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朱光潛:好的教師,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

朱光潛先生在他的《談美書簡二種·談美》中提到:凡藝術家,
都須有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詩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沒有詩人的妙悟,固不能創作;只有詩人的妙悟而沒有匠人的手腕,其創作亦難盡善盡美……

朱先生的精闢論述讓身為教師的我不由得會心一笑:一個好的教師,不也須有“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嗎?

教育如詩!那麼,教師正是譜寫教育詩篇的詩人。他應該具有這樣的品格:永遠懷有夢想、憧憬明天,

對教育和生活要時常有新的感受,擁有創新的激情和源源不斷的靈感。只有這樣的教師,才能感受到教育的詩意,才能享受詩意的教育。

同時,一個好教師,還須有一半是匠人。這也許會讓人想起“教書匠”的稱呼,這個詞語背後的“因循守舊”、“缺乏創造”、“日日如斯”等含義也許會讓許多人皺起眉頭。
不過,我們不要忘了“文學巨匠”們非凡的創造才能,也不要忘了“匠心獨運”中包蘊著的巧妙的心思。“匠”,絕不意味著缺乏創造,更不意味著只能重複。

朱光潛先生說:“匠人雖比詩人身份低,但亦絕不可少。”在一個企業中,企業家是技術創新的帥才,科學家和工程師是技術創新的將才,能工巧匠則是技術創新的匠才。只有帥才,

將才,匠才齊全,協調運轉,才能使企業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教育也不例外,如果視教育家和各級教育行政長官為“帥才”,視各位有作為的校長為“將才”的話,那麼眾多經驗豐富、業務出眾的教師豈不正是那“匠才”?雖身居“匠”位,但只要不自卑、不自棄,積極探索匠中之巧,日積月累,亦可成為匠中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