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許柏鳴:當代中國傢俱設計的宏觀取態

新浪家居特約專欄 《傢俱微言》

作者簡介:許柏鳴 南京林業大學傢俱與工業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深圳傢俱研究開發院院長

主要研究方向:傢俱設計與工程 產品戰略設計

更多專題文章:新浪家居特約專欄 | 許柏鳴——傢俱微言

設計需要創意,需要最大程度地尊重和激發設計師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在具體的設計實務上,要給設計師鬆綁、給他們充分的自由發揮空間,尤其是在概念設計階段。然而,除非是純粹的藝術創作,

否則任何商業設計都需要有明確的任務、目標和方向來指引。

在微觀層面,主要是指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設計,需要滿足目標客戶群的需求,並與品牌定位相契合。

在中觀層面,主要是某一個歷史時段和某一個局部區域內的設計,需要考慮人類社會治理和發展思潮影響下的潮流趨勢應用與區域文化和亞文化的消費特性。

在宏觀層面,主要是指一個國家和地區全域性和長遠性的基本取態和發展願景。

當代中國傢俱設計的宏偉藍圖需要我們共同描摹,取決於我們自身的格局,並依託由文化所牽引的意識形態及其價值取向來實現。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是一個既定目標,能夠與民族復興相契合的設計擔當,應當在精神和物質的雙重層面為國人創造日益美好的生活,促進和優化國家民族產業的格局、形態和可持續發展,並為全球設計貢獻中國智慧。

當代中國傢俱設計在現階段僅可視作為萌芽期,因為其發展方向還不清晰,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依然處於探索階段。

這是一個對於承前啟後而言極為重要的歷史時點,因為,明天的輝煌必然建立在今天所夯下的基礎上、是今天鋪墊的結果,我們有必要邊實踐、邊探索、邊思考。現在探索、實踐正如火如荼,但具有全球視野和歷史高度的深層次思考還太少,

我們的價值觀尚處於原生狀態,還沒有被過濾、加工和優化,健康可持續的主線尚未形成,本文旨在激發思考、抛磚引玉。

1.整體格局

首先,我們在思考當代中國傢俱設計的方向和道路時,立足點一定要高,格局一定要大,不能糾結於現狀而迷住雙眼。

這應當從時空兩個方面來看,即:在空間上要有全球格局和視野,在時間上要有歷史高度。全球視野就意味著不僅要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還要在國際上有普世價值和引領性;歷史高度就意味著不能只考慮眼前狀態,還要考慮未來的使命。正所謂“不謀全域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中國設計要有理論建樹和持續的理論創新能力,要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設計哲學。這套體系和哲學應當既能指導我們自己的設計實踐,又能在國際上形成被公認的、具有引領性的一大流派、能夠做出自己獨特的國際貢獻。

2.全球視野

當代中國傢俱迄今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理念和成熟的理論體系。但現在就應當有這種清晰的意識,基本方針是既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在國際上具有普遍的適應性和先進性。否則難以真正走出國門,產生世界影響,更不可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國際地位。

1)中國傢俱的形制要從具象化向抽象化蛻變

關於當代中國傢俱,我們一直認為應當將“現代中國傢俱”與“新中式”傢俱兩個概念區分開來。

“新中式”的含義在“式”,即在風格形式上,它有著相對具象的有型元素和鮮明的中國形制,有著直接和直白的表現,在國際上的設別度高,但由於過於具象,局限性也大。它可以成為現代中國傢俱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現代中國傢俱”應該更加抽象,包容性和寬容度應該更大,國際化程度更高。我們設想的狀態應該是有著深深的中國內涵,但卻是去元素化和去符號化的。當然這很難,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兩三代人的不懈努力。

其實,不僅僅是新中式,現在市面上的所謂“美式”、“歐式”、“北歐風格”,以及由此所派生出來的“小美”、“簡歐”等等,一方面並不純真地道,甚至牛頭不對馬嘴;但另一方面也已經很大程度上烙上了中國的印記。這是一個混沌期,時間會對此進行梳理,並最終沉澱和彙聚成新的、中西合璧的當代中國式傢俱的雛形,並嵌入當代中國傢俱業與設計界的集體人格。

2)國際普適性的成功案例

義大利和北歐之所以一直引領著世界設計的走向,源於各自有著根植于自己歷史文化和地理特點,又與現代文明高度相融的理論,而不是依靠狹隘的民族元素與符號。所呈現出來的風格特質也是高度抽象化的,只有抽象化才具有包容性和普適性。

北歐現代傢俱沒有明顯的斯堪的納維亞特色的具象元素,但有著北歐的“魂”,那就是:以人為本、使用為本、自然純淨。

義大利現代設計也沒有元素上的定式和定勢,但也有其核心的學術理念,那就是3E理念,即:美學(Estetica)、人體工程學(Ergonomia)和經濟性(Economia)。

其中的背景是,歐洲各地不僅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而且也在不斷地交流融通,不斷受到各種最新思潮的影響。因此,既不封閉保守,也不盲目追隨,而是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式了能夠與現代文明和異域文化相相容的本土特色。如在南北方向,純淨、簡潔、理性主義是北部的文化和風格;而熱情、複雜、多物質主義則是南部的生活風格。而在東西方向,西部受美國影響較深,包括自然與風景的感覺濃烈,超大尺度。東部呈現美好的“亞洲夢”,把不同類型的異國情調融入視覺中,呈現出神秘色彩。

歐洲在北南西東方向的設計特質在當代的最新表現可以分別抽象出高雅技術、視覺博覽、生態主線和東方時尚等四個關鍵字,見圖1所示。

圖1歐洲設計在地理上的不同特質

高雅技術,如圖2所示,是技術與高雅的雜交,目前,技術正變得有魅力和更加女性化,這是相對於上世紀80年代與90年代的男性化而言的。深銀灰和亮光白被強烈地呈現出來,封閉的邊部和柔性的形狀,創造出一種仙劍奇俠般的平衡感,是現代人追求的完美藝術。

圖2 歐洲北部的高雅技術

視覺博覽,如圖3所示,南部極性呈現出的是對未完成的表面和自然元素的偏好,熱情的色彩與亞光的表面呈現出強烈的視覺感受:被時間和氣候老化的原材料,手工活是如此親切,即使是在南部本地,各個小地方之間的品味與文化也各不相同。

圖3 歐洲南部的視覺博覽

生態主線,見圖4所示,去西部意味著研究荒野和自然,滿足逃避主義和自由的感覺需求。材料通常是粗糙的和本土的,色彩自然和純淨,簡單而誠實。生態有時比人造的感覺更顯浪漫。

圖4 歐洲西部的生態主線

東方時尚,見圖5所示,東方文化對於西方人而言是非常有魅力的,豐富的細節和異域知識,充滿神秘和差異化。

圖5 歐洲東部的東方時尚

然而,以上這四種特色之間並無絕對明確的界線,它們一方面都在互相汲取彼此的養料而走向大同;另一方面也同時保留著各自的特質,這種特質在朦朧中隱約可辨,而當你想要明確界定時又會變得撲朔迷離,這就是設計世界的神奇與美妙所在。

關於東方時尚,這只是西方人對東方的表層感知,我們給自己的目標不應該停留在風格層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幅員遼闊,56個民族的多元文化異彩紛呈,我們自己也在不斷汲取當代西方文明的有益養分,應當創造出具有普適性、甚至引領性的當代設計理念和學術思想。

3)當代中國設計的深層思考與思維源泉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含蓄美、模糊中求精確的,這種屬於東方神秘主義範疇的古代哲學藝術觀在中國傳統傢俱與藝術作品中均有著深深的烙印。中國人比較注重內在感覺,他們主張以心去體驗世界,中國文化由內而外、由裡及表。在中國古典哲學中有所謂“天人合一”論,即認為人與世界是相關想通而不可分割的。道家學說強調“變”,認為永無休止的變化是自然的本質。又如:中國畫不像西方繪畫有那麼多固定的透視法則和構圖規律,西洋畫紀實、中國畫寫意,其作品經常採用散點式、即多點透視和俯瞰構圖,像那些山水長卷反映的是深遠的胸懷,表現的是內心情感,與西方繪畫注重物件客觀外在的形式不同,中國人注重的是神和勢,因此,中國畫經常表現出形象、空間和時間的模糊,這些因素可以隨心而動、隨意想像。這種意境可以通過心靈去感受,卻難以言辭來表達,“音不盡意、弦外有意”,這種高明的處理方法由於其不定性、多義性、可變性而產生了極大的思維能動作用,留有餘地、發人深思、催人想像。

這只是一些例證,還不是中國文化的全部。這些思想和哲學才是中國文化的精要和靈魂所在,具有無限廣闊的設計創意空間,在此指引下的中國當代設計必然會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而獨樹一幟,又不會受到有形元素的束縛和羈絆,這樣就可以在國際上贏得共鳴。所有這些都不是靠有形元素來創作的,有形元素顯得過於膚淺,不但拓展不開、容易進入死胡同,而且內涵不足、蒼白無力、太過匠氣、格局太小。5000年中化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蘊,足以滋養當代中國設計。中國的國家稟賦,加上現代生活方式與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才是當代中國傢俱設計的真正基石。

3.歷史高度

前文提到,當今熱門的“新中式”傢俱,僅可視為現代中國傢俱的一個組成部分,而非全部。新中式傢俱的熱潮有其積極的一面,起因源自兩個方面:

1)民族自覺:伴隨著經濟、政治、軍事等的高速發展與國家民族的集體尊嚴而來的民族文化的自覺、自信和自賞;

2)容易出成果:具有中國特色的顯性元素具有識別性強的特點,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國際上“討巧”,回避和繞開深層次水準的不足,《大紅燈籠高高掛》和《豐乳肥臀》等文藝作品有這方面的先例,通過揭開特定歷史時期的民族傷疤而獲得國際上的轟動和圍觀效應,但這不能代表中國文化的主流與核心,容易一葉障目,也是走不遠的,何況設計與藝術還不是一回事兒。藝術家更多的是以情感的自我宣洩和表達來獲得共鳴,而設計師應該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應當陽光燦爛、以為人類創造美好生活為己任。悲觀主義者可以成為傑出的藝術家,而設計師則不能。

我們在時間上要有歷史高度,即:不能只考慮目前狀態,而且還要考慮未來的使命。

未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實現,中國傢俱與中國設計也需要與之相適應。同時,5000年華夏文明歷史底蘊深厚,有著無盡的寶藏有待我們去挖掘、傳承與發揚光大。這是世界上少有的,但我們絕對不能只是停留在符號和元素這樣的表層上,而是要真正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並與現代文明高度交融、與世界潮流同步演繹。

其中,價值觀是一切設計最根本的驅動力!而價值觀由社會文化所導向,並處於動態中。

設計與美學不僅僅是形狀和形態的問題,而且還受到社會文化價值的引導和依靠。

在歐洲設計歷史的潮流與風格中,這是十分清晰和明顯的,因為設計總是主流行為的代表,是將精神和理論予以物化和具體化的最佳方式。

4.當前任務

1)義大利設計生態的啟示

義大利設計始終站立在世界潮流的前沿,並引領著全球設計的走向。因為義大利有著:世界上最好的生產技術與工程、卓越的模型製作者與工匠、世界最重要的設計評論、世界最著名的設計展覽與相關活動、最有聲望的設計學院、最有聲望的公共設計研究機構、藝術長廊和傑出的零售店與旗艦店。

義大利不僅有著成熟、前沿並不斷進化著的、深厚的設計理論體系,同時,也有著肥沃的設計土壤。高度專業化分工合作的中小型企業集群是一個充滿創新活力的社會,集群文化比經濟和法律更加牢固地維繫著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在北部的倫巴地大區,幾乎有著設計實踐的一切條件,無論是材料、結構還是工藝技術,只要設計師提出要求,就一定會有人幫他實現,這在德國幾乎是不可想像的,因為德國都是大企業,沒有人願意為一個設計原型而開放自己大規模製造所用的生產線。圖6是義大利倫巴第大區的設計環境。

這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的。義大利有兩件事深刻影響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一是羅馬帝國,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礎,如果沒有羅馬帝國,就沒有當代西方文明;二是文藝復興。

圖6 義大利倫巴第大區的設計環境

2)我們現在該做什麼

我們的當前任務是:理論建樹、土壤培育和積極實踐。

當代中國高速發展,一切都遠未定型。因此,任何單一、狹隘和靜態的思維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應當兼收並蓄其它文明的一切有益養分,並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一切優勢,自成一體。

中國現代設計應當秉承何種理念,目前尚無定論,也沒到下結論的時候,而是還在探索和發展之中,這需要學術界和實業界的共同努力,既離不開設計師群體充分的設計實踐,也需要理論工作者和思想者高屋建瓴的高遠眼光和深邃的洞察力。同時,我們還要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來提供陽光、空氣和水,來把我們的設計土壤培育得更加肥沃。

設計土壤和環境是目前制約中國設計朝著深層次發展的最顯著因素,其中包括理論匱乏、供應鏈殘缺和社會價值觀在供給側與消費則的雙重扭曲。

3)技術與語言的協同發展

設計不僅僅是一個形態問題,而是技術和語言的協同發展,見圖7所示。有關這方面的深層次知識,我們將另擬文章分享。

圖7 設計是技術和語言的集合

4)開放式創新

要實現中國傢俱、中國設計的偉大復興,僅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那樣過程會很緩慢,還會走許多彎路。

這是因為,我們目前的理論體系、設計教育系統等還嚴重滯後,在一定程度上,一直是實踐走在了理論的前面。如果沒有理論建樹和理論創新,中國設計是不可能有輝煌未來的。

因此,我們必須持開放態度,把國際上優質的設計資源盡可能多地引進來,包括設計理論、設計教育、優秀設計師、優質供應商、優秀設計媒體、設計評論等等,這會大大加速我們的發展進程,我們也可以在此過程中實實在在地學到很多東西。同時,僅僅學習理論是不夠的,還要看由發達經濟體和設計強國所培養出來的設計師們具體是怎麼做設計的,要雙方共同參與到設計實務中來,唯有如此,才會有深切的體驗,理論代替不了實踐。

開放式設計創新的驅動力源自:

● 全球化擴散著能力與天才人物

-- “無論你如何強大,要知道在其他地方還有99%比你更聰明的人還在這個領域工作。”

● 競爭加劇

-- 獨自前行變得更加困難和更具風險

● 網際網路和其他IT協作系統

-- 遠端合作成為可能

事實上,義大利設計並非完全由本土設計師完成的,而是吸引和凝聚著全球最好的設計資源。

我們也理當如此。

關於當代中國傢俱設計的方向和道路問題,是一個需要共同探討的大課題,本文提供的並非標準答案,而只是作為個人的一點粗淺思考、一點啟示,希冀更多人來重視和深入研究,行業和社會需要這樣的思考和探討。

中國傢俱設計“路漫漫,其修遠兮”。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新浪家居網無關。

2.全球視野

當代中國傢俱迄今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理念和成熟的理論體系。但現在就應當有這種清晰的意識,基本方針是既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在國際上具有普遍的適應性和先進性。否則難以真正走出國門,產生世界影響,更不可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國際地位。

1)中國傢俱的形制要從具象化向抽象化蛻變

關於當代中國傢俱,我們一直認為應當將“現代中國傢俱”與“新中式”傢俱兩個概念區分開來。

“新中式”的含義在“式”,即在風格形式上,它有著相對具象的有型元素和鮮明的中國形制,有著直接和直白的表現,在國際上的設別度高,但由於過於具象,局限性也大。它可以成為現代中國傢俱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現代中國傢俱”應該更加抽象,包容性和寬容度應該更大,國際化程度更高。我們設想的狀態應該是有著深深的中國內涵,但卻是去元素化和去符號化的。當然這很難,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兩三代人的不懈努力。

其實,不僅僅是新中式,現在市面上的所謂“美式”、“歐式”、“北歐風格”,以及由此所派生出來的“小美”、“簡歐”等等,一方面並不純真地道,甚至牛頭不對馬嘴;但另一方面也已經很大程度上烙上了中國的印記。這是一個混沌期,時間會對此進行梳理,並最終沉澱和彙聚成新的、中西合璧的當代中國式傢俱的雛形,並嵌入當代中國傢俱業與設計界的集體人格。

2)國際普適性的成功案例

義大利和北歐之所以一直引領著世界設計的走向,源於各自有著根植于自己歷史文化和地理特點,又與現代文明高度相融的理論,而不是依靠狹隘的民族元素與符號。所呈現出來的風格特質也是高度抽象化的,只有抽象化才具有包容性和普適性。

北歐現代傢俱沒有明顯的斯堪的納維亞特色的具象元素,但有著北歐的“魂”,那就是:以人為本、使用為本、自然純淨。

義大利現代設計也沒有元素上的定式和定勢,但也有其核心的學術理念,那就是3E理念,即:美學(Estetica)、人體工程學(Ergonomia)和經濟性(Economia)。

其中的背景是,歐洲各地不僅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而且也在不斷地交流融通,不斷受到各種最新思潮的影響。因此,既不封閉保守,也不盲目追隨,而是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式了能夠與現代文明和異域文化相相容的本土特色。如在南北方向,純淨、簡潔、理性主義是北部的文化和風格;而熱情、複雜、多物質主義則是南部的生活風格。而在東西方向,西部受美國影響較深,包括自然與風景的感覺濃烈,超大尺度。東部呈現美好的“亞洲夢”,把不同類型的異國情調融入視覺中,呈現出神秘色彩。

歐洲在北南西東方向的設計特質在當代的最新表現可以分別抽象出高雅技術、視覺博覽、生態主線和東方時尚等四個關鍵字,見圖1所示。

圖1歐洲設計在地理上的不同特質

高雅技術,如圖2所示,是技術與高雅的雜交,目前,技術正變得有魅力和更加女性化,這是相對於上世紀80年代與90年代的男性化而言的。深銀灰和亮光白被強烈地呈現出來,封閉的邊部和柔性的形狀,創造出一種仙劍奇俠般的平衡感,是現代人追求的完美藝術。

圖2 歐洲北部的高雅技術

視覺博覽,如圖3所示,南部極性呈現出的是對未完成的表面和自然元素的偏好,熱情的色彩與亞光的表面呈現出強烈的視覺感受:被時間和氣候老化的原材料,手工活是如此親切,即使是在南部本地,各個小地方之間的品味與文化也各不相同。

圖3 歐洲南部的視覺博覽

生態主線,見圖4所示,去西部意味著研究荒野和自然,滿足逃避主義和自由的感覺需求。材料通常是粗糙的和本土的,色彩自然和純淨,簡單而誠實。生態有時比人造的感覺更顯浪漫。

圖4 歐洲西部的生態主線

東方時尚,見圖5所示,東方文化對於西方人而言是非常有魅力的,豐富的細節和異域知識,充滿神秘和差異化。

圖5 歐洲東部的東方時尚

然而,以上這四種特色之間並無絕對明確的界線,它們一方面都在互相汲取彼此的養料而走向大同;另一方面也同時保留著各自的特質,這種特質在朦朧中隱約可辨,而當你想要明確界定時又會變得撲朔迷離,這就是設計世界的神奇與美妙所在。

關於東方時尚,這只是西方人對東方的表層感知,我們給自己的目標不應該停留在風格層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幅員遼闊,56個民族的多元文化異彩紛呈,我們自己也在不斷汲取當代西方文明的有益養分,應當創造出具有普適性、甚至引領性的當代設計理念和學術思想。

3)當代中國設計的深層思考與思維源泉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含蓄美、模糊中求精確的,這種屬於東方神秘主義範疇的古代哲學藝術觀在中國傳統傢俱與藝術作品中均有著深深的烙印。中國人比較注重內在感覺,他們主張以心去體驗世界,中國文化由內而外、由裡及表。在中國古典哲學中有所謂“天人合一”論,即認為人與世界是相關想通而不可分割的。道家學說強調“變”,認為永無休止的變化是自然的本質。又如:中國畫不像西方繪畫有那麼多固定的透視法則和構圖規律,西洋畫紀實、中國畫寫意,其作品經常採用散點式、即多點透視和俯瞰構圖,像那些山水長卷反映的是深遠的胸懷,表現的是內心情感,與西方繪畫注重物件客觀外在的形式不同,中國人注重的是神和勢,因此,中國畫經常表現出形象、空間和時間的模糊,這些因素可以隨心而動、隨意想像。這種意境可以通過心靈去感受,卻難以言辭來表達,“音不盡意、弦外有意”,這種高明的處理方法由於其不定性、多義性、可變性而產生了極大的思維能動作用,留有餘地、發人深思、催人想像。

這只是一些例證,還不是中國文化的全部。這些思想和哲學才是中國文化的精要和靈魂所在,具有無限廣闊的設計創意空間,在此指引下的中國當代設計必然會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而獨樹一幟,又不會受到有形元素的束縛和羈絆,這樣就可以在國際上贏得共鳴。所有這些都不是靠有形元素來創作的,有形元素顯得過於膚淺,不但拓展不開、容易進入死胡同,而且內涵不足、蒼白無力、太過匠氣、格局太小。5000年中化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蘊,足以滋養當代中國設計。中國的國家稟賦,加上現代生活方式與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才是當代中國傢俱設計的真正基石。

3.歷史高度

前文提到,當今熱門的“新中式”傢俱,僅可視為現代中國傢俱的一個組成部分,而非全部。新中式傢俱的熱潮有其積極的一面,起因源自兩個方面:

1)民族自覺:伴隨著經濟、政治、軍事等的高速發展與國家民族的集體尊嚴而來的民族文化的自覺、自信和自賞;

2)容易出成果:具有中國特色的顯性元素具有識別性強的特點,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國際上“討巧”,回避和繞開深層次水準的不足,《大紅燈籠高高掛》和《豐乳肥臀》等文藝作品有這方面的先例,通過揭開特定歷史時期的民族傷疤而獲得國際上的轟動和圍觀效應,但這不能代表中國文化的主流與核心,容易一葉障目,也是走不遠的,何況設計與藝術還不是一回事兒。藝術家更多的是以情感的自我宣洩和表達來獲得共鳴,而設計師應該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應當陽光燦爛、以為人類創造美好生活為己任。悲觀主義者可以成為傑出的藝術家,而設計師則不能。

我們在時間上要有歷史高度,即:不能只考慮目前狀態,而且還要考慮未來的使命。

未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實現,中國傢俱與中國設計也需要與之相適應。同時,5000年華夏文明歷史底蘊深厚,有著無盡的寶藏有待我們去挖掘、傳承與發揚光大。這是世界上少有的,但我們絕對不能只是停留在符號和元素這樣的表層上,而是要真正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並與現代文明高度交融、與世界潮流同步演繹。

其中,價值觀是一切設計最根本的驅動力!而價值觀由社會文化所導向,並處於動態中。

設計與美學不僅僅是形狀和形態的問題,而且還受到社會文化價值的引導和依靠。

在歐洲設計歷史的潮流與風格中,這是十分清晰和明顯的,因為設計總是主流行為的代表,是將精神和理論予以物化和具體化的最佳方式。

4.當前任務

1)義大利設計生態的啟示

義大利設計始終站立在世界潮流的前沿,並引領著全球設計的走向。因為義大利有著:世界上最好的生產技術與工程、卓越的模型製作者與工匠、世界最重要的設計評論、世界最著名的設計展覽與相關活動、最有聲望的設計學院、最有聲望的公共設計研究機構、藝術長廊和傑出的零售店與旗艦店。

義大利不僅有著成熟、前沿並不斷進化著的、深厚的設計理論體系,同時,也有著肥沃的設計土壤。高度專業化分工合作的中小型企業集群是一個充滿創新活力的社會,集群文化比經濟和法律更加牢固地維繫著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在北部的倫巴地大區,幾乎有著設計實踐的一切條件,無論是材料、結構還是工藝技術,只要設計師提出要求,就一定會有人幫他實現,這在德國幾乎是不可想像的,因為德國都是大企業,沒有人願意為一個設計原型而開放自己大規模製造所用的生產線。圖6是義大利倫巴第大區的設計環境。

這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的。義大利有兩件事深刻影響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一是羅馬帝國,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礎,如果沒有羅馬帝國,就沒有當代西方文明;二是文藝復興。

圖6 義大利倫巴第大區的設計環境

2)我們現在該做什麼

我們的當前任務是:理論建樹、土壤培育和積極實踐。

當代中國高速發展,一切都遠未定型。因此,任何單一、狹隘和靜態的思維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應當兼收並蓄其它文明的一切有益養分,並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一切優勢,自成一體。

中國現代設計應當秉承何種理念,目前尚無定論,也沒到下結論的時候,而是還在探索和發展之中,這需要學術界和實業界的共同努力,既離不開設計師群體充分的設計實踐,也需要理論工作者和思想者高屋建瓴的高遠眼光和深邃的洞察力。同時,我們還要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來提供陽光、空氣和水,來把我們的設計土壤培育得更加肥沃。

設計土壤和環境是目前制約中國設計朝著深層次發展的最顯著因素,其中包括理論匱乏、供應鏈殘缺和社會價值觀在供給側與消費則的雙重扭曲。

3)技術與語言的協同發展

設計不僅僅是一個形態問題,而是技術和語言的協同發展,見圖7所示。有關這方面的深層次知識,我們將另擬文章分享。

圖7 設計是技術和語言的集合

4)開放式創新

要實現中國傢俱、中國設計的偉大復興,僅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那樣過程會很緩慢,還會走許多彎路。

這是因為,我們目前的理論體系、設計教育系統等還嚴重滯後,在一定程度上,一直是實踐走在了理論的前面。如果沒有理論建樹和理論創新,中國設計是不可能有輝煌未來的。

因此,我們必須持開放態度,把國際上優質的設計資源盡可能多地引進來,包括設計理論、設計教育、優秀設計師、優質供應商、優秀設計媒體、設計評論等等,這會大大加速我們的發展進程,我們也可以在此過程中實實在在地學到很多東西。同時,僅僅學習理論是不夠的,還要看由發達經濟體和設計強國所培養出來的設計師們具體是怎麼做設計的,要雙方共同參與到設計實務中來,唯有如此,才會有深切的體驗,理論代替不了實踐。

開放式設計創新的驅動力源自:

● 全球化擴散著能力與天才人物

-- “無論你如何強大,要知道在其他地方還有99%比你更聰明的人還在這個領域工作。”

● 競爭加劇

-- 獨自前行變得更加困難和更具風險

● 網際網路和其他IT協作系統

-- 遠端合作成為可能

事實上,義大利設計並非完全由本土設計師完成的,而是吸引和凝聚著全球最好的設計資源。

我們也理當如此。

關於當代中國傢俱設計的方向和道路問題,是一個需要共同探討的大課題,本文提供的並非標準答案,而只是作為個人的一點粗淺思考、一點啟示,希冀更多人來重視和深入研究,行業和社會需要這樣的思考和探討。

中國傢俱設計“路漫漫,其修遠兮”。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新浪家居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