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疫苗接種的這些知識快來看看吧|眼光日曆

眼光日曆

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今年的主題是“預防接種——孩子的權利,社會的責任”。

孩子是降臨在家中的天使,而天使剛降生的時候也是脆弱需要保護的。兒童規範接種疫苗,對預防傳染病和促進健康意義重大,關係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和家庭的幸福未來。那麼,究竟孩子為什麼要接種疫苗?接種時間怎麼掌握?接種前後得注意什麼?今天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

小編將帶您解答以上問題。

寶寶為什麼要接種疫苗?寶寶出生後離開了母體後,同時也就失去了媽媽給予的“天然的保護”。家長們都知道,半歲多以後的寶寶最容易生病,特別容易得傳染病。這是因為母親給予寶寶的抵抗力天天消耗,當寶寶長到6個月時,這種先天帶來的抵抗力就消耗的差不多了。
隨著寶寶的長大,在外面的活動機會增多。寶寶變得極易受到細菌、病毒的侵害,為了避免傳染病的侵犯,保證寶寶健康成長,就必須進行預防接種。預防接種,就是把疫苗通過適宜的途徑輸入到體內,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獲得對相應傳染病的特異免疫力,預防相應傳染病的發生,增強兒童防病能力,保護兒童身體健康。

兒童有哪些種疫苗必須打?

在我國,疫苗接種分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一類疫苗也稱計畫免疫疫苗,是由政府免費提供,公民按規定必須接種;二類疫苗是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接種的其他疫苗。

首先,為寶寶接種所有國家計畫免疫的疫苗,也就是五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

其次,是計畫外疫苗。目前國內部分地區已將麻風腮三聯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等列入免疫規劃中,因此為了讓寶寶能夠遠離疾病的威脅,有條件的家長應儘量給寶寶接種包括免疫規劃內以及規劃外的所有疫苗,給寶寶的健康多加一重保障。

目前國內計畫外疫苗有麻風腮三聯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甲肝疫苗、Hib(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乙腦疫苗和流腦A+C群疫苗等,

有些疫苗分國產和進口兩種,媽媽們可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為寶寶選擇接。


我國兒童基礎免疫程式

接種疫苗後要注意什麼

大多數疫苗接種後是不會引起嚴重反應的,但是由於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在進行預防接種後,可能會出現一些程度不同的反應。主要的有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發生過敏反應也是很少的。

接種前,家長要給孩子洗一次澡,換乾淨衣服,向醫生說清楚孩子的健康狀況,孩子患病和過敏時不宜接種疫苗,經醫生檢查確認沒有接種“禁忌症”後方可接種。

為了保證安全,減少反應,接種疫苗前,家長要注意觀察寶寶的情況:特別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出現哭泣、睡眠不安等情況;孩子生病,如發熱時不要打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聯疫苗;腹瀉時不要口服脊髓灰質炎糖丸;空腹饑餓時不宜打預防針,以免發生低血糖等嚴重反應。

如果家長無法確定是否可以進行預防接種,可以由醫務人員進行確認。

接種後,在醫院觀察15-30分鐘,當天不要洗澡和劇烈運動,對孩子要細心照料觀察,接種部位24小時內要保持乾淨清潔,如孩子有輕微發熱、發癢、紅腫等反應,一般在1-2天就會好轉,如反應加重,要立即送醫診治。

回家後,應注意觀察孩子是否發燒。一般打預防針後發熱很少超過38.5℃,而且往往都是一過性的。如果體溫不超過38.5℃可以不用特殊干預;若超過38.5℃,可以給孩子服用不含阿司匹林成分的退熱藥一次,即可退熱。若體溫再次上升或者持續高熱不退,多是感染疾病引起的發熱,此時家長應特別警惕,要及時帶孩子就診。

主要的有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發生過敏反應也是很少的。

接種前,家長要給孩子洗一次澡,換乾淨衣服,向醫生說清楚孩子的健康狀況,孩子患病和過敏時不宜接種疫苗,經醫生檢查確認沒有接種“禁忌症”後方可接種。

為了保證安全,減少反應,接種疫苗前,家長要注意觀察寶寶的情況:特別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出現哭泣、睡眠不安等情況;孩子生病,如發熱時不要打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聯疫苗;腹瀉時不要口服脊髓灰質炎糖丸;空腹饑餓時不宜打預防針,以免發生低血糖等嚴重反應。

如果家長無法確定是否可以進行預防接種,可以由醫務人員進行確認。

接種後,在醫院觀察15-30分鐘,當天不要洗澡和劇烈運動,對孩子要細心照料觀察,接種部位24小時內要保持乾淨清潔,如孩子有輕微發熱、發癢、紅腫等反應,一般在1-2天就會好轉,如反應加重,要立即送醫診治。

回家後,應注意觀察孩子是否發燒。一般打預防針後發熱很少超過38.5℃,而且往往都是一過性的。如果體溫不超過38.5℃可以不用特殊干預;若超過38.5℃,可以給孩子服用不含阿司匹林成分的退熱藥一次,即可退熱。若體溫再次上升或者持續高熱不退,多是感染疾病引起的發熱,此時家長應特別警惕,要及時帶孩子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