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農村建設蓬勃發展,為什麼在很多人眼裡新農村還是“新”不起來

新農村建設已經進行很多年了,農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是為什麼在很多人眼裡,農村依舊是城市的反義詞、新農村怎麼也“新”不起來呢?

其實,作為一個跨世紀的土生土長的農村人,農村的變化我看在眼裡,這二十來年雖然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甚至物質層面上絲毫不下於一些二三線城市,但是農民的思想、觀念還是有一定滯後性的,新農村“新”不起來,主要在於這一點。

其中,這種思想觀念的滯後性在於以下兩點:

1、資訊傳遞困難

21世紀是資訊傳遞的時代,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資訊的瘋狂傳遞讓他們的思想發生巨大變化,網路這種足不出戶就能增長見識的途徑其實潛移默化這改變這你的觀念,很多新的東西、思想雖然你不層觸碰,但你其實已經認識並且理解了。

而農村卻是資訊傳遞的重災區,農村人有的認識不到資訊傳遞的重要性,認識到了也沒有一個好的途徑,有途徑也不能很好的應用,別說電腦、智慧手機等資訊終端,就連複雜一點的智慧電器都能難道絕大部分農村人。這種困難的資訊傳遞導致農民對於一些你認為習以為常的新鮮事物完全不理解。也就是說,如今的農村有著最好的政策支持、最好的硬體設定,
但是依舊使用著老舊的運行系統。

2、固有思想難以改變

我記得歷史書上有一段話,為什麼農民政權政變總是失敗,是因為小農思想在作祟。的確,農民是有一些固有思想的,從出生到現在一直在和農民打交道的我深有體會。當我勸很多資金富足的農民擴大生產規模,

以工人勞作代替自己勞作的時候,他們不願意化工錢;當我給他們推薦新的農機,以降低他們他們勞作強度的時候,他們只看到農機的價格,哪怕是由國家補貼以後僅僅只有幾百塊,但他們看不到機器為他們帶來時間成本的降低和農業管理的規範化;當我們企業自己出技術成本,只需要農民出工就能分得收益的時候,他問我是不是百分之百賺錢。
太多太多的固有思想,太多太多的不願改變。

農民要想在市場波動和企業競爭中活得漂亮,就必須接受資訊、改變思想。但是這條路必然很艱難,如今農村老齡化嚴重,大量的農村人拜託農村束縛,他們或者通過學業走向城市,要麼通過工頭走向城市,留在農村的都是老弱婦孺,他們會需要電腦、智慧手機來進行網路資訊的接收?他們只會需要老人機來聯繫家人,在他們心裡電腦是給孩子玩的、手機是禍害孩子學業的。

我真的希望農村能夠從裡到外的新起來,而不是如今的做做樣子。

留在農村的都是老弱婦孺,他們會需要電腦、智慧手機來進行網路資訊的接收?他們只會需要老人機來聯繫家人,在他們心裡電腦是給孩子玩的、手機是禍害孩子學業的。

我真的希望農村能夠從裡到外的新起來,而不是如今的做做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