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再造故鄉,以人為本:海南、臺灣大學生回鄉旅遊創業的故事

臺灣桃米生態村民宿。

看見故鄉價值,並從中找到生機的關鍵,

在於“人”。一個返鄉青年回到一個地方,經營起一棟精品民宿,他可以把一個地方點亮的。“滿天星”在太空是被太陽點亮的,而在人間,它們需要有心人來點亮。返鄉青年從小地方開始,改變的卻是整個生活與態度——學習尊重土地,愛護家鄉。

收到信的第二天,省長就安排行程來聽取返鄉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故事,在石山互聯網農業小鎮運營中心的座談會上,省長一落座就當著省市區一群大領導的面問“陳統奎在哪裡”。

我因暫回上海不能與會,但很開心,返鄉人的行動省長看見了、重視了。這位故鄉省長在我的信件上批了一句非常感動我的話:“海南需要創業者再造新故鄉。”

我返鄉創業有點不一樣,概括起來是8個字:半農半X,再造故鄉。

海南博學生態村充滿文藝氣息。

創建博學生態村

每當講述自己返鄉創業的故事時,我總是強調,我是從“社區營造”切入的,

一開始是“半農半記者”,從以南風窗記者的身份回故鄉做公益開始,緣起於一種發自內心的社會使命感。

2008年,我用“記者的眼睛”看到了故鄉海南島一種不公平的社會現象——富旅遊,窮島民。國際旅遊島這個國家戰略讓海南迎來史無前例的大開發,但是島民基本上無從參與,長久下去將被邊緣化,更多的農民將成為失地農民,他們原有的家園蓋起一個個五星級度假酒店或高爾夫球場、風景區的同時,

他們卻被晾在一邊。我出生的海口市火山口地區博學裡,是一個古村落,也面臨被征地搬遷的危險,但我帶頭說不,明確拒絕了一個投資約數百億規模的旅遊房地產專案。

我們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自己發展,不要成為資本的奴隸;我們要自己當老闆,不當打工仔!

2009年底,我帶領鄉親們創建博學生態村發展理事會,搭這個平臺,

一是組織培訓村民,讓博學裡農民轉型為“知識型農民”;二是作為外界的人力、財力、物力、資源的接受中心,用社會的資源和力量來幫助一個傳統農村的發展和轉型,對抗蠻橫的資本,實踐一種“民有民享民富”的發展模式,即用社會企業的理念來發展社區產業。

啟蒙我走向生態村道路的是一個叫桃米生態村的臺灣小山村,它距離日月潭不過15分鐘的車程。1999年臺灣9.21地震後,一對夫妻記者——廖嘉展和顏新珠,

放棄臺北的繁華,放下筆杆子,創辦臺灣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與在地居民一起打造出來一個“社區理想國”。地震前,桃米村是一個傳統農村,經濟凋落,年輕人紛紛逃往都市謀生,還因為埔裡鎮的垃圾填埋場在村落附近,村民們自嘲為“垃圾村”。如今,桃米村變成了遊客青睞的“世外桃源”,一年遊客量超50萬人次,光旅遊這一塊營業額就有2億多新臺幣。

2009年9月,我第一次來到桃米生態村時,被震撼了。記得那是一個傍晚,我在臺北淡水河邊看著夕陽發誓,我要學習廖嘉展和顏新珠這對夫婦,回老家創建生態村,將生我養我的博學裡古村落打造成享譽全中國的觀光鄉村。從臺灣回來一個多月後,我就真的回海南島創建了博學生態村發展理事會。你可能不相信,我們村集體沒有一分存款,我卻號召村民修建一條山地自行車賽道,這個從零出發的故事堪稱“創業經典案例”。

我這樣說服村民捐土地:“假如你有一畝地,你捐了2分修路,但發展後,你剩下的8分地比現在一畝地還值錢。”村民們個個是“理性人物”,一條長3公里、寬3.5米的山地自行車賽道所有土地,他們輕輕鬆松地捐出來了。按我們當地征地標準計算,差不多200萬元。向村民借款買物料鋪路就更顯社區團結與合作的力量了,我自己帶頭借了2萬元,理事會理事們紛紛帶頭借款,有的近萬,有的幾千,最少一個100元,我們很快湊了近10萬元,不到3個月就把一條山地自行車賽道修出來了。3個多月後的2010年2月26日,我們就承辦了海南省自行車聯賽山地越野賽,轟動海南島。

這裡面的關鍵問題是,我們怎麼敢負債發展?奧秘是,我在桃米生態村學習到一個重要的工作方法——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如果你能感動自己一定能感動別人,只要你勇敢走出第一步,一定有人支持你。海南記者范南紅為我道破其中玄機:“這個世界,所有人都喜歡錦上添花,不喜歡雪中送炭,這是人之常情。”果然,當我們邁出成功的第一步後,區政府馬上將我們列為文明生態村優先發展試點,並由副區長掛點,政府開始撥款支持;省台辦則邀請桃米生態村代表來海南與我們締結姊妹村……真的,只要你能夠成功邁出第一步,一定有很多人願意“成人之美”!

博學生態村的願景是,從一個傳統農村,轉型成為一個結合自然農法、生態保育和休閒體驗的觀光鄉村。博學生態村位於海南島中線高速公路10公里處美安互通下口附近,地處海口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內,是一個擁有300餘人的火山口古村落,目前以傳統農業為產業特色,熱帶水果包括荔枝、黃皮、菠蘿蜜等,熱帶瓜菜以佛手瓜為主要產品。這裡古道幽幽,野生荔枝林鬱鬱蔥蔥。

今天,你到博學生態村,可以在文化室上讀到我撰寫的行動口號“讓人民看見財富,再造魅力新故鄉”,並能看見姚明題寫的牌匾。

臺灣桃米生態村。

開了一家民家民宿

2011年,我投了大約100萬元,蓋了花梨之家民宿。這是一家民家民宿,還做不到臺灣那種精品民宿。不僅因為缺錢,我們投入不夠,更因為這是我們村甚至是海南島第一棟民宿,民宿怎麼打理,怎麼服務客人,需要從0到1,慢慢做起。

常常有朋友問我,民宿跟農家樂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民宿除了火山口美食特色,更強調人情味,營造一種賓主相談甚歡的氣氛,而不是冰冷的顧客與店主的關係。因為是民家民宿,就是主人把自己多餘的房子騰出來給客人住的,我們故意減去商業味道,以民宿為平臺交朋友,彼此認識,分享人生。2011年7月,我第二次訪問臺灣桃米生態村,民宿主人羅樹海跟我說,他的民宿90%是回頭客,“他們都說回來看老朋友”,這算是民宿的一個獨特性吧。

我蓋這棟民宿,目的是示範效應,吸引更多農戶轉型,大膽走向“半農半民宿主人”的新生活。不過,老實說,這是一個艱難的轉型過程。我們希望通過成功經營一棟民宿告訴博學生態村的村民,從傳統農村轉型向生態旅遊村這個夢想是真實的,而且有一天是可以夢想成真的。2016年春節前後,我們民宿經營收入超過6萬元,這相當於一個大學應屆畢業生剛剛工作後一年的收入了。民宿經營幾年下來,實踐證明,這不是什麼天方夜譚,而是可以照進現實的夢想。

不過,民宿不是什麼暴富行業,而是一種可持續的生活方式。2016年春節前後,我在自家民宿呆了22天,客人很多,我們幾乎全家上陣服務。我印象最深的是兩戶家庭客人與我們的互動。一戶是經朋友介紹來我們家民宿過年的,他們後來提了幾個問題:一是民宿沒有電視、沒有網路、沒有小賣部等配套;一是我們家自己養的黑山羊太肥了,吃不習慣。作為一家民家民宿,我們確實不像酒店那樣配套齊全,不過我們已經安裝了網路,畢竟我們自己也要連接世界。

還有一戶重慶來的家庭客人,他們初來的時候,也是馬上對民宿的配套設施提意見,民宿好像沒有什麼可以玩耍的。其實,整個海南島都是民宿的配套設施,對於短住的客人,我們會帶客人做火山村小旅行。對於長住的客人,我們還會帶大家去什麼馮小剛電影公社、紅樹林、咖啡風情小鎮、海口騎樓老街等一小時車程內的好地方玩耍。這戶家庭後來參加了火山村小旅行,跟著我們騎車逛火山村、爬火山口,獲得了不一樣的旅行收穫。其實,我還親自帶了另一戶家庭驅車去博鼇小鎮,認真計算起來,我才驚訝地發現,博鼇離民宿不過70餘公里,全程高速過去,1個小時也就到了。所以說,民宿是一個落腳點,民宿主人最好是當地生活達人,知道哪裡好玩,也知道誰家風景獨特。

因此,我認為早期民宿經營者,返鄉大學生比較合適。正如臺灣鄉村民宿發展協會理事長吳乾正所言:“經營民宿最大的困難不是資金,而是在人。民宿是一種以知識經濟為基礎的創意——鄉村生活產業。”

在我看來,一個觀光鄉村能否成功,關鍵要看有沒有一批知識型農民,最便捷的一條道路是,由返鄉大學生做先鋒隊,帶來鄉民脫胎換骨,實現飛躍。這正是我和弟弟的使命。他在家裡負責具體經營,而我則做投資者和博學生態村“外交部長”,負責整合人力、物力、財力等外部資源。我很清楚,任何一個社區無法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

如今,每年回故鄉,我都憂心忡忡地發現,那裡的火山口古村落正在快速消失,富裕的村莊拆掉火山石古屋,蓋起醜陋不堪的洋房,貧窮的村落,火山石古屋則在風吹雨打中自然坍塌。菠蘿蜜格木料、火山石牆壁、漢式構造、百年以上歷史……這幾個片語背後承載的是火山口古村落的歷史文化積澱,更是一方百姓的生活智慧和生活方式。怎樣才能留住它們?開民宿,僅僅是一個開始而已,我們期待的是,用發展來激發村民保護老宅活用老宅。

最小的無限大。一個生態村營造,舞臺之大,遠遠超出我的想像!

姚明題寫的牌匾——博學生態村。

半農半X的生活

2011年7月,我第二次訪問臺灣桃米生態村。二進桃米,我看得更仔細了,也看出了第一次沒有看透的一個關鍵點——新居民。新居民在桃米生態村起步階段有發動機的作用,至今仍是支持桃米轉型的中堅力量。

羅樹海是其中一位,他原本是一位農技師,研發珍稀中藥材金線蓮,在臺北謀生。12年前,來到桃米生態村蓋民宿,同時做金線蓮研發和種植,過著悠閒而簡單的生活。羅樹海的宏觀山居民宿位於海拔800米的山頭上,是桃米生態村的最高一戶人家。宏觀山居有5間客房,有研發室,有大棚,當然還有小賣部,銷售自己生產的金線蓮系列產品,地產地銷。

為什麼來桃米?他答:“我賺夠了生活費,接下來我要賺健康。”臺北悶熱嘈雜,競爭激烈,謀生累,生活也累。羅樹海選擇桃米,經營“山居歲月”,其實是選擇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以身心健康為第一目標,而不是以賺錢為第一目標。這種生活方式被概括為“半農半X的生活”。這種生活方式有一種很吸引人的信念:“一定有一種生活方式,在做自己的同時,也貢獻於社會。”

有調查顯示,在臺灣,有43%的都市人,希望放下目前的工作搬到鄉下生活,選擇簡單的生活,已經成為趨勢。1990年代以來臺灣回鄉開民宿成為風潮,成千上萬家民宿拔地而起,他們選擇在林間佈置夢想之屋,取代高壓無奈的都市生活。而在英國,一年也有300萬英國人選擇“往低處走”,甚至,英國首相布雷爾的兩位助理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其中包括他的新聞秘書。有新聞報導,整個歐洲有數千萬人趨向過簡單生活。

新的時期,我又有了新的夢想。我計畫眾籌400萬元,在博學生態村蓋一間精品民宿。這也跟社會使命有關。2015年底,我發起成立了海口市秀英區民宿協會,作為會長的我,有責任帶領一個地區民宿產業從0到1發展起來。我希望通過眾籌的力量,集合資金、人脈資源,打造海南島民宿生態圈,讓大家一起來共建共用,一起來享受暖陽下的人情味與美好生活。如果做出來,這將是海南首間標杆民宿,可以成為海南島民宿的“樣板房”。我還發起了海南島民宿培訓營,培養民宿主人和民宿管家。非常開心的是,省市區政府已經把民宿列入發展計畫,並提供了相應的產業政策支援和資金支援。

通過眾籌,引入“新居民”,用外力來拉動內力,尤其是給予當地居民信心,讓大家相信,做民宿是對的,做民宿是有未來的,而且是可持續發展的。給省長的信裡,我便寫了這樣一句話:“國際旅遊島的蛋糕要想讓平民百姓普遍地分享到,民宿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我的好朋友,廈門曾厝垵文創會創會理事長甯軍有一句話,我無比認同:“現在做的,不一定要自己成功,是為了啟發更多的人去走這條路,取得更多數人的成功。”

我希望,我們的民宿宣導的是“半農半X的生活”。每一個來到民宿的人,一方面可以透過這個平臺體驗農事,放鬆自己;另一方面也用自己微小的力量支持生態農業實踐,使個人與社會協調、整合,進而造福他人。海南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冬天暖和,因此我們民宿有度假價值,即提供給北方人家來海南做“候鳥一族”,可以住在我們的民宿裡體驗“半農半X的生活”,而且還能與當地人一起再造魅力新故鄉。

像博學生態村這樣的偏鄉,充滿著大城市所沒有的鄉間魅力,只要能夠結合、凝聚在地人以及新居民的創意與參與,不僅可以為偏鄉帶來觀光潛力,也可以一起打造“半農半X的生活”,“X”代表的是每個人的志向。從莫干山、麗江、廈門等地近年來興起的民宿興建浪潮,我們看到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一股時代潮流。還有,都市有能力的消費者年輕化,他們是一批願意多花錢、多花時間去瞭解“外面世界”的新世代。而且,這個時間表已經愈來愈快了。

竊以為,社區營造是一個正確的方向,民宿則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本文作者系原南風窗高級記者,花梨之家民宿創辦人、火山村荔枝創始人。

文章選自《鳳凰品城市》2017年5月刊

2009年9月,我第一次來到桃米生態村時,被震撼了。記得那是一個傍晚,我在臺北淡水河邊看著夕陽發誓,我要學習廖嘉展和顏新珠這對夫婦,回老家創建生態村,將生我養我的博學裡古村落打造成享譽全中國的觀光鄉村。從臺灣回來一個多月後,我就真的回海南島創建了博學生態村發展理事會。你可能不相信,我們村集體沒有一分存款,我卻號召村民修建一條山地自行車賽道,這個從零出發的故事堪稱“創業經典案例”。

我這樣說服村民捐土地:“假如你有一畝地,你捐了2分修路,但發展後,你剩下的8分地比現在一畝地還值錢。”村民們個個是“理性人物”,一條長3公里、寬3.5米的山地自行車賽道所有土地,他們輕輕鬆松地捐出來了。按我們當地征地標準計算,差不多200萬元。向村民借款買物料鋪路就更顯社區團結與合作的力量了,我自己帶頭借了2萬元,理事會理事們紛紛帶頭借款,有的近萬,有的幾千,最少一個100元,我們很快湊了近10萬元,不到3個月就把一條山地自行車賽道修出來了。3個多月後的2010年2月26日,我們就承辦了海南省自行車聯賽山地越野賽,轟動海南島。

這裡面的關鍵問題是,我們怎麼敢負債發展?奧秘是,我在桃米生態村學習到一個重要的工作方法——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如果你能感動自己一定能感動別人,只要你勇敢走出第一步,一定有人支持你。海南記者范南紅為我道破其中玄機:“這個世界,所有人都喜歡錦上添花,不喜歡雪中送炭,這是人之常情。”果然,當我們邁出成功的第一步後,區政府馬上將我們列為文明生態村優先發展試點,並由副區長掛點,政府開始撥款支持;省台辦則邀請桃米生態村代表來海南與我們締結姊妹村……真的,只要你能夠成功邁出第一步,一定有很多人願意“成人之美”!

博學生態村的願景是,從一個傳統農村,轉型成為一個結合自然農法、生態保育和休閒體驗的觀光鄉村。博學生態村位於海南島中線高速公路10公里處美安互通下口附近,地處海口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內,是一個擁有300餘人的火山口古村落,目前以傳統農業為產業特色,熱帶水果包括荔枝、黃皮、菠蘿蜜等,熱帶瓜菜以佛手瓜為主要產品。這裡古道幽幽,野生荔枝林鬱鬱蔥蔥。

今天,你到博學生態村,可以在文化室上讀到我撰寫的行動口號“讓人民看見財富,再造魅力新故鄉”,並能看見姚明題寫的牌匾。

臺灣桃米生態村。

開了一家民家民宿

2011年,我投了大約100萬元,蓋了花梨之家民宿。這是一家民家民宿,還做不到臺灣那種精品民宿。不僅因為缺錢,我們投入不夠,更因為這是我們村甚至是海南島第一棟民宿,民宿怎麼打理,怎麼服務客人,需要從0到1,慢慢做起。

常常有朋友問我,民宿跟農家樂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民宿除了火山口美食特色,更強調人情味,營造一種賓主相談甚歡的氣氛,而不是冰冷的顧客與店主的關係。因為是民家民宿,就是主人把自己多餘的房子騰出來給客人住的,我們故意減去商業味道,以民宿為平臺交朋友,彼此認識,分享人生。2011年7月,我第二次訪問臺灣桃米生態村,民宿主人羅樹海跟我說,他的民宿90%是回頭客,“他們都說回來看老朋友”,這算是民宿的一個獨特性吧。

我蓋這棟民宿,目的是示範效應,吸引更多農戶轉型,大膽走向“半農半民宿主人”的新生活。不過,老實說,這是一個艱難的轉型過程。我們希望通過成功經營一棟民宿告訴博學生態村的村民,從傳統農村轉型向生態旅遊村這個夢想是真實的,而且有一天是可以夢想成真的。2016年春節前後,我們民宿經營收入超過6萬元,這相當於一個大學應屆畢業生剛剛工作後一年的收入了。民宿經營幾年下來,實踐證明,這不是什麼天方夜譚,而是可以照進現實的夢想。

不過,民宿不是什麼暴富行業,而是一種可持續的生活方式。2016年春節前後,我在自家民宿呆了22天,客人很多,我們幾乎全家上陣服務。我印象最深的是兩戶家庭客人與我們的互動。一戶是經朋友介紹來我們家民宿過年的,他們後來提了幾個問題:一是民宿沒有電視、沒有網路、沒有小賣部等配套;一是我們家自己養的黑山羊太肥了,吃不習慣。作為一家民家民宿,我們確實不像酒店那樣配套齊全,不過我們已經安裝了網路,畢竟我們自己也要連接世界。

還有一戶重慶來的家庭客人,他們初來的時候,也是馬上對民宿的配套設施提意見,民宿好像沒有什麼可以玩耍的。其實,整個海南島都是民宿的配套設施,對於短住的客人,我們會帶客人做火山村小旅行。對於長住的客人,我們還會帶大家去什麼馮小剛電影公社、紅樹林、咖啡風情小鎮、海口騎樓老街等一小時車程內的好地方玩耍。這戶家庭後來參加了火山村小旅行,跟著我們騎車逛火山村、爬火山口,獲得了不一樣的旅行收穫。其實,我還親自帶了另一戶家庭驅車去博鼇小鎮,認真計算起來,我才驚訝地發現,博鼇離民宿不過70餘公里,全程高速過去,1個小時也就到了。所以說,民宿是一個落腳點,民宿主人最好是當地生活達人,知道哪裡好玩,也知道誰家風景獨特。

因此,我認為早期民宿經營者,返鄉大學生比較合適。正如臺灣鄉村民宿發展協會理事長吳乾正所言:“經營民宿最大的困難不是資金,而是在人。民宿是一種以知識經濟為基礎的創意——鄉村生活產業。”

在我看來,一個觀光鄉村能否成功,關鍵要看有沒有一批知識型農民,最便捷的一條道路是,由返鄉大學生做先鋒隊,帶來鄉民脫胎換骨,實現飛躍。這正是我和弟弟的使命。他在家裡負責具體經營,而我則做投資者和博學生態村“外交部長”,負責整合人力、物力、財力等外部資源。我很清楚,任何一個社區無法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

如今,每年回故鄉,我都憂心忡忡地發現,那裡的火山口古村落正在快速消失,富裕的村莊拆掉火山石古屋,蓋起醜陋不堪的洋房,貧窮的村落,火山石古屋則在風吹雨打中自然坍塌。菠蘿蜜格木料、火山石牆壁、漢式構造、百年以上歷史……這幾個片語背後承載的是火山口古村落的歷史文化積澱,更是一方百姓的生活智慧和生活方式。怎樣才能留住它們?開民宿,僅僅是一個開始而已,我們期待的是,用發展來激發村民保護老宅活用老宅。

最小的無限大。一個生態村營造,舞臺之大,遠遠超出我的想像!

姚明題寫的牌匾——博學生態村。

半農半X的生活

2011年7月,我第二次訪問臺灣桃米生態村。二進桃米,我看得更仔細了,也看出了第一次沒有看透的一個關鍵點——新居民。新居民在桃米生態村起步階段有發動機的作用,至今仍是支持桃米轉型的中堅力量。

羅樹海是其中一位,他原本是一位農技師,研發珍稀中藥材金線蓮,在臺北謀生。12年前,來到桃米生態村蓋民宿,同時做金線蓮研發和種植,過著悠閒而簡單的生活。羅樹海的宏觀山居民宿位於海拔800米的山頭上,是桃米生態村的最高一戶人家。宏觀山居有5間客房,有研發室,有大棚,當然還有小賣部,銷售自己生產的金線蓮系列產品,地產地銷。

為什麼來桃米?他答:“我賺夠了生活費,接下來我要賺健康。”臺北悶熱嘈雜,競爭激烈,謀生累,生活也累。羅樹海選擇桃米,經營“山居歲月”,其實是選擇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以身心健康為第一目標,而不是以賺錢為第一目標。這種生活方式被概括為“半農半X的生活”。這種生活方式有一種很吸引人的信念:“一定有一種生活方式,在做自己的同時,也貢獻於社會。”

有調查顯示,在臺灣,有43%的都市人,希望放下目前的工作搬到鄉下生活,選擇簡單的生活,已經成為趨勢。1990年代以來臺灣回鄉開民宿成為風潮,成千上萬家民宿拔地而起,他們選擇在林間佈置夢想之屋,取代高壓無奈的都市生活。而在英國,一年也有300萬英國人選擇“往低處走”,甚至,英國首相布雷爾的兩位助理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其中包括他的新聞秘書。有新聞報導,整個歐洲有數千萬人趨向過簡單生活。

新的時期,我又有了新的夢想。我計畫眾籌400萬元,在博學生態村蓋一間精品民宿。這也跟社會使命有關。2015年底,我發起成立了海口市秀英區民宿協會,作為會長的我,有責任帶領一個地區民宿產業從0到1發展起來。我希望通過眾籌的力量,集合資金、人脈資源,打造海南島民宿生態圈,讓大家一起來共建共用,一起來享受暖陽下的人情味與美好生活。如果做出來,這將是海南首間標杆民宿,可以成為海南島民宿的“樣板房”。我還發起了海南島民宿培訓營,培養民宿主人和民宿管家。非常開心的是,省市區政府已經把民宿列入發展計畫,並提供了相應的產業政策支援和資金支援。

通過眾籌,引入“新居民”,用外力來拉動內力,尤其是給予當地居民信心,讓大家相信,做民宿是對的,做民宿是有未來的,而且是可持續發展的。給省長的信裡,我便寫了這樣一句話:“國際旅遊島的蛋糕要想讓平民百姓普遍地分享到,民宿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我的好朋友,廈門曾厝垵文創會創會理事長甯軍有一句話,我無比認同:“現在做的,不一定要自己成功,是為了啟發更多的人去走這條路,取得更多數人的成功。”

我希望,我們的民宿宣導的是“半農半X的生活”。每一個來到民宿的人,一方面可以透過這個平臺體驗農事,放鬆自己;另一方面也用自己微小的力量支持生態農業實踐,使個人與社會協調、整合,進而造福他人。海南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冬天暖和,因此我們民宿有度假價值,即提供給北方人家來海南做“候鳥一族”,可以住在我們的民宿裡體驗“半農半X的生活”,而且還能與當地人一起再造魅力新故鄉。

像博學生態村這樣的偏鄉,充滿著大城市所沒有的鄉間魅力,只要能夠結合、凝聚在地人以及新居民的創意與參與,不僅可以為偏鄉帶來觀光潛力,也可以一起打造“半農半X的生活”,“X”代表的是每個人的志向。從莫干山、麗江、廈門等地近年來興起的民宿興建浪潮,我們看到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一股時代潮流。還有,都市有能力的消費者年輕化,他們是一批願意多花錢、多花時間去瞭解“外面世界”的新世代。而且,這個時間表已經愈來愈快了。

竊以為,社區營造是一個正確的方向,民宿則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本文作者系原南風窗高級記者,花梨之家民宿創辦人、火山村荔枝創始人。

文章選自《鳳凰品城市》2017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