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蕨菜在江南-蕨菜的“神秘”面紗

蕨菜是什麼

蕨菜為鳳尾蕨科生落葉草本植物。蕨菜一般株高達一米,根狀長而橫蕨菜走,有黑褐色絨毛,早春新生葉拳卷,呈三叉狀。柄葉鮮嫩,上披白色絨毛,此時為採集期。葉柄長30~100cm,

葉片呈三角形,長65~150cm,寬30~60cm,2~3次羽狀分裂,下部羽片對生,褐色孢子囊群連續著生於葉片邊緣,有雙重囊群蓋。多生長在山區土質濕潤、肥沃、土層較深的向陽坡上。一般根據生長環境,民間俗稱山蕨和江蕨。

2.蕨菜的功效

蕨菜含有維生素C、鉀、鈣、磷、鐵、錳、銅、鋅。

蕨菜素

蕨菜素對細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於發熱不退、腸風熱毒、濕疹、瘡瘍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殺菌清炎之功效;

富含鉀,具有清熱、健胃、滑、降氣、驅風、化痰等功效;可治食隔、氣隔、腸風熱毒等症;

粗纖維

所含粗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下氣通便的作用; 現代研究認為蕨菜中的纖維素可有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腸胃對脂肪吸收的作用。 4、澱粉

蕨根含澱粉很豐富,所提取的澱粉(稱為“蕨粉”),

有一定滋補作用,可制粉皮、粉條。

味甘,性寒;歸肝經,胃經,脾經,大腸經。

清熱利濕;止血;降氣化痰。主感冒發熱,黃疸,痢疾,帶下,噎膈,肺結核咳血,腸風便血,風濕痹痛。

蕨菜具有減肥去脂、健身美容、延緩衰老、消暑、去熱、增加食欲等功效。

各家論述

《食療本草》:補五臟不足,氣壅經絡筋骨間,毒氣。

《本草拾遺》:去暴熱,利水道。

3.蕨菜的致癌性

這裡引一段知乎丁當的介紹

“蕨菜致癌的機制

原蕨苷的致癌機制是:通過水解,形成一種致癌性極強的「二烯酮類化合物」,可令DNA結構變得不穩定而發生斷裂、從而引發一連串異常細胞反應,

最終導致細胞突變的產生。

簡而言之,原蕨苷屬於「遺傳毒性致癌物」,就是說,它會改變DNA這樣的遺傳物質,導致致癌。

遺傳毒性致癌物與一般致癌物(譬如砷)的重要差異之一就是:不存在「作用閾值」。也就是說,沒有所謂的安全劑量——無論攝入劑量多小理論上都有致癌作用。

國際標準下蕨菜的致癌評級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對於蕨菜的評級。蕨菜在這裡被歸為【2B級】,

即:對人類可能致癌。

具體而言,2B級致癌物的評判標準為:

- 沒有足夠證據表示該物質對人類有致癌性,但有充分證據表示該物質對動物有致癌性;

- 或對人類的致癌性有一定證據,對動物的致癌性有較強的證據;

- 有證據證明機制上可能致癌,但沒有臨床證據。

這裡的評級對象是蕨菜,而不是原蕨苷,單純原蕨苷的致癌評級其實更低——只屬於 3 級,即:

- 沒有足夠證據說明該物質對人類以及對動物是否有致癌性;

- 或者雖然該物質對動物有致癌性,但有充分證據證明它對人體不會產生相似的作用。 ”

因此,蕨菜還是可以吃的,只是大家要注意食用的份量。

4.蕨菜的做法

食用蕨菜時的處理方法大體有3種:

1.鮮食。采下蕨菜後,先用開水焯二三分鐘,然後單獨或與豬肉炒食。

2.鹽醃。選擇粗細整齊、色澤鮮豔、柔軟鮮嫩的蕨菜,洗淨、晾乾,然後放進罎子裡,加入適量的鹽末和薑絲等醃漬,可隨時取用。

3.幹制。把采下的蕨菜稍加蒸煮,再攤開曬乾(或烘乾),然後收藏保存。食用時先用水泡發,再加以烹製即可。

- 或者雖然該物質對動物有致癌性,但有充分證據證明它對人體不會產生相似的作用。 ”

因此,蕨菜還是可以吃的,只是大家要注意食用的份量。

4.蕨菜的做法

食用蕨菜時的處理方法大體有3種:

1.鮮食。采下蕨菜後,先用開水焯二三分鐘,然後單獨或與豬肉炒食。

2.鹽醃。選擇粗細整齊、色澤鮮豔、柔軟鮮嫩的蕨菜,洗淨、晾乾,然後放進罎子裡,加入適量的鹽末和薑絲等醃漬,可隨時取用。

3.幹制。把采下的蕨菜稍加蒸煮,再攤開曬乾(或烘乾),然後收藏保存。食用時先用水泡發,再加以烹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