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非法集資風險大排查5月啟動 互金風險底數已摸清!

4月25日,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13個成員單位召開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法律政策宣傳座談會。

會上,人民銀行條法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從2016年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來看,當前互聯網金融領域利用P2P平臺進行非法集資問題突出、網路眾籌領域非法集資騙局增多、網路私募基金進行非法集資活動頻發、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亂象頻現。

在防範和打擊非法集資方面,央行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推動《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出臺。

目前該條例已由法制辦公開徵求意見,央行正在配合法制辦開展社會意見的研究論證工作,積極推動該條例的出臺。

為持續對非法集資行為形成高壓打擊態勢,聯席會議辦公室將會同有關部門於今年5月至7月組織各省(區、市)政府開展涉嫌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排查活動,對投資諮詢、財富管理、協力廠商理財、擔保等投融資仲介機構,網路借貸平臺、協力廠商支付、眾籌平臺等互聯網金融行業企業,

私募股權投資、電子商務、租賃、房地產、地方交易場所等行業企業及關聯企業,各類涉農互助合作組織、養老機構、民辦院校等重點領域、主體,開展一次全面風險排查。

互金非法集資四特點

互聯網金融領域非法集資的主要特點和風險隱患方面,一是非法集資專業化及“泛理財化”趨勢明顯。打著“經濟新業態”、“金融創新”等幌子,以具體專案、債權標的、擔保物為依託,

業務流程、合同文本專業規範,噱頭更新穎、迷惑性更強,使投資者辨別難度加大。

二是線上線下結合,大肆宣傳推銷。非法集資新型手法不斷出現,常通過網上宣傳與網下推廣相結合,一些不法企業為顯示“實力”,租用高檔寫字樓辦公,讓投資者知曉的業務宣傳活動從公開化、半公開化向“地下”活動轉移,利用親戚、朋友相互之間的信用進行傳遞、擴散。

三是涉案方“多頭在外”躲避監管打擊。

近年來,國內不法分子紛紛仿效國外非法貨幣盈利模式包裝,採取藏身境外、租用境外網路集資平臺開伺服器、將涉案資金轉移至境外等方式躲避監管部門打擊。

四是協力廠商支付平臺存在“跑路”風險。央行相關負責人特別強調,目前,除少數排位比較靠前、口碑較好的協力廠商支付公司實現盈利,其他大部分支付公司處於虧損運營狀態。

協力廠商支付機構存在巨大的資金沉澱,容易被挪用於投資,影響客戶資金結算安全。一旦發現風向不對,協力廠商支付機構就可能攜款潛逃。

值得注意的是,聯席會議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P2P網路借貸領域非法集資案件增速回落,隨著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不斷深入,整體風險水準逐步下降。但是,經過前期野蠻增長,存量風險積累較大,非法自融、設立資金池、非法挪用資金等違規經營問題突出,P2P網路借貸領域風險化解尚需時日。

互金風險底數已摸清

2016年,央行、銀監會、證監會等16個部門開展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活動。活動的一大重點任務就是排查及處理一些打著“互聯網金融”旗號、從事非法集資的行為。

據央行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各部門、各地區已基本摸清互聯網金融風險底數,正穩妥有序開展清理整頓工作。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不改變、不替代非法集資現行處置制度安排,對於在專項整治過程中發現的通過互聯網開展的非法集資活動,由各地移交處置非法集資工作機構進行查處。

另據瞭解,為規範民間融資市場主體,拓寬合法融資管道,央行正積極推動《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出臺,目前該條例已由法制辦公開徵求社會意見,央行正配合法制辦開展社會意見的研究論證工作。《處置非法集資條例》送審稿已徵求地方和部門意見,法制辦會同銀監會正在根據回饋意見修改完善,該《條例》旨在賦予地方人民政府對非法集資活動的行政查處權力,使非法集資法律界定清晰化、職責分工法定化、查處主體特定化,實現對非法集資全鏈條、穿透式綜合治理。

“下鄉進村”成非法集資新趨勢

在行業方面,民間投融資仲介機構仍是非法集資重災區,大量投資諮詢、非融資性擔保、協力廠商理財等未取得金融牌照的機構違法開展金融業務活動,此類案件占非法集資新增案件總數的30%以上。

而“下鄉進村”成了非法集資的新趨勢,一些地方的農民合作社打著合作金融旗號,突破“社員制”“封閉性”原則,超範圍對外吸收資金;有的合作社公開設立銀行式的營業網點,大廳或者營業櫃檯,欺騙農村群眾;有的投資理財公司、非融資擔保公司改頭換面,在農村廣布“熟人業務員”,虛構高額回報理財產品吸收資金。

>>>>推薦閱讀

由上可知,非法集資風險大,投資者在選擇平臺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謹慎投資。一家正規的網貸平臺對於風險把控要求相當高,實行平臺資金的協力廠商託管、銀行存管,保證投資者資金的獨立性和安全性,這是網貸行業為保障投資者安全幾乎無法繞過的門檻,通過建立資金協力廠商託管、銀行存管,加大風險把控,杜絕平臺構建資金池和擅自動用平臺資金,杜絕平臺形成自我擔保和非法集資等風險,這也是銀監會對網貸行業最直接的要求。

錢貸網作為國內早期上線的互金理財機構之一,要想在激烈的金融市場中取得優勢和成功,穩健合規必須貫穿於企業的發展之中。平臺上的每一個融資項目均真實地來自借款人的需求,一直以來的理財均以車貸抵押項目為主,後期也將繼續在此發力。錢貸網一直踐行普惠金融的路,擁抱監管合規前行。

P2P網路借貸領域風險化解尚需時日。

互金風險底數已摸清

2016年,央行、銀監會、證監會等16個部門開展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活動。活動的一大重點任務就是排查及處理一些打著“互聯網金融”旗號、從事非法集資的行為。

據央行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各部門、各地區已基本摸清互聯網金融風險底數,正穩妥有序開展清理整頓工作。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不改變、不替代非法集資現行處置制度安排,對於在專項整治過程中發現的通過互聯網開展的非法集資活動,由各地移交處置非法集資工作機構進行查處。

另據瞭解,為規範民間融資市場主體,拓寬合法融資管道,央行正積極推動《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出臺,目前該條例已由法制辦公開徵求社會意見,央行正配合法制辦開展社會意見的研究論證工作。《處置非法集資條例》送審稿已徵求地方和部門意見,法制辦會同銀監會正在根據回饋意見修改完善,該《條例》旨在賦予地方人民政府對非法集資活動的行政查處權力,使非法集資法律界定清晰化、職責分工法定化、查處主體特定化,實現對非法集資全鏈條、穿透式綜合治理。

“下鄉進村”成非法集資新趨勢

在行業方面,民間投融資仲介機構仍是非法集資重災區,大量投資諮詢、非融資性擔保、協力廠商理財等未取得金融牌照的機構違法開展金融業務活動,此類案件占非法集資新增案件總數的30%以上。

而“下鄉進村”成了非法集資的新趨勢,一些地方的農民合作社打著合作金融旗號,突破“社員制”“封閉性”原則,超範圍對外吸收資金;有的合作社公開設立銀行式的營業網點,大廳或者營業櫃檯,欺騙農村群眾;有的投資理財公司、非融資擔保公司改頭換面,在農村廣布“熟人業務員”,虛構高額回報理財產品吸收資金。

>>>>推薦閱讀

由上可知,非法集資風險大,投資者在選擇平臺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謹慎投資。一家正規的網貸平臺對於風險把控要求相當高,實行平臺資金的協力廠商託管、銀行存管,保證投資者資金的獨立性和安全性,這是網貸行業為保障投資者安全幾乎無法繞過的門檻,通過建立資金協力廠商託管、銀行存管,加大風險把控,杜絕平臺構建資金池和擅自動用平臺資金,杜絕平臺形成自我擔保和非法集資等風險,這也是銀監會對網貸行業最直接的要求。

錢貸網作為國內早期上線的互金理財機構之一,要想在激烈的金融市場中取得優勢和成功,穩健合規必須貫穿於企業的發展之中。平臺上的每一個融資項目均真實地來自借款人的需求,一直以來的理財均以車貸抵押項目為主,後期也將繼續在此發力。錢貸網一直踐行普惠金融的路,擁抱監管合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