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順應消費升級 綠色有機產業忙“掘金”

順應消費升級

綠色有機產業忙“掘金”

本報記者 張希攝

南報網訊 4月26日至4月28日,由江蘇省農學會、中國國際商會南京分會、南京餐飲商會、南京國環有機認證中心和南京亞東展覽服務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江蘇首個2017江蘇綠色、有機健康食材博覽會在國際博覽中心舉行。記者從展會上瞭解到,隨著消費升級,曾經只有少數人問津的綠色有機食品,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市場銷路的打開,直接帶動農戶種植積極性,行業年均增長在2-3成。

南京白馬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從80年代開始涉足有機農業,最初是種植黑莓。黑莓是個嬌氣東西,摘下來4小時氧化、24小時腐爛,採摘來不及加工,必須馬上凍在零下四五十度的冷庫裡。園區招商人員告訴記者,最早有機黑莓主要外銷,規模最大的時候曾種植了4萬畝,但是2008年遭遇國際金融危機,種植戶蒙受了很大損失,產量大幅縮減。而最近兩年,情況又發生了變化。

園區一家黑莓生產企業展示了一瓶500毫升黑莓酒,

價格1980元,比五糧液貴多了。原來,這是該公司並購了紹興的百年老字型大小酒廠,開發的黑莓酒。而他們的小瓶黑莓原液,也要賣到60多元一瓶。這麼貴的東西能賣得掉嗎?企業人士挺驕傲,我們從來不打廣告,靠信譽口口相傳,根本不愁銷路。

園區招商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有機綠色食品趕上了好時候,不愁賣,只愁產量上不來。“不打農藥、不施肥,

水稻畝產只有兩三百斤,所以綠色有機食品價格也物以稀為貴。園區現在有一半以上農業企業在試水有機農業。不僅企業在做,連合作社加入進來。”

他透露,這幾年園區科研和實踐相結合,引進了7個科研院所。此外,南京農業大學在園區拿了5000多畝地,南京林業大學拿了3000多畝地做教學基地,上個月南農第一批研究生在這裡下田做起了試驗。

吉林展團來了14家企業,

大米、木耳、蘑菇等都主打有機牌。企業介紹,他們的有機稻米是“鴨田稻”。實踐中,他們發現,鴨子在稻田裡不吃稻子,只吃草。於是把成群的鴨子養在了稻田裡,它們拉出來的糞便又反哺了農田。鴨田稻雖然賣到28元一斤,價格不低,但是每年市場銷售額都有2-3成的增長。農戶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如今有機稻田的占比提升到了兩成。

記者瞭解到,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食品生產國與消費國,

伴隨著物質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的健康安全等問題又多了一重期待。在此情形之下,中高端綠色有機食品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兩年前,根據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體系”,鼓勵消費者和社會使用者優先購買獲證產品,提高綠色產品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引導綠色消費。2017年,中央“一號檔”也做出了相應指示,即堅持品質興農,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健全農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引導企業爭取國際有機農產品認證,加快提升國內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相比于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綠色有機食品市場起步較晚,目前仍是一個朝陽產業。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機產品的出口額已經增加到5億美元以上,國內市場的有機產品銷售已經超過300億元人民幣,生產總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遞增。

根據中投顧問發佈的《2017-2021年中國有機食品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由於生產、物流、終端和消費者意識等多方面的限制,有機食品在現階段還是屬於高價格產品的類別,這也因此讓諸多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認知產生了模糊的刻板印象。但是,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以及國家扶持力度的增加,有機食品將逐漸成為引領綠色健康生活的新方式。

即堅持品質興農,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健全農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引導企業爭取國際有機農產品認證,加快提升國內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相比于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綠色有機食品市場起步較晚,目前仍是一個朝陽產業。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機產品的出口額已經增加到5億美元以上,國內市場的有機產品銷售已經超過300億元人民幣,生產總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遞增。

根據中投顧問發佈的《2017-2021年中國有機食品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由於生產、物流、終端和消費者意識等多方面的限制,有機食品在現階段還是屬於高價格產品的類別,這也因此讓諸多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認知產生了模糊的刻板印象。但是,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以及國家扶持力度的增加,有機食品將逐漸成為引領綠色健康生活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