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東原油巨頭大力投資太空資源開發 或衝擊鉑金屬市場

美媒稱,中東地區對地球上的能源具有特別大的影響。有分析師認為,該地區一些能源大國可能在太空自然資源開發領域繼續發揮這種影響。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4月24日報導,

新加坡納維塔斯資源公司的合夥人湯姆·詹姆斯說,阿聯酋和沙特等國正在制訂太空計畫,投資新興的太空大宗商品私營專案。這樣一來,它們可以在儲備地外水資源——水資源多半會成為太空旅行的燃料——以及太空製造資源方面站穩腳跟。

詹姆斯說:“水是太空新石油。隨著中東地區努力將石油經濟轉變為知識經濟,這個地區對太空的投資越來越大。”

高盛集團分析師諾厄·波波納克及其同事在一項研究報告中說,

這些國家可能製造每顆造價千萬美元的勘探衛星,還可能建造一艘造價達26億美元的小行星資源採集太空船。

詹姆斯和高盛集團表示,這些資源大多將在太空進行加工和使用,不過像鉑等大宗商品運回地球可能比較經濟划算。

“太空資源開採還遠遠不具備商業開發的可行性,但有進一步降低太空准入門檻的潛力,”波波納克在報告中寫道,

“從技術和經濟角度來說,小行星上儲量豐富的水和鉑系金屬具有很強的爭議性。”

納維塔斯資源公司估計,不出5年時間,各家公司就會紛紛發射衛星,對小行星進行稀有氣體和稀土金屬勘探,不出8年將進入實際開採階段。

高盛集團援引麻省理工學院一個相關專案的成果說,僅一顆小行星上鉑的礦藏量就可能是地球上一年開採量的175倍,價值可能在250億美元到500億美元之間。

這很可能對鉑金屬市場造成嚴重衝擊。

詹姆斯說,從長期來看,太空開採的大宗商品大多將留在太空,用於驅動圍繞衛星和空間站建立起來的低軌太空經濟。那樣的話,太空中累積起來的水資源就會變得很寶貴,因為水可以用作星際航行的火箭燃料。如果從地球上運送水資源,不僅重量太重,而且成本過高。

報導稱,水可以被充當太空推進劑,通過把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

然後重新結合燃燒。高盛說,從事小行星資源開採業務的美國深空礦業公司研製出一款推進器,可將水加熱成蒸汽以提供推力。

阿聯酋和沙特已制訂了太空計畫,根據沙特《阿拉伯新聞》的報導,沙特2015年與俄羅斯簽署了太空勘探合作協定。阿布達比則投資了理查·布蘭森的英國太空旅遊公司維珍銀河公司。除了資金,中東還佔據地理優勢。

距離赤道越近,

繞地球軸心轉動的地表速度越大,太空船沖出大氣層所需的燃料較少。詹姆斯說,從發射地點來看,一些中東國家佔據優勢。

他說:“中東修建了當今世界最高的大樓、最大的綜合購物設施。他們無疑也會對太空和衛星產業產生巨大影響。”

太空開採小行星的想像圖(美國雅虎新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