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摩拜投資人:擔憂共用單車劣幣驅逐良幣

在共用單車的顏色大戰中,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劉星(上圖右)和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甘劍平(上圖左)也參與其中,

2016年9月30日紅杉與高瓴等共同投資摩拜1億美元C輪,而到C+輪時,啟明也加入摩拜戰團。4月22日的創業邦“2017年創新中國春季峰會”上,兩位投資人也分享了對於共用單車的看法。

儘管進入輪次並不靠前,但對共用單車的投資表現超出了紅杉最初投資討論時的預期。劉星說:“我們之前覺得它可能優化和替代原來騎車的那部分人的需求,

但後來發現還激發出了原來不騎車的人的需求。”

甘劍平回憶起第一次看到摩拜項目時的感覺,“的確眼前一亮”,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很少見的中國人做出的完全創新的產品,是一個全世界都沒有看到過的創新的產品,解決了城市最後一公里的痛點和需求。”

但之後出現的混戰似乎有些出乎他的意料,甘劍平有些擔憂,“我們非常不希望看到共用單車劣幣驅逐良幣,

或者攪成一局,互相廝殺,最後導致政府出臺命令說你不能再投放單車了,這是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某種程度上也是我們這個行業的悲哀。”

而就在甘劍平這番講話的同一天,北京市發佈《北京市鼓勵規範發展共用自行車的指導意見(試行)(徵求意見稿)》,要求共用單車必須安裝GPS定位,押金須放專用帳戶,同時對擬對共用單車投放數量實行控制。

共用單車成為2016年為數不多的投資風口之一,

而這一年,也有觀點認為是中國資本市場“寒冬”之年。

但劉星直截了當的否認了寒冬的說法,“我不同意2016年是寒冬的說法”,他認為,2016年只是從一波高點向理性回歸的一年,而2017年,“應該是一個比較正常的一年”。

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甘劍平也否認了寒冬一說,“怎麼會有寒冬概念呢?”甘劍平說,在資本市場寒冬這個概念剛剛興起之時,他就否認了寒冬的說法,

“沒有寒冬,只是局部的調整。”

他回顧了“寒冬”概念的誕生,2015年下半年的股災的確對於人民幣基金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但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隨著A股市場明顯IPO加快,“最近幾個月投資活動在加速。”

而對於新的創業和投資方向,劉星稱個人非常看好“+互聯網”,認為這將是未來五年到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各種技術怎樣運用到各行各業裡去,這裡面充滿了創業機會。

傳統行業要提升效率、想出新辦法,能夠改善經營,要比線上上想出來一個點子來與巨頭競爭更可靠一些。”劉星說。

劉星、甘劍平交流實錄:

2016年不是資本寒冬

主持人:怎麼看待2016年資本市場寒冬?今年市場真的有回暖嗎?

劉星:第一,我不同意去年寒冬的說法,一切都是相對的。

第二,如果能長期保持一個比較好的業績的好的投資機構,它的投資標準、投資節奏應該是比較均勻的,保持一致性。當然投資行業是有週期的,難免在高點的時候可能動作大,去年肯定不是高點。2016年是回歸理性,回歸正常,2017年應該是一個比較正常的一年。

主持人:那就是要觸底要反彈了?

劉星:反彈要看大家對上一次的大躍進的傷痛記憶有多深多久。

甘劍平:我也不認為2016年有寒冬。怎麼會有寒冬概念呢,回想起來某一個基金的主管合夥人寫了一篇很長的文章,寒冬來了,大家快點儲備糧草等等。之前採訪時讓我評價一下寒冬,我覺得沒有寒冬,只是局部的調整,不過大家都口口聲聲說是個寒冬,我的意見被忽略了。

回顧過去三四年VC投資的規模和動作,2015年上半年的確是一個高峰,如果大家還記得當時的風口,O2O、移動醫療等等,很多公司融了很多錢。2015年6月份,整個A股進行了非常大的調整,指數從4000多點到了2000多點,導致2015年下半年與上半年相比,的確很多人民幣基金,節奏和佈局進行了很多調整,很多企業沒有募集到足夠的資金退出了創業的舞臺。

去年下半年,A股市場明顯IPO加快,最近幾個月投資活動在加速,作為長期在中國做投資的機構,我們最希望的是把握一個相對平穩的募資投資的節奏,這樣才能從總體上把我們的平均估值通過時間的流動來拉平,這是我們機構投資人應該做的事情。

非常不希望看到共用單車互相廝殺導致政府管制

主持人:寒冬可能還有一個印象,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新的商業模式、爆紅的商業公司減少了,寄予厚望的AR\VR沒有什麼結果,O2O一度很火爆,最後也沒有結出果實,去年如果沒有共用單車,可能真的是一個小年,共用單車可能看起來並不是很性☆禁☆感,但是因為缺項目,很多錢都進去了。兩位對於共用單車有何看法?

劉星:我們希望每一年有非常多讓人非常興奮的熱點。我們作為長期投資人,當然希望投到非常偉大的企業,但是偉大的企業要經過長時間積累,所以2016年看起來共用單車搶了眼球。

但實際上O2O浪潮退去,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吸取了很多的營養。互聯網人可能認識到了傳統行業有很深的門道,並不是輕鬆就可以顛覆掉很多產業的格局,傳統產業的人也學到了很多教訓,包括互聯網的使用者至上、資料運營等思路,從今年將會陸續發現傳統行業有一些領域是在復蘇,在進步,新零售就是在這個環境下誕生出來。

共用單車我們也投過其中一家,後來的表現超出了我們最初投資討論時的預期,它可能優化和替代原來騎車的那部分人的需求,但後來發現還激發出了原來不騎車的人的需求,它的確是創造了新的需求。

共用單車在2016年不管是哪家公司,他們一定是吸取了很多O2O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我個人持相對樂觀的態度,我希望看到他們做得更好,2018、2019年他們可能是能夠繼續帶來驚喜的。他們不是在泡沫中出來的東西,是真正吸取了前面的經驗,能夠找准用戶,他們看到了有一些需求是可以被激發的,是用好的產品和體驗引導了這些需求。

主持人:但是它的發展速度、資金相繼湧入,還有引起的廣泛的社會影響,是不是超出你們的預料了?

劉星:肯定超出了。任何一個好的投資項目它的表現都是超出預期了。

甘劍平:我們也是摩拜單車的股東,當時見到摩拜單車項目的時候,我的確眼睛一亮,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很少見的中國人做出的完全創新的產品,是一個全世界都沒有看到過的創新的產品,解決了城市最後一公里的痛點和需求。

摩拜上有一個GPS的鎖,可以通過掃碼開鎖,它的車相對比較重,不容易損壞,可以停在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公司可以通過GPS定位,用戶也可以找到這些車,在單一城市是具有非常強大的網路效應的產品,的的確確我當時覺得是一個非常創新的產品,而且從商業模式角度,不管是押金、費用,是完全可以把賬算出來的。我們就投了他們。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之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剛剛主持人說兩軍相戰勇者勝,我們更希望看到兩軍相戰智勇雙全者勝。我們非常不希望看到共用單車劣幣驅逐良幣,或者攪成一局,互相廝殺,最後導致政府出臺命令說你不能再投放單車了,這是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某種程度上也是我們這個行業的悲哀。

線下創業充滿了機會和空間

主持人:二位是不是認同純互聯網的基於連接和內容的專案在式微,加了更多實體的“+互聯網”項目是不是接下來的趨勢?馬雲提出了新零售,馬化騰也認為應該是“+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如何看待這一說法?

劉星:從“互聯網+”到“+互聯網”是一個非常理性的說法。創業者在哪裡創業更容易,純線上的世界裡已經充滿了巨頭,充滿了最優秀的人才,能想到商業模式都已經被巨頭玩的很嫺熟了,市場集中度已經很高了。

線下的世界,幾乎沒有一個行業有非常大的領導者,佔據非常大的份額。對於創業者而言,他們發現線下充滿了創新的機會和創業的空間,創造價值的難度可能比線上更低一些,所以人才資金都湧入到線下。馬化騰說是“+互聯網”,馬雲說是新零售,本質說的是一回事。

我個人非常看好“+互聯網”,這將是未來五年到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各種技術怎樣運用到各行各業裡去,這裡面充滿了創業機會。傳統行業要提升效率、想出新辦法,能夠改善經營,要比線上上想出來一個點子來與巨頭競爭更可靠一些。

甘劍平:有人說過,未來將沒有一個非互聯網的企業,未來的企業想要成功,都必須擁抱互聯網,必須資訊化、軟體化,引入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來幫助企業提高效率,跟客戶互動來提高產品、服務,説明他們做戰略戰術上的決策。

在中國已經有8億互聯網用戶,除了老年人、小孩和極端貧困人群,都在互聯網上了。任何企業都必須緊密擁抱互聯網,如果他們認為還可以不去擁抱互聯網,我相信這些企業很快就會消失滅亡。所有人都必須去擁抱互聯網。

主持人:互聯網未來會不會成為所有製造業、零售業一個基礎設施?基於它本身的互聯網的項目是不是就像電力一樣不再那樣性☆禁☆感?

劉星:這是有可能的。互聯網世界技術相比較傳統要快很多,比如AR/VR,火了一波還沒有看到結果,但是不能太心急,很多技術需要積累,是不是可以產生更多化學反應還不可預見。可能會有更加優秀的創業者,純互聯網創業創新需要更加牛的人去創新。

甘劍平:我們上一波的投資都是基於移動互聯網,基於智慧手機普及的紅利,下一波會不會有一個巨大的風口,更多取決於新的硬體的革命,AR和VR可能是其中之一。也取決於更多的人機互動方法方式的革命,PC年代是滑鼠、移動互聯網是手機,未來是什麼我也不知道,我相信也許與語音有關,也許與機器人視覺有關。如果創業者發現了新的硬體,他將成為新時代的Bill Gates。

保持一致性。當然投資行業是有週期的,難免在高點的時候可能動作大,去年肯定不是高點。2016年是回歸理性,回歸正常,2017年應該是一個比較正常的一年。

主持人:那就是要觸底要反彈了?

劉星:反彈要看大家對上一次的大躍進的傷痛記憶有多深多久。

甘劍平:我也不認為2016年有寒冬。怎麼會有寒冬概念呢,回想起來某一個基金的主管合夥人寫了一篇很長的文章,寒冬來了,大家快點儲備糧草等等。之前採訪時讓我評價一下寒冬,我覺得沒有寒冬,只是局部的調整,不過大家都口口聲聲說是個寒冬,我的意見被忽略了。

回顧過去三四年VC投資的規模和動作,2015年上半年的確是一個高峰,如果大家還記得當時的風口,O2O、移動醫療等等,很多公司融了很多錢。2015年6月份,整個A股進行了非常大的調整,指數從4000多點到了2000多點,導致2015年下半年與上半年相比,的確很多人民幣基金,節奏和佈局進行了很多調整,很多企業沒有募集到足夠的資金退出了創業的舞臺。

去年下半年,A股市場明顯IPO加快,最近幾個月投資活動在加速,作為長期在中國做投資的機構,我們最希望的是把握一個相對平穩的募資投資的節奏,這樣才能從總體上把我們的平均估值通過時間的流動來拉平,這是我們機構投資人應該做的事情。

非常不希望看到共用單車互相廝殺導致政府管制

主持人:寒冬可能還有一個印象,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新的商業模式、爆紅的商業公司減少了,寄予厚望的AR\VR沒有什麼結果,O2O一度很火爆,最後也沒有結出果實,去年如果沒有共用單車,可能真的是一個小年,共用單車可能看起來並不是很性☆禁☆感,但是因為缺項目,很多錢都進去了。兩位對於共用單車有何看法?

劉星:我們希望每一年有非常多讓人非常興奮的熱點。我們作為長期投資人,當然希望投到非常偉大的企業,但是偉大的企業要經過長時間積累,所以2016年看起來共用單車搶了眼球。

但實際上O2O浪潮退去,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吸取了很多的營養。互聯網人可能認識到了傳統行業有很深的門道,並不是輕鬆就可以顛覆掉很多產業的格局,傳統產業的人也學到了很多教訓,包括互聯網的使用者至上、資料運營等思路,從今年將會陸續發現傳統行業有一些領域是在復蘇,在進步,新零售就是在這個環境下誕生出來。

共用單車我們也投過其中一家,後來的表現超出了我們最初投資討論時的預期,它可能優化和替代原來騎車的那部分人的需求,但後來發現還激發出了原來不騎車的人的需求,它的確是創造了新的需求。

共用單車在2016年不管是哪家公司,他們一定是吸取了很多O2O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我個人持相對樂觀的態度,我希望看到他們做得更好,2018、2019年他們可能是能夠繼續帶來驚喜的。他們不是在泡沫中出來的東西,是真正吸取了前面的經驗,能夠找准用戶,他們看到了有一些需求是可以被激發的,是用好的產品和體驗引導了這些需求。

主持人:但是它的發展速度、資金相繼湧入,還有引起的廣泛的社會影響,是不是超出你們的預料了?

劉星:肯定超出了。任何一個好的投資項目它的表現都是超出預期了。

甘劍平:我們也是摩拜單車的股東,當時見到摩拜單車項目的時候,我的確眼睛一亮,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很少見的中國人做出的完全創新的產品,是一個全世界都沒有看到過的創新的產品,解決了城市最後一公里的痛點和需求。

摩拜上有一個GPS的鎖,可以通過掃碼開鎖,它的車相對比較重,不容易損壞,可以停在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公司可以通過GPS定位,用戶也可以找到這些車,在單一城市是具有非常強大的網路效應的產品,的的確確我當時覺得是一個非常創新的產品,而且從商業模式角度,不管是押金、費用,是完全可以把賬算出來的。我們就投了他們。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之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剛剛主持人說兩軍相戰勇者勝,我們更希望看到兩軍相戰智勇雙全者勝。我們非常不希望看到共用單車劣幣驅逐良幣,或者攪成一局,互相廝殺,最後導致政府出臺命令說你不能再投放單車了,這是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某種程度上也是我們這個行業的悲哀。

線下創業充滿了機會和空間

主持人:二位是不是認同純互聯網的基於連接和內容的專案在式微,加了更多實體的“+互聯網”項目是不是接下來的趨勢?馬雲提出了新零售,馬化騰也認為應該是“+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如何看待這一說法?

劉星:從“互聯網+”到“+互聯網”是一個非常理性的說法。創業者在哪裡創業更容易,純線上的世界裡已經充滿了巨頭,充滿了最優秀的人才,能想到商業模式都已經被巨頭玩的很嫺熟了,市場集中度已經很高了。

線下的世界,幾乎沒有一個行業有非常大的領導者,佔據非常大的份額。對於創業者而言,他們發現線下充滿了創新的機會和創業的空間,創造價值的難度可能比線上更低一些,所以人才資金都湧入到線下。馬化騰說是“+互聯網”,馬雲說是新零售,本質說的是一回事。

我個人非常看好“+互聯網”,這將是未來五年到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各種技術怎樣運用到各行各業裡去,這裡面充滿了創業機會。傳統行業要提升效率、想出新辦法,能夠改善經營,要比線上上想出來一個點子來與巨頭競爭更可靠一些。

甘劍平:有人說過,未來將沒有一個非互聯網的企業,未來的企業想要成功,都必須擁抱互聯網,必須資訊化、軟體化,引入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來幫助企業提高效率,跟客戶互動來提高產品、服務,説明他們做戰略戰術上的決策。

在中國已經有8億互聯網用戶,除了老年人、小孩和極端貧困人群,都在互聯網上了。任何企業都必須緊密擁抱互聯網,如果他們認為還可以不去擁抱互聯網,我相信這些企業很快就會消失滅亡。所有人都必須去擁抱互聯網。

主持人:互聯網未來會不會成為所有製造業、零售業一個基礎設施?基於它本身的互聯網的項目是不是就像電力一樣不再那樣性☆禁☆感?

劉星:這是有可能的。互聯網世界技術相比較傳統要快很多,比如AR/VR,火了一波還沒有看到結果,但是不能太心急,很多技術需要積累,是不是可以產生更多化學反應還不可預見。可能會有更加優秀的創業者,純互聯網創業創新需要更加牛的人去創新。

甘劍平:我們上一波的投資都是基於移動互聯網,基於智慧手機普及的紅利,下一波會不會有一個巨大的風口,更多取決於新的硬體的革命,AR和VR可能是其中之一。也取決於更多的人機互動方法方式的革命,PC年代是滑鼠、移動互聯網是手機,未來是什麼我也不知道,我相信也許與語音有關,也許與機器人視覺有關。如果創業者發現了新的硬體,他將成為新時代的Bill G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