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理白族紮染:蒼山洱海間的至白至藍

白族人崇拜白色,認為其純潔、端莊、超脫凡塵,故無論著衣、門樓都善用白,

而坐擁藍天、環抱洱海的地理位置,又讓其與藍色緊密相連、不可分離,如此一想,便也不難理解,為何出自其手的紮染會將白藍結合的如此美妙動人。

白族人一生離不開紮染,紮染的藍與白,透過千年時光,早已浸潤成白族人生活的底色。初降人世的孩子需用染有八卦圖案的布包裹;老人的壽衣,要用反復浸染七八次,顏色深如墨黑的紮染布裁制;女子出嫁,

嫁妝裡必帶紮染布做的衣服、頭飾、床上用品……

在白族人聚居的大理州,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懂得了“染采紋秀”,特別在盛唐時期,紮染已成為民間時尚,紮染製品也已做帝王貢品之用。染布技藝密不外傳,除了喜洲鎮及巍山鄰近之地外,

均不產紮染,而相較於周邊壩子,坐落於洱海之畔的周城村,因其紮染技藝和規模最為聞名,鼎盛時期,村裡“家家有染缸、戶戶出紮染”。

白族紮染的染料來自蒼山上天然生長的寥藍、板藍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用得最多的是板藍根,以前用來染布的板藍根都是山上野生的,

後來用量大了,染布的人家就在山上自己種植,好的可長到半人高,每年三四月間收割下來,在松木桶中漚製成染料。

紮染原料為純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染色時,將白布上畫好的花紋部分用針線縫起來,俗稱紮花,紮好的布被稱為疙瘩布,

疙瘩入染缸浸染時不著色,展開後即形成花紋。由於花紋的邊界受到染液的浸潤,圖案產生自然暈紋,青裡帶翠,凝重素雅,薄如煙霧,輕芳蟬翅,芳隱芳現。

根據花色、圖樣明暗的藝術需要,浸染的次數也有各自講究,漂藍色布一般浸染2道,毛藍色布要浸染4道,

藏青色布則要浸染6、7道。越染得多藍色就越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大概便是這個道理。

每一次浸染費力氣不說,每染一道還要撈出晾乾,再染下一道,一批布要幾天時間才能染成。染好晾乾後的疙瘩布要拆開漂洗,在藍和白的邊緣部分會出現一些淡淡的滲透,圖案產生自然暈紋,色彩就顯得更為柔和。待碾平後,一塊漂亮的紮染布就成了。

蒼山腳下的蝴蝶泉,距離周城村不過一裡。泉邊“有樹大合抱,倚崖而聳立……當四月初即發花如蝴蝶,須翅栩然,與生蝶無異;又有真蝶千萬,連須勾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於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白族人不解合歡樹花朵為何似蝴蝶,且還能招引蝴蝶,於是,敷衍出類似戀人投水化蝶的故事,蝴蝶泉也被人們尊為了愛情泉。周城紮染的花紋中,最多的也自然而然少不了千姿百態的蝴蝶,既有“白”,又有“蝶”’,想來應該是象徵純潔忠貞的愛情吧……

圖案產生自然暈紋,色彩就顯得更為柔和。待碾平後,一塊漂亮的紮染布就成了。

蒼山腳下的蝴蝶泉,距離周城村不過一裡。泉邊“有樹大合抱,倚崖而聳立……當四月初即發花如蝴蝶,須翅栩然,與生蝶無異;又有真蝶千萬,連須勾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於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白族人不解合歡樹花朵為何似蝴蝶,且還能招引蝴蝶,於是,敷衍出類似戀人投水化蝶的故事,蝴蝶泉也被人們尊為了愛情泉。周城紮染的花紋中,最多的也自然而然少不了千姿百態的蝴蝶,既有“白”,又有“蝶”’,想來應該是象徵純潔忠貞的愛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