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揭秘:“桃園三結義”的廣為流傳離不開兩個戲

讀過史書的,都知道,在史書中並未記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而且也都知道,桃園三結義,是羅貫中根據民間傳說虛構的。那麼羅貫中到底是根據那些主要的民間傳說虛構的呢?根據目前的材料來看,

最有代表性的出處主要是兩個戲本:

一是元雜劇《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中對該故事是這樣描述的:蒲州州尹臧一鬼欲謀自立,請關羽為帥。關羽殺死此人,隨後逃往涿州范陽。此時張飛正在當地開肉店。這天,張飛外出,故意在店前用千斤巨石壓住一把刀,

告訴夥計,如果有人能從巨石下取出刀,就將肉送給他,分文不取,並讓夥計記住他的住處。不久,關羽路過此店,聽說此事,輕鬆地搬開巨石,從石下取出刀,卻拒絕要肉。張飛回店後得知消息,專門去到關羽入住的客店相訪,並拜關羽為兄長。二人後來又遇到劉備,二人見劉備長相非凡,便邀其一起喝酒。劉備大醉而臥,只見有赤鏈蛇鑽進劉備七竅之中,
關羽覺得“此人之福,將來必貴”,於是又共拜劉備為兄長。三人在城外桃園殺牛宰馬,祭告天地,並立誓“不求同日而生,只求同日而死”。

二是元代《三國志平話》中的“桃園三結義”描寫得更為真實:關羽是平陽蒲州解良人,生得神眉鳳目,虯髯,面如紫玉,身長九尺二寸,

喜看《春秋》《左傳》,每每看到亂臣賊子,就心生怒氣。後來,因本縣官員貪財好賄,殘害黎民,關羽一氣之下將縣令殺了,而後亡命逃遁,跑到涿郡。

涿郡有一本地人,姓張名飛,身長九尺餘,聲若巨鐘,是當地大富人家。這天,他正站在自家門前,恰逢關公走過。張飛見這個漢子生得狀貌非俗,於是向前施禮問候。關公便把自己的事告訴了張飛,聽了關公一席話,張飛覺得關公有大丈夫之志,

於是邀其到酒店共敘。二人把盞相歡,言語相投,好像老朋友一樣。

這時,恰逢劉備在街上賣草鞋,賣完後也來酒店中買酒吃。關、張二人見劉備生得狀貌非俗,有說不盡的福氣。於是,關公向劉備敬一杯酒,這劉備也不客氣,一飲而盡。聊了幾句之後,

三人乾脆坐在一個桌子上了。喝了一會兒,張飛說此處說話不方便,請劉、關二人去他家中一敘。在張飛家的後桃園內,三人在亭內擺酒暢飲。席間,三人各序年甲:劉備最長,關公為次,張飛最小。於是,三人結為兄弟,大者為兄,小者為弟,又宰白馬祭天,殺烏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願同日死,三人同行同坐同眠,誓為兄弟。

因為戲本是傳說,演義是虛構,但是桃園三結義的義薄雲天的情懷卻永遠活在中國人的血液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