在5年時間內,以此為契機,完成華為的數位化轉型。早在3月份,華為就已宣佈正式成立Cloud BU,

增加投入2000人,打造更加強大的公有雲服務平臺,構建新型生態合作關係。由此看來,華為要在雲計算市場上火力全開,大展身手。

在雲計算領域一直有點不慍不火的百度雲,也暗示,現在領先的人,並不一定就能笑到最後。

百度雲總經理尹世明說,目前國內的雲採納率還很低,遠沒有到“血拼”的程度,要等到未來3-5年,才會有更為清晰的競爭態勢。“雲市場競爭是一場馬拉松,

現在來看發展有先後,但在巨大的機遇和市場面前,現在的差距並不能決定長遠的市場格局,百度雲的機會仍然很大。”是的,擁有人工智慧優勢的百度雲也是一支勁旅。


相比於其他急於變現的互聯網產品,網易的產品大多更注重創新與用戶體驗,也許正是因為如此,網易的產品開發總給人一種慢慢悠悠不著急的感覺,但沒人能忽視網易雲異軍突起的鋒芒。

2月份,網易2016年財報顯示,基層技術支援網易考拉海購成為中國最大的跨境電商平臺;通信與視頻服務支撐起網易新聞用戶端20億次以上的直播總參與人數;利用大資料分析説明網易雲音樂改進產品體驗;網易雲信業務接入開發者22萬以上等等。網易雲上的光環更加明顯。網易雲避開了目前爭競爭激烈的行業式雲解決方案、IaaS或平臺級服務,而是選擇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知識體系輸出的策略。這巧妙地選擇讓網易雲的鋒芒更加鋒利。


除此之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對雲的需求也更加的垂直化和場景化,IDC曾經指出,Ucloud、青雲等初創企業在各自的優勢領域有著一席之地,增長也很快。中國雲服務的垂直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也是雲服務目前的戰場之一。未來這些瞄準垂直領域的廠商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自十年前“雲計算”概念被首次提出,十年時間,雲計算不僅改變了傳統商業模式,也改變了整個市場的運行模式。目前,我國的公有雲市場格局初定,阿裡雲“獨領風騷”,各大企業都在爭相競逐,全國雲市場前景一片光明。因此,騰訊雲居大不易,未來的路還長著呢。

雲計算視界|追蹤雲計算、物聯網、Ai等行業動態,不一樣的解讀方式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網易的產品開發總給人一種慢慢悠悠不著急的感覺,但沒人能忽視網易雲異軍突起的鋒芒。

2月份,網易2016年財報顯示,基層技術支援網易考拉海購成為中國最大的跨境電商平臺;通信與視頻服務支撐起網易新聞用戶端20億次以上的直播總參與人數;利用大資料分析説明網易雲音樂改進產品體驗;網易雲信業務接入開發者22萬以上等等。網易雲上的光環更加明顯。網易雲避開了目前爭競爭激烈的行業式雲解決方案、IaaS或平臺級服務,而是選擇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知識體系輸出的策略。這巧妙地選擇讓網易雲的鋒芒更加鋒利。


除此之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對雲的需求也更加的垂直化和場景化,IDC曾經指出,Ucloud、青雲等初創企業在各自的優勢領域有著一席之地,增長也很快。中國雲服務的垂直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也是雲服務目前的戰場之一。未來這些瞄準垂直領域的廠商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自十年前“雲計算”概念被首次提出,十年時間,雲計算不僅改變了傳統商業模式,也改變了整個市場的運行模式。目前,我國的公有雲市場格局初定,阿裡雲“獨領風騷”,各大企業都在爭相競逐,全國雲市場前景一片光明。因此,騰訊雲居大不易,未來的路還長著呢。

雲計算視界|追蹤雲計算、物聯網、Ai等行業動態,不一樣的解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