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沒想到你們是這樣的“育良夫婦”:請叫我們“老鮮肉”

最近,《人民的名義》收視率達到破7的新高,張凱麗和張志堅的螢幕cp形象成為繼達康書記後的又一個圈粉組合。而李光復飾演的鄭西坡一角,又被網友推崇為“人民”的代表。他們三位會如何為這部劇月臺?你最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了!

育良夫婦

首次合作:“感覺全對了”

人民網:首次合作是如何達到這種默契的?

張凱麗:知道志堅老師演我老公的時候,我說太棒了。真的,這是一種感覺,因為他的眼睛特別的深邃,特帥,特有魅力,結果見了之後果然如此。

張志堅:聽導演李路說凱麗老師演我夫人的時候,我說太好了。因為我希望吳老師外觀一定是很大方、很大氣的一個女人,而且也很知性。

“炸裂式的三分鐘”對手戲一條過

人民網:36集的一場對手戲被稱為“炸裂式的三分鐘”,做了哪些準備?

張凱麗:我和志堅老師的戲,有些是不能重複的,基本上就是一條過。爆發的那場戲,再讓我來一遍,實在想不出來還怎麼再來一遍,可能有演的部分。

張志堅:這次和凱麗老師演育良夫婦,戲看到這會兒,我有時候挺感慨,碰到這樣的對手每一場戲都是好的。

育良書記:和吳老師什麼都可以談,除了女人

人民網:育良夫婦在劇中的微妙關係是如何把握的?

張凱麗:通過那場戲我們可以感受到,

一個女人那種憤怒、壓抑、隱忍,必須要找到一些出口、一些點釋放。所以生活中肯定是時不時的來一下,但是她又要收住,因為她知道也不能過,但是她又必須發,所以生活就是在這樣的波浪中往前走著。我理解吳惠芬很多時候是懼怕他的,所以是掌握底線的。你看哥哥的笑多好,笑得我毛骨悚然,那種笑的內容太豐富了。

張志堅:我們倆也聊過,談政治,

甚至議論陰謀,什麼都可以談,唯一的不能碰及女人,一碰及女性這個事,吳老師騰地就起來了,起來以後特別有分寸地就收住了。

《渴望》和《人民的名義》都是時代造就的作品

人民網:當年《渴望》中劉慧芳的成功和今天《人民的名義》中吳老師的成功,有什麼不同?

張凱麗:我覺得是天時地利人和,《渴望》也是,《人民的名義》也是,為什麼這麼講呢?我覺得是一個時代造就了這個作品,並不是說一部戲能達到的高度,首先它們都是現實主義的東西,對於這個時代太缺乏了。現在我們看都是那樣的,一些古裝戲,你說好看,但是離你特別遠。但是這個戲就好象在身邊,現實的。

我有一個經驗,我願意把一個角色鋪得特別滿,最後表達出來的就是十分之幾,不可能把所有埋的東西全部表現出來。假如不埋得很深的話,一掏就沒了,這個人物就淺。所以,我一般創作角色,喜歡這樣。

育良夫婦這樣的角色,再碰到第二次很難

人民網:為什麼這對政治夫妻能夠得到網友這麼大的追捧?

張志堅:因為這對夫婦在生活當中極難見到。特別像我們開常委會,常委會很多戲,我們真的都覺得這個普通觀眾是不會關注的,這麼受關注,都是離觀眾太遠了,越遠的,有時候越關注。近在咫尺的,天天眼睛一睜開就能見到了。

另外,這也是運氣,演員有時候演一輩子的戲,有很多好演員,就跟我們說武功一樣,在檯子上打擂臺,武功不錯,其實江湖上,有很多很多的武林高手,我們圈子裡有很多很多沒有被發現的好演員,只不過機會沒有落在他的頭上。這樣的角色,高育良和吳惠芬,或者說這兩個人組成的育良夫婦,這樣的角色,這對演員來說再碰到第二次都很難,有時候一輩子就一次。

凱麗:哥哥是一個特別經得住誘惑的人

人民網:生活中的育良書記也愛健身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張志堅:健身是當代人或者中國人應該堅持或者普遍缺乏的一個生活狀態。為什麼我們出國旅遊,到國外度假,你會看到海邊很多人,不管年歲多大的在跑步、鍛煉身體,健身房的人都是特別多的,他們可能都是這麼多年社會文明,經濟發展到那了就會有這樣的。我們覺得尤其是職業使然,應該有一副好身材,不是成為我的自我約束了,已經成為基本生活狀態。我經常在南京拍戲的時候,比如7:30出發,我會五點或者六點鐘,早飯之前到健身房練一個小時,完了以後吃一點東西就開始準備和凱麗老師戰鬥了。

張凱麗:哥哥是一個特別經得住誘惑的人,他非常有定力。你想很多演員不接戲會心慌,但是他不,他看不上的本子,愛誰誰,他一年和夫人在外面旅遊,不容易呀,有些人害怕被人遺忘了,兩年不在人家怕你不演戲了。包括這次做宣傳,我也挺意外的,哥哥好象不太願意。

育良夫婦:我們是一對老鮮肉

人民網:對於活躍在螢幕的“小鮮肉”,二位怎麼看?

張志堅:這是市場規律。所謂的小鮮肉,都是傳說,我從來沒有碰到過。你說小鮮肉,其實不怪人家小孩,說這小孩,花一個億把他請來,投資老闆肯定要算帳的,他又不傻,他一算帳我還能賺二個億,當然請他來了,不能怪這些孩子,這些孩子不會演戲,這個幾千萬、那個幾千萬還沒有掙完,又忙著掙那個幾千萬了,這個事不能怪他們。

拿了錢沒幹好事這反而叫鮮肉了,拿錢幹好事把人叫臘肉。我們這樣應該叫鮮肉,那樣的叫臘肉,哪怕鮮肉也好,說我們這個年齡是老鮮肉,不反對,我接受,那樣的是小臘肉。

張凱麗:不管是鮮肉還是臘肉之類的,就是認認真真演戲,把你這點事幹好,你拿多少錢,跟咱們沒有關係,是市場的需要,有人願意出,願打願挨就這麼回事。但是你拿了錢,沒有把事幹好,這是對不起良心的,你拿這錢拿的有愧。我們現在公佈吧,我們是一對老鮮肉。

張志堅:以後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跟和凱麗老師再演一對……

張凱麗:我們倆連一秒的磨合都沒有,一下子就這麼好……

張志堅:回去我要去看一下《花兒與少年》的真人秀……

張凱麗:誰想到這部戲火到這樣呢,連我女兒都不知道我拍了這部戲……

張志堅:作為演員,心裡想的越單純越好。心裡乾淨才能產生無限大,才能把角色裝進來……

鄭西坡

越是草根,其實越難演

人民網:您當初是怎麼詮釋“鄭西坡”這個角色的?

李光復:演員最重要的、決定成敗的一個工作,就是獲得人物感覺。像鄭西坡這樣,越是貼近群眾的角色,越是草根,其實越難演。觀眾都在審視著你假不假,差一點都不行。

演鄭西坡,我就調動我過去的生活經驗。以前我和工人們生活在一起,車鉗鉚焊電什麼都幹過,軋鋼、掏大糞、掌鞋、汽車上賣票、賣魚、賣菜,下礦挖煤,九死一生,幾次差點就從礦井裡出不來,很艱苦。這些生活積累,就是一筆隱藏的財富。

“希望通過我的角色來呼喚純潔、善良的心境”

人民網:“鄭西坡”是劇中“人民”的代表,您想通過這個角色表達什麼?

李光復:有觀眾跟我說,“你真是代表了我們的心聲,您替我們在這個劇裡講話了。”這就達到了我當初要創造這個角色,包括演繹其他角色的一個初衷。

現在社會上有一些很污濁的東西,我看了挺痛心的。我希望通過我的角色來呼喚純潔、善良的心境,這是我長期以來的一個夙願。在生活中,絕大多數人的心靈都是非常美好的,我想表現這些真善美的東西。

《人民的名義》這部劇之所以火,因為它給人以思索

人民網:您覺得《人民的名義》這部劇為什麼能這麼火?

李光復:除了這部劇關心社會、關心政治,代表百姓的心聲,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過去我們呈現給觀眾的一些文藝作品,把觀眾看低了,覺得拿惡搞的東西或者刷顏值的東西就可以適應他們的文化口味,其實不是的。

這讓我想起我們老院長曹禺大師講過的一句話,真是影響我一生。他說,什麼是好戲?好戲的標準不是劇場裡熱烈的掌聲,不是各種讚譽,而是走出劇場的時候,人們會帶著思索。他認為,好戲會給人以思索,包括思索社會,思索人生,思索未來。曹禺先生的話真是令我茅塞頓開。

《人民的名義》這部劇之所以火,因為它給人以思索。觀眾腦子裡面提出的問題剛好和我們在劇中反映的問題對應了,有了共鳴,等於是我們拿這個作品和觀眾在交流。

轉:人民網

不可能把所有埋的東西全部表現出來。假如不埋得很深的話,一掏就沒了,這個人物就淺。所以,我一般創作角色,喜歡這樣。

育良夫婦這樣的角色,再碰到第二次很難

人民網:為什麼這對政治夫妻能夠得到網友這麼大的追捧?

張志堅:因為這對夫婦在生活當中極難見到。特別像我們開常委會,常委會很多戲,我們真的都覺得這個普通觀眾是不會關注的,這麼受關注,都是離觀眾太遠了,越遠的,有時候越關注。近在咫尺的,天天眼睛一睜開就能見到了。

另外,這也是運氣,演員有時候演一輩子的戲,有很多好演員,就跟我們說武功一樣,在檯子上打擂臺,武功不錯,其實江湖上,有很多很多的武林高手,我們圈子裡有很多很多沒有被發現的好演員,只不過機會沒有落在他的頭上。這樣的角色,高育良和吳惠芬,或者說這兩個人組成的育良夫婦,這樣的角色,這對演員來說再碰到第二次都很難,有時候一輩子就一次。

凱麗:哥哥是一個特別經得住誘惑的人

人民網:生活中的育良書記也愛健身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張志堅:健身是當代人或者中國人應該堅持或者普遍缺乏的一個生活狀態。為什麼我們出國旅遊,到國外度假,你會看到海邊很多人,不管年歲多大的在跑步、鍛煉身體,健身房的人都是特別多的,他們可能都是這麼多年社會文明,經濟發展到那了就會有這樣的。我們覺得尤其是職業使然,應該有一副好身材,不是成為我的自我約束了,已經成為基本生活狀態。我經常在南京拍戲的時候,比如7:30出發,我會五點或者六點鐘,早飯之前到健身房練一個小時,完了以後吃一點東西就開始準備和凱麗老師戰鬥了。

張凱麗:哥哥是一個特別經得住誘惑的人,他非常有定力。你想很多演員不接戲會心慌,但是他不,他看不上的本子,愛誰誰,他一年和夫人在外面旅遊,不容易呀,有些人害怕被人遺忘了,兩年不在人家怕你不演戲了。包括這次做宣傳,我也挺意外的,哥哥好象不太願意。

育良夫婦:我們是一對老鮮肉

人民網:對於活躍在螢幕的“小鮮肉”,二位怎麼看?

張志堅:這是市場規律。所謂的小鮮肉,都是傳說,我從來沒有碰到過。你說小鮮肉,其實不怪人家小孩,說這小孩,花一個億把他請來,投資老闆肯定要算帳的,他又不傻,他一算帳我還能賺二個億,當然請他來了,不能怪這些孩子,這些孩子不會演戲,這個幾千萬、那個幾千萬還沒有掙完,又忙著掙那個幾千萬了,這個事不能怪他們。

拿了錢沒幹好事這反而叫鮮肉了,拿錢幹好事把人叫臘肉。我們這樣應該叫鮮肉,那樣的叫臘肉,哪怕鮮肉也好,說我們這個年齡是老鮮肉,不反對,我接受,那樣的是小臘肉。

張凱麗:不管是鮮肉還是臘肉之類的,就是認認真真演戲,把你這點事幹好,你拿多少錢,跟咱們沒有關係,是市場的需要,有人願意出,願打願挨就這麼回事。但是你拿了錢,沒有把事幹好,這是對不起良心的,你拿這錢拿的有愧。我們現在公佈吧,我們是一對老鮮肉。

張志堅:以後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跟和凱麗老師再演一對……

張凱麗:我們倆連一秒的磨合都沒有,一下子就這麼好……

張志堅:回去我要去看一下《花兒與少年》的真人秀……

張凱麗:誰想到這部戲火到這樣呢,連我女兒都不知道我拍了這部戲……

張志堅:作為演員,心裡想的越單純越好。心裡乾淨才能產生無限大,才能把角色裝進來……

鄭西坡

越是草根,其實越難演

人民網:您當初是怎麼詮釋“鄭西坡”這個角色的?

李光復:演員最重要的、決定成敗的一個工作,就是獲得人物感覺。像鄭西坡這樣,越是貼近群眾的角色,越是草根,其實越難演。觀眾都在審視著你假不假,差一點都不行。

演鄭西坡,我就調動我過去的生活經驗。以前我和工人們生活在一起,車鉗鉚焊電什麼都幹過,軋鋼、掏大糞、掌鞋、汽車上賣票、賣魚、賣菜,下礦挖煤,九死一生,幾次差點就從礦井裡出不來,很艱苦。這些生活積累,就是一筆隱藏的財富。

“希望通過我的角色來呼喚純潔、善良的心境”

人民網:“鄭西坡”是劇中“人民”的代表,您想通過這個角色表達什麼?

李光復:有觀眾跟我說,“你真是代表了我們的心聲,您替我們在這個劇裡講話了。”這就達到了我當初要創造這個角色,包括演繹其他角色的一個初衷。

現在社會上有一些很污濁的東西,我看了挺痛心的。我希望通過我的角色來呼喚純潔、善良的心境,這是我長期以來的一個夙願。在生活中,絕大多數人的心靈都是非常美好的,我想表現這些真善美的東西。

《人民的名義》這部劇之所以火,因為它給人以思索

人民網:您覺得《人民的名義》這部劇為什麼能這麼火?

李光復:除了這部劇關心社會、關心政治,代表百姓的心聲,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過去我們呈現給觀眾的一些文藝作品,把觀眾看低了,覺得拿惡搞的東西或者刷顏值的東西就可以適應他們的文化口味,其實不是的。

這讓我想起我們老院長曹禺大師講過的一句話,真是影響我一生。他說,什麼是好戲?好戲的標準不是劇場裡熱烈的掌聲,不是各種讚譽,而是走出劇場的時候,人們會帶著思索。他認為,好戲會給人以思索,包括思索社會,思索人生,思索未來。曹禺先生的話真是令我茅塞頓開。

《人民的名義》這部劇之所以火,因為它給人以思索。觀眾腦子裡面提出的問題剛好和我們在劇中反映的問題對應了,有了共鳴,等於是我們拿這個作品和觀眾在交流。

轉: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