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蒙古鐵騎、馬可波羅、十字軍和黑死病推動文藝復興

編者按: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小學課本裡就有,還有中學課本裡的莎士比亞和但丁,三人是文藝復興三巨人。文藝復興持續三百多年,是歐洲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起源卻眾說紛紜。

萬馬齊喑究可哀的中世紀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首詩諷刺清朝的八股取士制度束縛士大夫的思想,

讓人墨守成規,導致清朝衰落。中世紀的西歐,雖然沒有八股文,但是教會對人類思想的束縛有過之無不及。

曾經受到迫害的基督教,從成為羅馬國教那一刻起,淪為貴族的統治工具,與貴族狼狽為奸。世俗政權的實力此消彼長,

而羅馬教廷的威信卻不斷加強,以德皇亨利四世卡諾莎屈辱為標誌,宗教勢力達到頂峰。西歐的中世紀,被史學界稱為是“黑暗時代”,教會作為精神支柱,建立了一整套嚴格的等級制度,僧侶地位在貴族之上,把上帝奉為絕對的權威。文學、藝術、哲學必須遵照《聖經》的教義;否則,宗教裁判所就要進行制裁,甚至處以死刑。文史哲領域萬馬齊喑,科技和醫學領域毫無進展。

文藝復興的複雜因素

蒙古四十年時間三次西征,蒙古屠城的習慣造成大片地區千里無雞鳴,為東歐和近東帶來災難,

成吉思汗因此被稱為上帝之鞭,讓歐洲人不寒而慄。蒙古鐵騎為歐洲帶來災難的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火藥和指南針、造紙術被帶到了歐洲,尤其是火藥帶來的軍事技術的變革,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歐洲的政治格局。

著名的旅行家、威尼斯人馬可波羅,

少年時代就充滿對蒙古大汗的嚮往,跋山涉水不遠萬里的來到中國,又肩負忽必烈的使命回到義大利。根據他在監獄的自述,整理出《馬可波羅行紀》,書中對東方富裕的描述,引發西歐人的無限遐想。

隨著拜占庭帝國的衰落,位於中東地區的基督教聖地耶路撒冷,落入伊斯蘭教徒手中,羅馬天主教為了收復失地,在教皇的批准下,進行了八次十字軍東征,前後持續二百年。十字軍東征,從西歐出發,無論陸海哪一個方向,都要路過信奉東正教的拜占庭。“假途伐虢”和“唇亡齒寒”的道理,在西方不一定試用,但是十字軍東征總得有回報,他們也打同屬於基督教的拜占庭。拜占庭帝國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繼續統治近東地區,承襲古希臘、古羅馬文明比較完整,十字軍帶走了相當一片文藝珍品,引起西歐對古希臘古羅馬璀璨文明的追捧。

法學、神學、醫學是最古老的三大學科,曾經是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代表,由於天主教的思想禁錮,三大學科基本上毫無進展。從1347至1353年,席捲整個歐羅巴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占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黑死病在歐洲的蔓延,也加劇了人們心中的恐慌,使得人們開始懷疑宗教神學的絕對權威。

複雜表面現象之下根本原因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推動文藝復興的是中世紀後期的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在歐洲的義大利首先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商品經濟是通過市場來運轉的,而市場上擇優選購、討價還價、成交簽約,都是斟酌思量之後的自願行為,這就是自由的體現,當然要想有這些“自由”還要有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時義大利呼喚人的自由,陳腐的歐洲需要一場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運動。

古希臘和古羅馬是海洋文明,民主和自由在這裡生根發芽,人們也可以自由地發表各種學術思想,這和黑暗的中世紀是個鮮明的對比。14世紀末,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不斷入侵,東羅馬人帶著大批的古希臘和羅馬的藝術珍品和文學、歷史、哲學等書籍,紛紛逃往西歐避難,畢竟東正教與天主教同根同源,希望得到天主教的庇護。一些東羅馬的學者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辦了一所叫“希臘學院”的學校,講授希臘輝煌的歷史文明和文化等。許多西歐的學者要求恢復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和藝術,這種要求就像春風,慢慢吹遍整個西歐,文藝復興運動由此興起。

伊洛河畔看春秋:來自拜占庭的東風,帶著古希臘羅馬文明吹遍西歐,文藝復興運動開啟,東風壓倒西方,此後的西歐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落入伊斯蘭教徒手中,羅馬天主教為了收復失地,在教皇的批准下,進行了八次十字軍東征,前後持續二百年。十字軍東征,從西歐出發,無論陸海哪一個方向,都要路過信奉東正教的拜占庭。“假途伐虢”和“唇亡齒寒”的道理,在西方不一定試用,但是十字軍東征總得有回報,他們也打同屬於基督教的拜占庭。拜占庭帝國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繼續統治近東地區,承襲古希臘、古羅馬文明比較完整,十字軍帶走了相當一片文藝珍品,引起西歐對古希臘古羅馬璀璨文明的追捧。

法學、神學、醫學是最古老的三大學科,曾經是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代表,由於天主教的思想禁錮,三大學科基本上毫無進展。從1347至1353年,席捲整個歐羅巴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占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黑死病在歐洲的蔓延,也加劇了人們心中的恐慌,使得人們開始懷疑宗教神學的絕對權威。

複雜表面現象之下根本原因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推動文藝復興的是中世紀後期的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在歐洲的義大利首先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商品經濟是通過市場來運轉的,而市場上擇優選購、討價還價、成交簽約,都是斟酌思量之後的自願行為,這就是自由的體現,當然要想有這些“自由”還要有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時義大利呼喚人的自由,陳腐的歐洲需要一場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運動。

古希臘和古羅馬是海洋文明,民主和自由在這裡生根發芽,人們也可以自由地發表各種學術思想,這和黑暗的中世紀是個鮮明的對比。14世紀末,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不斷入侵,東羅馬人帶著大批的古希臘和羅馬的藝術珍品和文學、歷史、哲學等書籍,紛紛逃往西歐避難,畢竟東正教與天主教同根同源,希望得到天主教的庇護。一些東羅馬的學者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辦了一所叫“希臘學院”的學校,講授希臘輝煌的歷史文明和文化等。許多西歐的學者要求恢復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和藝術,這種要求就像春風,慢慢吹遍整個西歐,文藝復興運動由此興起。

伊洛河畔看春秋:來自拜占庭的東風,帶著古希臘羅馬文明吹遍西歐,文藝復興運動開啟,東風壓倒西方,此後的西歐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