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莞:“世界工廠”在善治中蝶變

華陽湖完成了從“污染重災區”到“濕地公園”的美麗蛻變。

東莞擁有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行政架構、特殊的產業結構和特殊的人口結構,社會治理面臨巨大的壓力。特別是數量龐大、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外來人口,給社會治理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立足東莞城鎮化程度較高、非戶籍常住人口較多、集體經濟實力較強的市情,東莞緊緊抓住“人”這個核心,努力探索促進社會和諧善治的體制機制與措施,努力提高公共服務供給的水準和品質。

如進一步擴大教育、醫療、衛生、文體、交通等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堅定不移支持集體經濟轉型發展,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這些公共服務,都關乎民生福祉,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切實增強城市吸引優秀人才和企業的能力。

社會和諧穩定,是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2016年年中,東莞打響了一場文明創建的攻堅戰,將創建工作列為重中之重,

作為“一把手”工程抓緊抓實、落細落小,直面問題、鐵腕整治,並探索推出考核問責等一系列長效機制。

可以說,文明創建工作的推進,帶來變化的不僅僅是環境,還發生著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化學反應”,帶動了整座城市價值的不斷提升。

“城市視窗”舊貌換新顏

“以前確實有人隨地扔垃圾,但現在真的很少見了。社區黨員天天帶頭撿垃圾,居民也不好意思亂丟了,居民還主動給物業部門建議增設垃圾桶……”,

行走在橫瀝鎮瑞康花園社區內,這裡的物業管理負責人、全國人大代表曾香桂幸福感滿滿。

2016年6月8日,東莞上下掀起一場全民“補短板 促提升”的“大會戰”。當日,東莞召開了市鎮村三級幹部1000多人參加的全市基層精神文明建設“補短板 促提升”動員會,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為期3個月的鎮街環境整治和為期一年半的提升行動。為了讓東莞的城市環境得到大的改善和提升,

會議部署實施文明創建“四大提升工程”和整治提升“十大行動”,並將文明創建整治提升百日行動的重點工作責任分解成85項具體任務。

在瑞康花園社區綜合服務中心,70平方米的閱覽室窗明几淨,4000多冊藏書成為社區居民的“知識糧倉”。住戶劉慈苑說,每天走在社區裡,無論是閱覽室還是宣傳欄,都潛移默化地滋潤著心靈,讓大家感受文明氛圍、養成文明習慣。

而在茶山,作為城市的“視窗”,站前路直行至茶興路的十裡舊街也已換新顏。這條全長8.9公里的道路通過舊牆改造工程已經成為集“生態、文明、展示”為一體的文明創建示範街道。而從街道直行到東莞火車站,站前廣場從“茶山八景”到“茶山歌謠”,從“茶山旅遊地圖”到“茶山味道”,昔日的商業廣告都被具有地方特色的形象廣告所取代。這令旅客們一出火車站,就感受到了濃濃的東莞味道和城市精神。

精神文明創建,不僅提升一個城市的品位,還豐富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東莞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將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正是現代化文明城市的大勢所趨,也是城市的吸引力所在。

精神文明創建,不僅提升一個城市的品位,還豐富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東莞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將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正是現代化文明城市的大勢所趨,也是城市的吸引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