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果出生時不辨男女,這些人能否長大後自己投票選擇性別?【好奇心日報】

愛麗絲·德雷格實在令人感到深深的煩惱。有時候我會問雙性人自己能幫他們做些什麼。

他們的回答通常是這樣:“不要再展示‘修復’手術的照片,也不要強迫孩子接受生☆禁☆殖☆禁☆器檢查。孩子們不喜歡被那些認為他們身體不夠好的人摸來摸去,也不願意和他們交談。”

很久以來,雙性人“修復”手術領域的兒科專家一致未能如此陳述雙性人的發展歷史。他們說如果患兒的生☆禁☆殖☆禁☆器看起來不符合男性或者女性的一般特徵,那麼患兒父母就不能將其養育成健康的男孩或者女孩。

實際上,歷史上很多擁有雙性特徵生☆禁☆殖☆禁☆器的男孩和女孩都能在未接受手術的情況下茁壯成長。根據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被初步分配一種性別。隨著歲月的流逝,這種分配性別可以發生改變。無論你生來是男孩、女孩還是雙性人,我們這一代人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要想讓全世界都承認兒童和年輕人擁有性權利,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種性權利包括不被女性生☆禁☆殖☆禁☆器殘害行為所壓迫、不被性侵、有權成為同性戀等。從這個角度來看,雙性人的人權很快就會成為下一個人們所重點關注的話題。有的人覺得雙性人的不同性徵是一個人權問題,有的人覺得雙性人的不同性徵是一個需要得到“修復”的醫學問題。這兩類人之間的矛盾只會越來越激化,不會有絲毫降溫的趨勢。

反對雙性人人權主義者的臨床醫生們並不是壞人:他們知道患者長大後可能會因為性徵而遭受歧視或者感到恥辱,所以想要盡力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的確,擁有雙性性徵的人會遭到歧視和侮辱。但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我們能在社會層面和心理學層面解決這個問題。面對雙性人,我們應該採用一種更為保守的醫療手段——重視“首先,不要傷害”(first, do no harm)這一理念。

我們不應該希望孩子接受“修復”手術以適應社會對我們身體設定下的基本規則。相反,我們應該改變自己對父母行為的理解和認知。以前,父母可以做一切他們認為對孩子有好處的事情。可當童工和虐待兒童的現象出現後,全世界開始重新審視“父母權利”這個問題。在雙性人兒童的事情上,我們也可以一步一步推動社會觀念轉變,最終讓大家達成一致:對雙性兒童來說,

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儘量減少對他們的傷害,同時儘量包容各種先天性性發育差異。兒科醫生應該從人權角度看待雙性人手術,然後幫助患兒父母理解這個問題。

翻譯 糖醋冰紅茶

題圖來自 NBCNEWS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