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行卷少年揚寰宇 國際詩人白樂天

唐,德宗貞元三年(787年)。

長安,著作左郎 顧況 家。

一年輕人前來 行卷❶

顧況心情不錯,請門公把這個年輕人領進來。

顧況打量了這個年輕人一陣。

十六、七歲,眼睛明亮,穿著葛布袍。

神色恭敬不顯謙卑,

自信不顯傲慢。

顧況解開卷子上的捆繩,清漆梨木卷軸,既不寒酸又不奢華。

卷首的籍貫、姓名和家世,笑道:你叫......白居易?長安城裡,米貴如珍珠,柴貴如桂皮,要居住,不易。

白居易只是含笑,安靜的坐在那裡。

展開卷子,顧況略帶譏諷的笑意慢慢退去,

坐直了身體,讀了下去......

顧侃感慨道:好!如此佳句,居在長安又有何難?君為少年,能有如此詩才,何愁他日不名揚天下......

貞元十六年(800年),白居易高中進士。

他的詩句,更是遠揚天下。

注❶ 行卷:

唐代的風俗。

當時進士考試,改卷子不匿名,考官個人的好惡,決定能否取中。

為了給考官留下好印象,在長安,將自己的作品送去給人看,一般物件為豪門巨族或有名望的詩壇前輩,如果得到認可,考中機會就會很大。

顧況任著作左郎,隸屬著作局,品級從六品以上,替朝廷起草各種碑文、祭文,是無權無勢的閑官,但顧況是當朝著名詩人。

拓展閱讀: 唐朝“國際化”詩人

白居易是一位“國際化”詩人。

他的詩歌在唐朝傳播到日本,日南(越南),新羅(朝鮮)等國。

日本嵯峨天皇曾親自抄寫白居易的詩句。

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語》,曾大量引用白居易的詩句。

契丹國王還親自將白居易詩句譯為契丹文字,讓臣子們誦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