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戴氏國學——盤庚遷殷

西元前14世紀,盤庚把國都遷到了殷(今河南安陽花園莊),史稱——盤庚遷殷。

湯建立商朝後,建都於亳,可後世常說商朝的都城在殷,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商朝經常遷徙國都。據說從契到湯,

部落集體遷移了8次。商朝建立後,依然延續這種傳統,都城多次搬遷。這種情況要到湯的第九代孫盤庚時才得以扭轉。

商朝前期,王位繼承制度是傳弟與傳子並行,稱“兄終弟及”和“父死子繼”。

湯傳三世到太甲。太甲無道,被伊尹趕出國都,三年後太甲改過自新,

伊尹迎太甲復位,這就是“伊尹放太甲”的故事。

盤庚是商朝的第二十個王。他父親時已經將國都遷到了黽(今山東曲阜),這是商朝第四次遷都了,主要目的是為了鎮壓東夷的叛亂。盤庚的哥哥陽甲即位後,不光東夷難以駕馭,西北的外患更加嚴重。同時,都城內水旱災害嚴重,貴族大臣奢侈腐化,統治出現嚴重危機。盤庚繼位後,出於國防和農業生產的需要,又考慮要擺脫一些王公貴族和老臣對自己的掣肘,

他毅然決定遷都。


貴族們為維護家族利益,加上又過慣了故都的舒適生活,不願意遷都。勉勵大家要同心同德,建設新家園。過了幾年,局面逐漸安定下來。

盤庚在位28年,商朝在他之後的273年中就沒有再遷都。由於大邑商邊上有一塊商王田獵的區域叫“殷”,

所以有人叫商的都城為殷。商朝滅亡後,這裡被廢棄,因此人們又叫這裡為“殷墟”。


甲骨文是殷墟最重要的發現。甲骨文是我們祖先的天才發明,具有不朽的價值。除甲骨文外,今人對商朝文明最大的印象是青銅器。

從甲骨文的記載看,盤庚是商朝的中興之主。盤庚之後,商朝衰弱了,到帝武丁時,用建築工人出身的傅說(yue)輔佐,修政行德,商朝進入最興盛時期。武丁兒子祖庚之後,商朝再次衰弱,一直到帝辛,就是商朝的亡國之君——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