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公共考古·李莊論壇”在宜賓舉行 特設“李莊主題”

中國公共考古·李莊論現場

四川新聞網宜賓4月23日訊(記者 周瑜原 攝影報導)4月22日至23日,

第五屆“中國公共考古·李莊論壇”在宜賓市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會公共考古專業指導委員會、宜賓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翠屏區人民政府、宜賓市博物院、中國考古網承辦。來自全國數十個省市的考古文博單位、高校的專家學者及高校學生代表共120余人到會。

此次論壇上,多位國內考古學專家學者在演講中分享了精彩的考古故事,內容涵蓋廣泛,主要圍繞抗戰期間李莊與考古學家的故事、李莊的古建築、宜賓的特色文化遺產而展開,還有如何引導公眾正確參與考古事件等公共考古的重大課題、張獻忠江口沉銀的熱門話題和媒體記者關於公共考古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另闢蹊徑的新穎見解。

來自全國各省市考古文博機構、高等院校及媒體代表將集思廣益、建言獻策,共同研討公共考古的理論和實踐。

考古文創產品T台秀

此次論壇開幕式上,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倡議和策劃,李莊遊客接待中心上演了一場形式新穎的考古文創產品T台秀。

各考古院所、博物館和高校設計的文創產品以不一樣的方式被搬上T台,呈現了一出極具風情的時尚秀。來自宜賓市博物院的工作人員“兼職”模特走上T台,展示包括玩偶、首飾、文具甚至寵物牽引繩在內的多種文創產品,引得現場觀眾紛紛舉起手機拍照。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介紹,他作為一個宜賓人,對此次論壇能在李莊召開感到榮幸,李莊在中國現代考古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希望通過此次論壇能追尋大師足跡,弘揚李莊精神,推進中國公共考古邁向新高度。同時,此次論壇上發佈了一批文創產品他非常的讚賞,他認為買文創產品的人是把生活藝術化,而做文創產品的人則要把藝術生活化,要做到生活與藝術相互融合。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胡文怡講述李莊往事

據瞭解,本屆論壇除了延續上屆論壇精彩的公眾演講和廣受好評的公共研討環節外,大會在開幕式後還特意增設了“李莊主題”環節,多名國內知名考古專家學者以李莊為主題,紛紛發表主題演講。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築石窟保護研究所所長姚軍說:“我演講的題為《李莊的建築與故事》,我從材料、梁架結構、挑簷結構、屋面結構、裝飾等方面分析了李莊的建築特點。明末清初以來,湖廣、福建等地的移民在此經商、定居,他們移民到李莊鎮並佔有重要的地位,外來建築文化元素與李莊當地的建築文化相結合,從而形成了具有移民特色的移民建築文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表示,李莊與考古學有患難之交,七十多年前,在中華民族最危難的時刻,李莊承載起了延續中華民族文脈的重任。為了安置當時“中央博物院”,鄉紳們把祖先排位都請出了祠堂;為了體弱多病的著名考古學家梁思永先生有合適的住處,鄉紳羅南陔先生把大兒子一家趕回了鄉下。李莊也是公眾考古的重要發源地。當時的“中央博物院”曾舉辦展覽,展出了史語所發掘出的殷墟甲骨、青銅器和龍山文化的黑陶等珍貴文物。

“公共考古是近年來中國考古學發展最快的分支之一。一方面,考古學家們已經將向公眾普及考古學的基本知識、宣傳考古學研究的重要成果、養成公眾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當做了自己的職責;另一方面,公眾對重大考古發現,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剛剛結束的2016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評選工作就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相關報導的點擊率也超過百萬。”陳星燦說。

嘉賓在諮詢瞭解文創產品

宜賓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力平介紹,李莊古鎮與中國考古界有著不解之緣,抗日戰爭期間,眾多中國考古界重要人物在李莊從事考古研究,為李莊和宜賓帶來不朽的人文之光。“中國公共考古·李莊論壇”的召開,有助於宜賓進一步學習借鑒公共考古的最新研究成果,從人類文明的演進中獲取靈感,從傳統文化的挖掘中汲取養分,提升宜賓文化軟實力,從而更好地推進宜賓市文化建設和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

近年來,宜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宜賓舉辦的文物陳展和文物保護利用等各類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讚揚。特別是近年舉辦的“考古宜賓五千年”展覽,更是把宜賓文化遺產保護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希望與會此次論壇的專家學者充分發揮知識淵博、見聞廣博的優勢,為宜賓的發展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用歷史的智慧、文化的力量推動宜賓市的發展和進步,使一個充滿活力、富有魅力、極具競爭力的宜賓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西南大地。

我從材料、梁架結構、挑簷結構、屋面結構、裝飾等方面分析了李莊的建築特點。明末清初以來,湖廣、福建等地的移民在此經商、定居,他們移民到李莊鎮並佔有重要的地位,外來建築文化元素與李莊當地的建築文化相結合,從而形成了具有移民特色的移民建築文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表示,李莊與考古學有患難之交,七十多年前,在中華民族最危難的時刻,李莊承載起了延續中華民族文脈的重任。為了安置當時“中央博物院”,鄉紳們把祖先排位都請出了祠堂;為了體弱多病的著名考古學家梁思永先生有合適的住處,鄉紳羅南陔先生把大兒子一家趕回了鄉下。李莊也是公眾考古的重要發源地。當時的“中央博物院”曾舉辦展覽,展出了史語所發掘出的殷墟甲骨、青銅器和龍山文化的黑陶等珍貴文物。

“公共考古是近年來中國考古學發展最快的分支之一。一方面,考古學家們已經將向公眾普及考古學的基本知識、宣傳考古學研究的重要成果、養成公眾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當做了自己的職責;另一方面,公眾對重大考古發現,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剛剛結束的2016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評選工作就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相關報導的點擊率也超過百萬。”陳星燦說。

嘉賓在諮詢瞭解文創產品

宜賓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力平介紹,李莊古鎮與中國考古界有著不解之緣,抗日戰爭期間,眾多中國考古界重要人物在李莊從事考古研究,為李莊和宜賓帶來不朽的人文之光。“中國公共考古·李莊論壇”的召開,有助於宜賓進一步學習借鑒公共考古的最新研究成果,從人類文明的演進中獲取靈感,從傳統文化的挖掘中汲取養分,提升宜賓文化軟實力,從而更好地推進宜賓市文化建設和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

近年來,宜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宜賓舉辦的文物陳展和文物保護利用等各類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讚揚。特別是近年舉辦的“考古宜賓五千年”展覽,更是把宜賓文化遺產保護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希望與會此次論壇的專家學者充分發揮知識淵博、見聞廣博的優勢,為宜賓的發展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用歷史的智慧、文化的力量推動宜賓市的發展和進步,使一個充滿活力、富有魅力、極具競爭力的宜賓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西南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