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臺灣大學生炫技致6000萬電腦癱瘓,今天還是為他而設的節日

自從電腦不再局限於辦公用途後,越來越多家庭也會考慮買一台電腦。

十幾年前的時候,電腦大多不聯網,10塊一份的盜版光碟就能滿足許多人的需求。

但其實盜版光碟是病毒最好的載體了。

好在早期的病毒還很溫和,並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帶有攻擊性,有的時候只是技術宅們單純的炫技。

純炫技病毒

有的病毒只是純粹的惡搞,例如一種叫做Q CASINO的病毒存在DOS系統中,當你需要保存檔的時候,你需要和病毒賭一把“比大小”,如果輸了檔就會丟失。


可以說這些個病毒比起破壞電腦,更善於破壞人的心情。

但是一種叫CIH病毒開始讓人們意識到病毒的可怕。

它僅有1KB大小,卻極具爆發力,第一次爆發就令6000萬台電腦癱瘓。

CIH病毒一樣很有趣,它只有每年的4月26日才會啟動。

但它不同於其他病毒最長只有半年的生命力,

它連續爆發了5年,第二次爆發依然能給全球造成10億美元損失。

不要懷疑這個病毒的恐怖,它是第一個能對BIOS造成傷害的病毒。

BIOS:它保存著電腦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式、系統設置資訊、開機後自檢程式和系統自啟動程式,它的主要功能是為電腦提供最底層的、最直接的硬體設置和控制。

中了這個病毒,就好像在電腦裡埋了個無法發覺的定時炸彈。

到了每年4月26日,病毒發作,無數垃圾檔會覆蓋硬碟,BIOS被破壞,電腦無法再啟動。

這個破壞狂病毒被稱為”迄今為止危害最大的病毒”,它讓人們感受到電腦病毒的恐怖,因此4月26日也被定為世界電腦病毒日。

然而,令人吃驚的是CIH病毒的爆發並不是什麼有組織有預謀的行為,

它竟然只是一個臺灣的大學生自娛自樂的傑作。

它給民眾造成損失之大,讓許多人震驚,其中最為震驚的當屬各種安全公司和安全專家。

就在爆發前一年,臺灣就傳出了首例CIH病毒報告,更是接連發現了CIH的V1.2、V1.3、V1.4版本。

隨後,在網路上發現了以Windows 98系統為主的分佈感染。

CIH病毒主要針對windows95/98,偶爾能夠感染windows me的可執行檔

病毒通過網路去向世界各地,不少遊戲網站被感染,甚至有兩家大型盜版光碟公司大面積受感染。

受感染的光碟又投入了市場中去,CIH病毒開始在一些大公司裡流動。

如信奉“不想賣琴的摩托車製造商生產不出好電子產品”的雅馬哈公司出售的一款軟體便已經被感染。

還有如IBM公司當時發售的Apitva家用電腦也大量感染。

Aptiva系列

各種途徑的傳播讓CIH病毒在世界各地安居樂業。

那麼多安全專家並不是都不知情,只是這個病毒從發現開始就毫無動靜,又難以消滅。

沒有危害就當做不存在吧!殊不知,這是一個潛伏期極其長的病毒。

1999年的4月26日,全球各地的6000萬台電腦開始陸續崩潰,甚至硬體遭到了破壞,重裝也解決不了問題。

大量電腦崩潰這個慘痛事實,給了安全專家一個響亮的耳光。

隨後大家開始咒駡那個喪心病狂的病毒製作者還有那些無良的安全公司奸商。

此時正在臺灣服兵役的陳盈豪一定正不停地打噴嚏。

當他通過快訊瞭解到事情時,他發現自己捅了個大簍子。

早在一年前,首例CIH病毒感染案例曝光後,他便已經被員警請到局裡喝茶。

作為CIH病毒的開發者,陳盈豪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陳盈豪近照

他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病毒,更是在代碼當中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從沒有想到自己出於興趣愛好寫下的病毒居然會引起這麼大的震盪,除了讓自以為是的安全軟體吃癟帶來的快感外,更多的是恐懼。

6000萬台電腦癱瘓,這帶來的經濟損失無法估量,要真的以刑法論處,這一輩子搭上都不夠吧!

這一次陳盈豪真的是要成為大同工學院的校園風雲人物了。

大同工學院

陳盈豪高一之前只是一個電腦遊戲愛好者,通關遊戲,然後享受其中,這股子興趣讓他覺得自己這一輩子就該成為一個遊戲設計者。

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從高一開始學習BASIC和C語言,也是從“Helloworld!”開始感受程式設計的美妙。

對他來說電腦就是一切,考上大學也只是為了寫出更好的程式。

他上大學之後更是癡迷電腦程式設計,那時Windows 95剛出現,隨之興趣也有所轉移,他開始迷戀上了組合語言,隨後又開始研究電腦的許可權獲取。

到大四的時候,陳盈豪的技術水準已經讓許多人驚歎。

雖然向來隨和的他和朋友們相處愉快,但是只要談及電腦他就會有一股傲氣。

有的時候遇到自以為很懂電腦的人,總是忍不住用事實羞辱對方一通。

陳盈豪開始寫CIH病毒是因為一次他聽說病毒無法破壞BIOS,他反倒覺得這種公認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大家熟知的BIOS設置

他開始研究BIOS的升級過程,研究如何從使用者模式到核心模式。

很快他就完成了CIH病毒基礎的破壞模式,隨後他又開始琢磨如何讓病毒的入侵後不被發覺。

他將CIH病毒改為感染之後會解體為幾部分,分佈在各個碎片空間內,到要執行的時候,就會如同變形金剛一樣合在一起。

原本只有1KB大小的病毒變得更不容易被殺毒軟體發現。

隨著不斷地改進,陳盈豪對自己的作品越發滿意,他興奮的將這件事告訴全班。

這個無論防火牆還是殺毒軟體都無法發覺的病毒吸引很多同學的注意。

臨近畢業,一些學長備受老師的壓榨,他們心裡打著小算盤:要借助陳盈豪的病毒在畢業後留給學校一個大“禮物”。

所幸當時流出的病毒是V1.2版本,設定的是每年4月26日爆發,如果流出的是設定了每個月26日爆發的V1.4版本的話,恐怕事情嚴重性會更大。

機緣巧合之下,CIH爆了6000萬台電腦,陳盈豪也算是揚名立萬,被稱為“電腦鬼才”。

員警雖然請他到局裡喝茶,但幸運的是沒有人起訴,他也被無罪釋放。

可媒體難得抓到個大新聞怎麼會輕易放過,就在員警同志帶著陳盈豪來到警察局,想就案件始末詳談一下時,等候已久的記者一下子湧了上來。

這面對這麼多長槍短炮,陳盈豪本就膽小的人,一時嚇得渾身發抖,差點癱軟在地。

還好員警幫忙將他架進偵訊室、勸走了記者,和他聊了許多生活瑣事才讓他平靜下來。

員警為了進一步放鬆他的情緒,便打開了電腦供他上網。誰知陳盈豪一面對電腦就露出了笑容,完全不緊張的樣子跟之前判如兩人。

當談及爆發的日子設置是不是因為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時,他說並無關聯,只是因為自己的座號是26號而已。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

可心大的陳盈豪恐怕沒有猜到,因為這個座號,世界電腦病毒日也變成了4月26日。

看一切進展順利,警方隨即要求他做出解毒的程式。

然而,陳盈豪卻有心無力,幸虧他得到了專門研究他的病毒的翁世同的幫助,翁世同將防止CIH的程式寄來,並公佈在SS CAN網站上。

而其餘的CIH病毒版本,陳盈豪也不再研究,全數刪除。

如今已找不到原網址

原以為這一切能夠就此結束。

誰知,2000年CIH病毒再一次爆發,這次造成了全球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翌年一款並不是陳盈豪研製的CIH病毒變種再次流傳開,而這一次,一名CIH的受害者將陳盈豪告上了法庭。

在互聯網週刊上的公開道歉信

法律也無法包庇人才,陳盈豪按當時的法律,被叛刑一年三個月。

最終陳盈豪為自己的過錯付出了該有的代價,當初將陳盈豪寫的病毒流出去的同學卻至今是迷。

不得不說,你的良心不會痛的嗎?

陳盈豪曾因為有精神病史,些許抑鬱症的傾向,導致軍方不敢將他收編。

但慶倖的是,陳盈豪從監獄釋放後便被集嘉通訊公司(技嘉子公司)以高薪聘請,實現了自己的華麗轉身。

現如今的電腦已經基本不會再感染CIH病毒了,主要是因為電腦版本飛快反覆運算,適用於Windows 95的CIH病毒已經被時代撇下。

但電腦病毒一樣會快速反覆運算,好比2005年時發現的新CIH病毒,也被瑞星公司認定為危險登記四級。

電腦技術的進步好比雙刃劍,會有越來越清新的介面,一樣也會有越來越危險的病毒。

這不禁讓人想起德國駭客斯萬被判21個月緩刑期和30小時社區服務後,經濟學家斯蒂文·蘭茲伯格針以斯萬為案例,提出的“給駭客來一個死刑試試”。

斯蒂文·蘭茲伯格

隨即人們將互聯網世界的安全匱乏歸罪於法律對駭客的監管不嚴。

但電腦安全不該完全是法律的責任,或是駭客的自覺,它是每一個自願進入互聯網世界的人都應該重視的事情。

這種觀念偏移是互聯網用戶群重症,得治。

Aptiva系列

各種途徑的傳播讓CIH病毒在世界各地安居樂業。

那麼多安全專家並不是都不知情,只是這個病毒從發現開始就毫無動靜,又難以消滅。

沒有危害就當做不存在吧!殊不知,這是一個潛伏期極其長的病毒。

1999年的4月26日,全球各地的6000萬台電腦開始陸續崩潰,甚至硬體遭到了破壞,重裝也解決不了問題。

大量電腦崩潰這個慘痛事實,給了安全專家一個響亮的耳光。

隨後大家開始咒駡那個喪心病狂的病毒製作者還有那些無良的安全公司奸商。

此時正在臺灣服兵役的陳盈豪一定正不停地打噴嚏。

當他通過快訊瞭解到事情時,他發現自己捅了個大簍子。

早在一年前,首例CIH病毒感染案例曝光後,他便已經被員警請到局裡喝茶。

作為CIH病毒的開發者,陳盈豪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陳盈豪近照

他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病毒,更是在代碼當中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從沒有想到自己出於興趣愛好寫下的病毒居然會引起這麼大的震盪,除了讓自以為是的安全軟體吃癟帶來的快感外,更多的是恐懼。

6000萬台電腦癱瘓,這帶來的經濟損失無法估量,要真的以刑法論處,這一輩子搭上都不夠吧!

這一次陳盈豪真的是要成為大同工學院的校園風雲人物了。

大同工學院

陳盈豪高一之前只是一個電腦遊戲愛好者,通關遊戲,然後享受其中,這股子興趣讓他覺得自己這一輩子就該成為一個遊戲設計者。

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從高一開始學習BASIC和C語言,也是從“Helloworld!”開始感受程式設計的美妙。

對他來說電腦就是一切,考上大學也只是為了寫出更好的程式。

他上大學之後更是癡迷電腦程式設計,那時Windows 95剛出現,隨之興趣也有所轉移,他開始迷戀上了組合語言,隨後又開始研究電腦的許可權獲取。

到大四的時候,陳盈豪的技術水準已經讓許多人驚歎。

雖然向來隨和的他和朋友們相處愉快,但是只要談及電腦他就會有一股傲氣。

有的時候遇到自以為很懂電腦的人,總是忍不住用事實羞辱對方一通。

陳盈豪開始寫CIH病毒是因為一次他聽說病毒無法破壞BIOS,他反倒覺得這種公認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大家熟知的BIOS設置

他開始研究BIOS的升級過程,研究如何從使用者模式到核心模式。

很快他就完成了CIH病毒基礎的破壞模式,隨後他又開始琢磨如何讓病毒的入侵後不被發覺。

他將CIH病毒改為感染之後會解體為幾部分,分佈在各個碎片空間內,到要執行的時候,就會如同變形金剛一樣合在一起。

原本只有1KB大小的病毒變得更不容易被殺毒軟體發現。

隨著不斷地改進,陳盈豪對自己的作品越發滿意,他興奮的將這件事告訴全班。

這個無論防火牆還是殺毒軟體都無法發覺的病毒吸引很多同學的注意。

臨近畢業,一些學長備受老師的壓榨,他們心裡打著小算盤:要借助陳盈豪的病毒在畢業後留給學校一個大“禮物”。

所幸當時流出的病毒是V1.2版本,設定的是每年4月26日爆發,如果流出的是設定了每個月26日爆發的V1.4版本的話,恐怕事情嚴重性會更大。

機緣巧合之下,CIH爆了6000萬台電腦,陳盈豪也算是揚名立萬,被稱為“電腦鬼才”。

員警雖然請他到局裡喝茶,但幸運的是沒有人起訴,他也被無罪釋放。

可媒體難得抓到個大新聞怎麼會輕易放過,就在員警同志帶著陳盈豪來到警察局,想就案件始末詳談一下時,等候已久的記者一下子湧了上來。

這面對這麼多長槍短炮,陳盈豪本就膽小的人,一時嚇得渾身發抖,差點癱軟在地。

還好員警幫忙將他架進偵訊室、勸走了記者,和他聊了許多生活瑣事才讓他平靜下來。

員警為了進一步放鬆他的情緒,便打開了電腦供他上網。誰知陳盈豪一面對電腦就露出了笑容,完全不緊張的樣子跟之前判如兩人。

當談及爆發的日子設置是不是因為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時,他說並無關聯,只是因為自己的座號是26號而已。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

可心大的陳盈豪恐怕沒有猜到,因為這個座號,世界電腦病毒日也變成了4月26日。

看一切進展順利,警方隨即要求他做出解毒的程式。

然而,陳盈豪卻有心無力,幸虧他得到了專門研究他的病毒的翁世同的幫助,翁世同將防止CIH的程式寄來,並公佈在SS CAN網站上。

而其餘的CIH病毒版本,陳盈豪也不再研究,全數刪除。

如今已找不到原網址

原以為這一切能夠就此結束。

誰知,2000年CIH病毒再一次爆發,這次造成了全球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翌年一款並不是陳盈豪研製的CIH病毒變種再次流傳開,而這一次,一名CIH的受害者將陳盈豪告上了法庭。

在互聯網週刊上的公開道歉信

法律也無法包庇人才,陳盈豪按當時的法律,被叛刑一年三個月。

最終陳盈豪為自己的過錯付出了該有的代價,當初將陳盈豪寫的病毒流出去的同學卻至今是迷。

不得不說,你的良心不會痛的嗎?

陳盈豪曾因為有精神病史,些許抑鬱症的傾向,導致軍方不敢將他收編。

但慶倖的是,陳盈豪從監獄釋放後便被集嘉通訊公司(技嘉子公司)以高薪聘請,實現了自己的華麗轉身。

現如今的電腦已經基本不會再感染CIH病毒了,主要是因為電腦版本飛快反覆運算,適用於Windows 95的CIH病毒已經被時代撇下。

但電腦病毒一樣會快速反覆運算,好比2005年時發現的新CIH病毒,也被瑞星公司認定為危險登記四級。

電腦技術的進步好比雙刃劍,會有越來越清新的介面,一樣也會有越來越危險的病毒。

這不禁讓人想起德國駭客斯萬被判21個月緩刑期和30小時社區服務後,經濟學家斯蒂文·蘭茲伯格針以斯萬為案例,提出的“給駭客來一個死刑試試”。

斯蒂文·蘭茲伯格

隨即人們將互聯網世界的安全匱乏歸罪於法律對駭客的監管不嚴。

但電腦安全不該完全是法律的責任,或是駭客的自覺,它是每一個自願進入互聯網世界的人都應該重視的事情。

這種觀念偏移是互聯網用戶群重症,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