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林口林業局打造紅瓦黃牆綠樹花草小鎮

東北網3月16日訊(李虎生 劉夕營 記者 孫曉銳) 初春時節,走進曙光經營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道路兩旁高大挺拔的綠化樹,當你漫步在場區街道上,喬木、灌木等植物規劃的科學合理、錯落有致,

紅瓦黃牆的辦公室被包圍在綠化樹和花草當中,讓人時時刻刻可以感受到生態建設的氣息。近年來,林口林業局曙光經營所新一屆班子成員,把強化管理、改善民生和環境建設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工匠精神”全面打造建設出了管理利民、環境優民、服務便民的“新曙光”。

基層林場所首家職工浴池。

林產品展示平臺。

管理集聚“正能量”。“細”處著眼、“嚴”肅紀律,“精”准發力、“細”心服務、在日常生活管理中,經營所把“精、准、細、嚴”落實到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之中,集聚了全所管理的“正能量”。

在考勤管理中,經營所黨支部組織成立了由工會、財務、勞資等部門為成員的在崗人員核實小組,積極做好在崗人員影像資料採集歸檔工作,嚴格執行崗位出勤考核制度。

在行為規範中,經營所還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開展,開展政風行風建設,建立了“去向牌”制度,方便來此辦事的人一目了然。

在制度強化中,經營所結合全所實際集中制定了23條經營所管理辦法,

在每週五組織召開微型課堂,學習會議精神和業務知識。

在創新服務中,經營所在每項工作開展之前都組織發放調查問卷,召開聽證會、座談會,及時解疑釋惑。

平整的水泥路面。

環境建設“得民意”。細節之處彰顯特色,漫步在經營所月牙街道上,錯落有致的鐵藝柵欄、大理石設計的湧泉、藍白相間的路燈杆、中國結、休閒廣場的景觀燈,

讓人深深感受到了城市的氛圍……

一本本“民情日記”,一張張徵求意見書、一次次工作協調會,只要職工群眾有需求、有意向,經營所一定最大限度的給與完成。路燈陳舊需要更換,經營所對全所71盞路燈進行了集中改造,更新安裝19盞節日彩燈和景觀氛圍燈。對於職工群眾來說,生活在舒心、幸福、安全的生活環境中就是最大的幸福,

對於經營所領導班子來說,能夠讓職工群眾生活的舒心、幸福、安全,就是他們最大的責任。

為了保障職工群眾的日常出行,經營所在在林業局的支持協調下,緊抓林口縣實施蓮花湖旅遊公路的有利契機,與林口縣交通局達成了協定,無償提供水泥、碎石、河沙等材料,並組織施工隊進行鋪設,共鋪設水泥路面9792平方米。另外,該所部分住戶還自發對經營所替換的承重磚對水泥路面兩側進行了“包邊”,鑄造出了經營所職工群眾交通、出行的“放心路”“暢通路”。

一項項為民舉措,在2016的這個秋季結出了豐厚的果實。對原有廣場進行了升級改造,利用縣交通局機械對廣場進行了回填,安裝路燈71盞、休閒廣場10000平方米、健身器材20余套、景觀燈19盞,新砌排水溝639延長米、鐵藝柵欄2100延長米、鐵藝垃圾箱35個、文化長廊12米、花卉2萬餘株。

曙光經營所。

民生工程“聚民心”。“洗上熱水澡、喝上放心水、走上水泥路、休閒有廣場、跳上廣場舞、出門路燈照....這些是以前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兒,如今全成為了現實!”已在曙光經營所生活了50多年,今年87歲的老書記王俊談起林場變化時,豎起了大拇指。而這一切的變化,不僅僅是老書記一個人的心聲,也是經營所全體職工群眾共同的感受。

經營所在建所以來一直沒有洗浴場所,洗澡就成了職工生活中的難題,為改善職工洗澡條件,該所利用老食堂改建了占地150多平米,林業局基層林場所首家職工浴池,同時,每月為全所6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贈送澡票,毛巾,香皂、浴液等洗浴用品,讓全所職工群眾切身感受到了企業發展帶來的實惠,加大增強了職工對企業認同感和歸屬感。

經營所兩個居民區的自來水分別建成於1985年和1987年,在建成後,雖然進行了幾次的維修改造、打井、換泵,但由於使用年限較長,管道腐朽,使日常用水成為了職工群眾的“心病”,為了讓職工群眾吃上了“放心水”“健康水”,經營所多方溝通、協調,自籌資金重新勘探了飲用水源,邀請專業打井隊集中打造了兩口150米的深水井,重新鋪設了9317米供水管道,讓清潔、衛生的山泉水流入到了職工群眾的家中。

為了更好的方便職工群眾,經營所還集合服務職能和服務物件,向全所居民贈送自製印發的“便民,還針對經營所醫療救援增加了林業局醫院、林場救援司機的電話號碼。為了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數,班子成員個人自出資金對70周歲以上困難老年人在生日當天親自將生日賀卡、生日蛋糕、長壽麵、桃罐頭送到老年人手中。

寧靜祥和的角落,綿延起伏的山巒,一條條平整乾淨的道路……走在街頭,觸摸並感受著曙光的變化,觸摸感受著職工群眾生活的改善和幸福指數的提高。

鑄造出了經營所職工群眾交通、出行的“放心路”“暢通路”。

一項項為民舉措,在2016的這個秋季結出了豐厚的果實。對原有廣場進行了升級改造,利用縣交通局機械對廣場進行了回填,安裝路燈71盞、休閒廣場10000平方米、健身器材20余套、景觀燈19盞,新砌排水溝639延長米、鐵藝柵欄2100延長米、鐵藝垃圾箱35個、文化長廊12米、花卉2萬餘株。

曙光經營所。

民生工程“聚民心”。“洗上熱水澡、喝上放心水、走上水泥路、休閒有廣場、跳上廣場舞、出門路燈照....這些是以前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兒,如今全成為了現實!”已在曙光經營所生活了50多年,今年87歲的老書記王俊談起林場變化時,豎起了大拇指。而這一切的變化,不僅僅是老書記一個人的心聲,也是經營所全體職工群眾共同的感受。

經營所在建所以來一直沒有洗浴場所,洗澡就成了職工生活中的難題,為改善職工洗澡條件,該所利用老食堂改建了占地150多平米,林業局基層林場所首家職工浴池,同時,每月為全所6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贈送澡票,毛巾,香皂、浴液等洗浴用品,讓全所職工群眾切身感受到了企業發展帶來的實惠,加大增強了職工對企業認同感和歸屬感。

經營所兩個居民區的自來水分別建成於1985年和1987年,在建成後,雖然進行了幾次的維修改造、打井、換泵,但由於使用年限較長,管道腐朽,使日常用水成為了職工群眾的“心病”,為了讓職工群眾吃上了“放心水”“健康水”,經營所多方溝通、協調,自籌資金重新勘探了飲用水源,邀請專業打井隊集中打造了兩口150米的深水井,重新鋪設了9317米供水管道,讓清潔、衛生的山泉水流入到了職工群眾的家中。

為了更好的方便職工群眾,經營所還集合服務職能和服務物件,向全所居民贈送自製印發的“便民,還針對經營所醫療救援增加了林業局醫院、林場救援司機的電話號碼。為了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數,班子成員個人自出資金對70周歲以上困難老年人在生日當天親自將生日賀卡、生日蛋糕、長壽麵、桃罐頭送到老年人手中。

寧靜祥和的角落,綿延起伏的山巒,一條條平整乾淨的道路……走在街頭,觸摸並感受著曙光的變化,觸摸感受著職工群眾生活的改善和幸福指數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