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6 氪首發 | 金沙江、高榕入局知識付費,荔枝微課獲得千萬美金 A 輪融資

36 氪今日獨家獲悉,知識付費平臺荔枝微課獲得千萬級美金 A 輪融資,由高榕資本領投,金沙江創投跟投。此前荔枝微課還曾獲得千萬級人民幣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金沙江,具體金額和投後估值暫時不做透露。

知識付費被探討太久了。在之前的文章裡,曲凱曾經把這個賽道定位為 2017 年的 5 個小風口之一,姬十三曾把知識付費產品看做教育、出版和媒體的一次整合。在這個賽道上,喜馬拉雅 FM 和得到上聚集著大 V 們帶來的專欄付費內容,而知乎 live 和分答就像一個秀場,使用者需要為單次的問答和線上沙龍付費,而以荔枝微課、千聊和小鵝通為首的,則是一批聚集多樣化內容的平臺型產品。

另一個重要的資訊,是荔枝微課的用戶中接近 70% 是年齡在 30-40 歲之間的女性。陳勱表示,這部分人群的共性,就是正在經歷職場和婚姻問題上的瓶頸期,平臺會針對他們的需求策劃一些女性成長類專題,比如瑜伽、情感關係、職場、閱讀等等。這個過程中平臺會邀請專家來做分享,然後根據預約聽課率、完成率、付費轉化率、管道轉化率等指標對內容進行運營和二次分發。

關於用戶留存

陳勱對荔枝微課的定位,是“微課界的淘寶”,在這裡用戶和平臺的關係是通過內容提供方(機構或個人)來維繫的。所以如果想提高課時完成率和複購率,需要通過沉澱流量,讓用戶留存下來。

其次,就是提高客單價和付費週期。

荔枝微課認為,平臺型產品和知乎 Live、分答這類產品的區別,就是後者的課程非常具體、因而持續時間較短。從現在平臺上的資料來看,現在荔枝微課的用戶平均聽課時長超過55 分鐘,每個用戶平均關注 2.3 個老師的課程。

這背後有兩個重要的變化:內容形態和學習週期。今年起,荔枝微課開始推出季度、年度課程,目的就是説明使用者持續性☆禁☆學習、遵循自己的習慣。

關於使用者和自媒體關於長尾內容

荔枝微課上有一個現象,一個來自知乎大 V 課程的流量,可能比不過來自三四線城市使用者的 UGC 內容,這些內容都是諸如“如何修理發動機”“如何泡茶”“如何養魚”這樣的長尾內容。

上面提到,知識付費產品是教育、出版、媒體三方的一次整合。黃冠表示,這背後不光是大家所說的“中產階級的焦慮”,還有很多精神上的需求,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放棄碎片化、願意體系化地學習。

所以荔枝微課的最終定位,會是“終身學習的線上教育平臺”。未來也會考慮內容出版,或者圍繞知識付費做更多產品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