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知道中華南方文明之源在哪裡嗎?有人說就在巫峽巫山

在我國上古神話傳說中,有這麼一群半神半人,他們既連接溝通天神與人間的各種資訊,
還通過占卜算卦為三皇五帝與普通百姓,確定從戰爭、祭祀到採摘狩獵、婚喪嫁娶的一切大事小情。同時,他們治療大神與凡人的疾病,還發明歌舞鼓樂,取悅天地間一切有性有靈的生物。
這群人被稱為巫師。據《山海經》記載 ,
上古十大巫師中,最最了不起排名第一的叫巫鹹。巫鹹不但人間仙界、地理算學、占卜醫術十項全能樣樣精通,其呼風喚雨、謀略征戰、知過去曉未來的本事,比後世的諸葛亮也要強出太多太多。他治好了帝摯的病,幫黃堯贏得了戰爭,因此堯帝將天下最珍貴的一座寶山賜給他作封地。這座山便以大巫師的姓命名,是為巫山,又叫靈山。有了巫山,也便有了巫溪、巫峽。

巫鹹不愧為十大巫師之首,不但有超強的能力,也有高尚的道德。他慷慨地讓另外九大巫師兄弟姐妹,分享自己獲得的豐厚賞賜,召喚他們在巫山方圓的山川河溪邊定居下來,建起了巫咸國。巫咸國的巫師們,左手握紅蛇、右手掌青蛇,治病調風雨,
驅邪辟惡魔,戰敵守邊疆,使得本就富庶的巫咸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獨一無二地強大起來。
傳說中的巫咸國,富裕程度遠超我們今人的想像。《山海經·大荒經》中對巫咸國的記載:“不績不經,服也;不稼不穡,食也;不狩不獵,肉也”,翻譯成如今的話便是:不用紡紗織布也有衣穿,
不用耕田種地也有飯吃,不去打獵也有吃不完的肉。
他們如何能做到不績不經,不稼不穡,不狩不獵還能過上富裕日子呢?原來巫山又稱靈山,不但天靈靈地靈靈,還有一件比黃金白銀更珍貴的寶物,那便是鹽。古巫鹹國境內, 有當時全世界最大、數量最多、含量最豐富的鹽泉。
含鹽的泉水,從地底湧出來,經蒸煮或曬乾後,就有了大量的鹽。
因此先秦時期的巫山地區,有中國最大的鹽產地和鹽集市。堆積如山的鹽,吸引了來自黃土高坡、成都平原、兩湖兩廣的商人們。他們帶著自己的五穀雜糧、幹鮮果品、麻紗布匹、幹肉獸皮,繞山繞水地來到巫山,只為交換到他們想要的食鹽。那時巫山的鹽,是內陸地區最主要的食用鹽供應地。即便到了明清時期,巫山依然是我國十大鹽產地之一。
因巫而生因鹽而興的巫咸國,鼎盛時期,一個鎮的常住人口,就有近2萬。這在上古時期,絕對是個大城市了。巫咸國的實力,也由此可見端倪。巫咸國地處內陸山地,四周被險竣的大小河流、高山峽谷環繞,要將大量的鹽運出去,實屬不易。在巫咸國的興盛中,巴人居功至偉。
巴人為將鹽運出巫咸國,專門開闢了好幾千公里的山道,直通陝南鄂西,被稱為“秦楚大道”。當然,那時的大道,在今人眼裡也不過是些羊腸小徑。此外,他們也充分利用大寧河直通長江的便利,划船駕舟,穿過巫峽,運向更遠的地方。巴人壟斷了巫咸國的食鹽貿易,這便是鹽又被叫做“鹽巴”之故。
《華陽國志》裡,將這些穿行在大小三峽的巴人販鹽小船,描述為“水上流鶯”。駕著輕盈婉轉“水上流鶯”的巴人,後來鬧獨立成立了巴國。若干年後,巴國滅掉了巫咸國。再後來便是眾所周知的,強悍的巴國,被更加強悍的秦國所滅。有人考證,巴國雖滅,巴人卻四散遷移,一支成為現代土家族人的祖先,另一支更遠赴越南,建立了安陽國。
由巫開始,到巴興盛的巫巴文化,卻順著江水,隨著鹽巴,和著歌舞鼓樂,對楚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楚文化,對中華南方文明的影響,自不待言。因此有學者認為,巫巴文化是中華南方文明的源頭。

繞山繞水地來到巫山,只為交換到他們想要的食鹽。那時巫山的鹽,是內陸地區最主要的食用鹽供應地。即便到了明清時期,巫山依然是我國十大鹽產地之一。
因巫而生因鹽而興的巫咸國,鼎盛時期,一個鎮的常住人口,就有近2萬。這在上古時期,絕對是個大城市了。巫咸國的實力,也由此可見端倪。巫咸國地處內陸山地,四周被險竣的大小河流、高山峽谷環繞,要將大量的鹽運出去,實屬不易。在巫咸國的興盛中,巴人居功至偉。
巴人為將鹽運出巫咸國,專門開闢了好幾千公里的山道,直通陝南鄂西,被稱為“秦楚大道”。當然,那時的大道,在今人眼裡也不過是些羊腸小徑。此外,他們也充分利用大寧河直通長江的便利,划船駕舟,穿過巫峽,運向更遠的地方。巴人壟斷了巫咸國的食鹽貿易,這便是鹽又被叫做“鹽巴”之故。
《華陽國志》裡,將這些穿行在大小三峽的巴人販鹽小船,描述為“水上流鶯”。駕著輕盈婉轉“水上流鶯”的巴人,後來鬧獨立成立了巴國。若干年後,巴國滅掉了巫咸國。再後來便是眾所周知的,強悍的巴國,被更加強悍的秦國所滅。有人考證,巴國雖滅,巴人卻四散遷移,一支成為現代土家族人的祖先,另一支更遠赴越南,建立了安陽國。
由巫開始,到巴興盛的巫巴文化,卻順著江水,隨著鹽巴,和著歌舞鼓樂,對楚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楚文化,對中華南方文明的影響,自不待言。因此有學者認為,巫巴文化是中華南方文明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