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戴氏國學——周公攝政

周公姬旦,文王四子,周武王的弟弟,是協助武王伐紂的功臣。

周公姬旦周公旦,姬姓,名旦,是周朝歷史上第一代周公,先秦時期男子多以爵位、官職、籍貫等加上名字稱呼,且稱氏不稱姓,雖為姬姓,一般不稱呼姬旦,稱叔旦、周公旦,諡號為文,又稱周文公。

武王滅紂,仍封紂的兒子武庚于商,為東方的伯主,治理原商民並維繫東方的諸侯。

為監控武庚,武王還封三弟管叔鮮在鄘、五弟蔡叔度在衛、八弟霍叔處在邶(bei),這就是所謂的“三監”——周在東方的最前線。周人原是西方的民族,它的開拓,主要分兩路,一路出今天的陝西武關向東南到河南南陽直到漢水流域,這主要是文王的建樹;一路沿著渭水與黃河沖向河南中部,直到商都,武王在這一線上取得成功,滅了殷商。儘管文、武兩代在周人東進時一直用分封子弟、親戚來鞏固地盤,
但武王滅商後要真正控制東方還是很難,當時東方諸侯多半還傾向商朝。周真正掌控東方,還有待後來的周公旦來完成。經歷過商周之際的社會大變革之後,周公清醒地意識到,要鞏固新建立的國家政權,最重要的是起用賢才,爭取民心。當時百廢待舉,很多事情需要他親自處理,但是不管政務多麼繁忙,只要有人求見,周公馬上會停下手上的事情,
即刻接待。為了加強對東方地區的控制,周公也大規模“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用分封諸侯構築一道屏障,來捍衛周天子的中央權威,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封建制。

周公攝政七年後,成王已經長大,國家也已經穩定,於是還政于成王,

自己回到大臣的位置上。為了教導成王,他作文章說:“為人父母,創業艱辛,到了子孫時代驕奢淫逸忘掉創業艱辛,以致敗亡家業,要警惕啊……。”為了幫助成王治理天下,據說周公還作了《周官》,規定了各類官員和職責,作《儀禮》,用禮樂來規範人倫,為貴族制定了“吉、凶、軍、賓、嘉”五禮。周公制禮作樂、握髮吐哺、禮賢下士,為“成康之治”打下了基礎。周公死,成王特命,只有魯國可以舉行祭天大禮,
可以用天子禮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