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株洲這些特色老地名,你可能不知道

陸軍碼頭——今韶山東路至農科所、耀華、天元大橋位置。原來這裡有一條拐90度彎的公路。公路兩邊是油茶林,中間是綠化帶。公路一頭伸向今韶山東路湘江位置,一頭伸向今天元大橋位置。

“陸軍碼頭”的由來與1917年在此興建過的“湖南陸軍機械廠”有關。

辛亥革命以後,湖南軍隊在原天臺、蓮花、大坪、渡口、張家園等工區徵購數百畝土地籌建過陸軍機械廠,簡稱“陸軍工廠”,時稱“陸軍”。《株洲市地名錄》(1983),在渡口工區自然村中記載:陸軍碼頭。

關於“陸軍工廠”,1996年版言乃克著的《株洲地名指南》記載著:最早在株洲籌建過的工廠——陸軍機械廠。作者系原解放軍江南地下第四軍負責人之一,

1948年8月,因進行該軍組建活動,舉家移居株洲河西,住在“生生農業公司”。湖南陸軍機械廠,幾經變遷後改此名,並在附近的劉家祠堂(原大坪工區)舉辦過軍幹訓練班。

這個籌建中的工廠,曾因占地之廣,規模之大,用人之多,是株洲前所未有的。陸軍碼頭及其附近還興建了辦公樓、生活用房、倉庫等,以後也運來了不少機械設備,但沒有進行安裝,只是堆放在河邊陸軍碼頭的兩個堆放站。

“陸軍碼頭”、“陸軍”、“陸軍公屋”、“陸軍嶺上”等老地名,至今仍有人提起。如今,舊跡早已不復存在。但是“陸軍碼頭”,這個歷史的地名,卻依然流傳下來,成了新區革命歷史的見證。

皇傘沖 ——位於天臺山腳下,今神農塔、傳媒大廈和湖南工業大學一線。 相傳呂洞賓仙遊至此,民諺雲:頭頂天臺嶺,腳踏兩潲基(韶溪港、楓溪港),誰葬其中,呆呆穿朝衣。此乃皇家風水寶地,意指皇恩庇佑的山沖。

鑿石浦——于湘江邊上的一條古街,名為鑿石浦半邊街,曾是商埠。 西元627年,鑿石浦建有慶霞寺,為當地鄉民募資所建。西元769年清明,“詩聖”杜甫從潭州(今長沙)出發,前往衡陽投奔朋友韋之晉的途中,路過鑿石浦時,被其風景吸引夜宿于慶霞寺之中,並作詩《宿鑿石浦》留世。 從天元區珠江南路到湘江邊再轉個彎,走上100米就能到達鑿石浦。

金雞洲 ——位於天元區栗雨社區靠湘江邊一帶。 相傳,曾經有一位以打草鞋為生的老爹,清晨挑著草鞋擔子經過一片沙灘,發現沙灘上冒出了一塊大石頭,石頭上有一個洞。他伸手往洞裡一掏,竟掏出了半升大米。見周圍沒人,他趕緊把米拿回了家。第二天,第三天……每天洞裡都裝有半升米,

都被老人掏回了家。 老爹想:如果我把洞挖大點,那米不就多了嗎?於是,他偷偷把洞鑿大了。次日,再次去掏米,卻發現一粒米都沒有。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裡有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告訴他,那洞裡面的米,是神仙用來喂金雞的。 於是,此地被當地人稱“金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