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攻城容易縣城難,諸葛亮為何跟孟獲糾纏不清?

關於諸葛亮平南中的最讓人稱道的一件事便是諸葛亮與孟獲的比鬥。

孟獲是彝族人的勇士,在當地少數民族中很有聲望和號召力。在南中叛蜀中,孟獲不是主謀,但是卻起了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時,孟獲所率領的部族是為漁獵民族,他們的生活方式與農耕民族有著相當大的不同。他們是以漁獵為生,終年在叢林沼澤裡生活,這樣的生活其實很難保證,因為,自然的產物總是有其限制的,靠人去打獵很難保證產量,是以,當地的人口很難發展,發展多了糧食不夠吃了,發展少了,同樣是富裕不起來。是以,在當時,孟獲所率領的部族多有副業,這些副業就是幫人打仗,
這也等於在漁獵之外多了一樣的收入。比如,雍闓便是南中地區的豪強,他有的是錢,於是,他便能通過錢來雇傭這樣的一支部隊來幫助自己打仗。

孟獲是在雍闓死後,拿著雍闓的錢,養著雍闓的餘部,率叛軍對抗蜀軍。關於孟獲為何要堅持與蜀軍作戰其實也是孟獲的一種心虛表現。孟獲所處的南中地區並不只有一個彝族,其中,漢人雜居其中,這麼些人在往常是受欺負的,

因為孟獲等人在平時都會打著這種或者那種的藉口,搶錢,搶糧以補充自身部族的生產不足,是以, 當蜀漢武裝力量進入南疆的時候,孟獲擔心這些漢人復仇,因此便擁兵自重,開始了自身的反抗。

對於孟獲,諸葛亮其實很難處理,因為孟獲只是一個人,最關鍵的不在於這個人,而在於這個人背後的勢力,孟獲是典型的南疆少數民族的代表,他代表著一種事態,

也就是說,孟獲實際上對反對蜀漢政權沒有仇恨,他只是一種形式所逼,一種社會生產力無法滿足生存所逼,也就是說,是老天爺讓他反他不得不反,反了一個孟獲還會有下一個孟獲。因此,諸葛亮著實下了腦筋,他採取了“攻心為上”的政策。戰前,諸葛亮下令只許生擒孟獲,不許傷害。雙方開仗時,蜀軍設置 埋伏,生擒了孟獲。孟獲以中計被俘,心裡不服。諸葛亮讓他觀看了蜀軍陣容,
然後予以釋放,讓他整軍再戰。結果,孟獲再次被擒,諸葛亮又放了他。這樣再戰再擒,前後七次,孟獲終於心服,表示不再叛亂。其實,南中叛亂的根源在於雍闓等一類豪強的勒索牟利用心,孟獲在其中不過是充當打手,主謀死了,跟打手糾纏也沒意義。但是,因為孟獲心中有鬼,他和他的部族與當地的漢族民眾都有著相應的矛盾,彼此之間有著一種信任危機。
孟獲不相信漢人,不相信漢人政權。所以,在孟獲被擒之後,諸葛亮諸多安撫,比如,平叛之後,諸葛亮即施“和彝”政策,這是他攻心政策的繼續。首先是撤軍。叛亂一平定,諸葛亮就從南中撤出軍隊,不留兵,從而緩和和消除了與當地少數民族的矛盾, 使“綱紀粗安”,“彝漢粗安”。同時,儘量任用當地有影響的人物做官。如任命李恢、 王伉、呂凱為南中諸郡守,孟獲為禦史中丞,等等,通過他們加強了蜀漢在南中的統治。

優己/著 收錄 《優己通古》

本文系 社科哲學家、童話作家優己 原創發表

學漢語讀歷史,交流兒童教學與教育請找 優己導師

優己/著 收錄 《優己通古》

本文系 社科哲學家、童話作家優己 原創發表

學漢語讀歷史,交流兒童教學與教育請找 優己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