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境外媒體評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比美不足,比印有餘

4月26日,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儀式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

圖為航空母艦下水儀式現場。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參考消息網4月26日報導境外媒體稱,隨著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的下水,中國海軍即將駛向“深藍”。軍事觀察家稱,中國正在掌握海軍技術,雖然能力仍遠遠落後於美國,但與印度相比已取得優勢。

臺灣東森新聞網4月24日發表題為《進展神速001A下海在即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航向“深藍”》的文章稱,解放軍海軍在4月23日歡慶68歲生日,

首艘國產航母001A型預計即將完成下水儀式,第二艘航母僅用3年就完工下水,專家們開始期待下一艘航母會以多快的速度進入世人的眼中。中國海軍即將從“淺藍”駛向“深藍”。

文章稱,江南造船廠的下一艘國產航母或許也會以外界想像不到的速度完成。屆時中國將擁有三艘航母,形成一艘戰備巡邏、一艘用於訓練、一艘在船廠進行維修的基本格局。

有軍事專家表示,

航母對於中國而言有三個主要作用,一是能提高中國海上防禦作戰能力;二是可以維護中國海上通道安全,維護海外利益;三是可以使得中國更好承擔責任和義務,包括人道主義救援行動。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25日發表題為《在海空控制權的爭奪戰中,中國航母如何與其他國家較量?》的文章稱,中方一直在大連建造這艘航母。這艘尚未命名的航母重約7萬噸,

長315米,寬75米,略大於目前中國唯一的航母遼寧艦。

文章稱,雖然一些人認為,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標誌著中國正在掌握海軍技術,但其他軍事觀察家指出,眼下中國海軍的能力仍然只有美國的4%左右。

美國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軍隊,其海軍也有著超過75年的航母操作經驗。美國的航母戰鬥群是美國海軍中最大的作戰單位。航母戰鬥群的組成通常包括:一艘航母、7500名軍事人員、擁有遠端打擊能力的導彈巡洋艦、若干用於防禦空襲的驅逐艦或護衛艦、一艘用於摧毀敵方潛艇和船隻的攻擊型潛艇,

一艘彈藥和補給船,以及65到70架飛機。

印度的“超日王”號航空母艦在2013年正式下水。這艘航母重4萬多噸,是俄羅斯生產的,印度對其進行了翻新。印度還在建造重4萬噸的“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預計將在2023年竣工,這是印度的第一艘國產航母。《印度時報》去年報導說,

這艘航母能攜帶30架飛機,其中包括直升機。

彭博新聞社網站4月24日發表題為《為什麼中國航母應該令印度感到擔心》的文章稱,中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很快將下水,對於印度來說這將是一件始終壓在心頭的大事。

文章稱,001A型航母——可能被命名為山東艦——將首次讓中國在與這個亞洲對手的航母競賽中占得優勢。在“維拉特”號航母今年早些時候退役後,印度海軍目前只剩下一艘航母“超日王”號。更糟的是,山東艦是在中國本土建造的,而“超日王”號則是由俄羅斯“戈爾什科夫元帥”號航母改裝而來。

長期以來印度海軍十分重視組建航母戰鬥群。海軍的想法是印度必須控制住印度洋,需要航空母艦把軍力投送到海岸線以外。因此印度海軍重視“戈爾什科夫元帥”號,並在上面浪費了太多時間。俄羅斯比預定時間晚了近六年交付,價格也上漲到原先約定的三倍多。

“維克蘭特”號航母將到2023年才具備作戰能力——這比預定時間晚了八年。

文章稱,一直以來對於這個差距,中國有一個更加明確的戰略,對自身實力的評價也更為理性。中國沒有一開始就把重點放在與美國比航母實力上,而是首先重視非對稱武器如彈道導彈和潛艇的發展,這是蘇聯在冷戰時期使用過的成功戰略。到了如今——隨著國家實力提升和利益所需——中國才開始集中資源發展航母戰鬥群。

相比之下,印度航母優先的戰略消耗了海軍太多資源,以至於如今只有13艘常規潛艇在役。

文章稱,印度的問題不完全是因為缺錢,而是缺乏遠見和政治勇氣。

更糟的是,山東艦是在中國本土建造的,而“超日王”號則是由俄羅斯“戈爾什科夫元帥”號航母改裝而來。

長期以來印度海軍十分重視組建航母戰鬥群。海軍的想法是印度必須控制住印度洋,需要航空母艦把軍力投送到海岸線以外。因此印度海軍重視“戈爾什科夫元帥”號,並在上面浪費了太多時間。俄羅斯比預定時間晚了近六年交付,價格也上漲到原先約定的三倍多。

“維克蘭特”號航母將到2023年才具備作戰能力——這比預定時間晚了八年。

文章稱,一直以來對於這個差距,中國有一個更加明確的戰略,對自身實力的評價也更為理性。中國沒有一開始就把重點放在與美國比航母實力上,而是首先重視非對稱武器如彈道導彈和潛艇的發展,這是蘇聯在冷戰時期使用過的成功戰略。到了如今——隨著國家實力提升和利益所需——中國才開始集中資源發展航母戰鬥群。

相比之下,印度航母優先的戰略消耗了海軍太多資源,以至於如今只有13艘常規潛艇在役。

文章稱,印度的問題不完全是因為缺錢,而是缺乏遠見和政治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