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無影燈下的“守護者”一場2小時的手術曾耗盡一天精力

南醫大順德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張奕文。

大洋網訊 “麻醉師到底是做什麼的?”“當麻醉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如果你打開類似於“知乎”這樣的網路問答社區,有關麻醉醫師的問題,被流覽數都在數萬次以上。本月,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成為全國麻醉學舒適化醫療培訓基地,而該院的麻醉科亦是佛山市唯一的麻醉學重點專科。

五一勞動節將至,記者走進南醫大順德醫院的麻醉科,瞭解麻醉醫師的群像。“如果說,麻醉醫師的工作,只是在你手術前打一針麻醉,那你就錯了,我們做的遠比這個多。”這是不少麻醉醫生的心聲,也是他們實際所做的。

病例

為防後遺症給不到兩個月患兒喉罩麻醉

26日晚上8時,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徐穎華,剛剛忙完手中所有的手術,

趕來和同事一起吃晚餐。一場2小時的特殊手術,耗盡了他一天的工作精力。

“雖然手術每天都有,但病患物件是一個不到兩個月大的患兒,壓力特別大。”徐穎華告訴記者,這名小患兒由於心血管疾病需要立即手術,在為患兒制定麻醉方案上,徐穎華作出一個勇敢決定——實施喉罩麻醉。

“這個選擇,讓醫院感到了巨大壓力。”麻醉科副主任醫師張奕文告訴記者,由於一般此類手術,

麻醉方式都是插管麻醉,即在麻醉後,通過人工控制通氣來維持患者在手術中的呼吸。

“對於不足兩個月大的嬰兒,插管麻醉效果好,但是可能會留下後遺症。”徐穎華說,通過插管實施麻醉,嬰兒器官的應激反應會很強烈,“長大後,可能會因小時候插管麻醉,留下食道變狹窄的隱患。”

“這台手術順利完成,離不開徐穎華的高超技術。”張奕文介紹,通過徐穎華的精准實施麻醉,

兩個小時的手術順利完成,不僅把小嬰兒從“死亡線”上拉回,而且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手術對嬰幼兒未來成長的影響。徐穎華說,手術的效果良好,小嬰兒很快就能恢復喝奶。

心動脈重度狹窄手術用超聲施麻

一場高難度手術,麻醉醫師的專業技術也起著重要作用。兩周前,南醫大順德醫院成功“挑戰”了一例體外迴圈心臟手術,讓一名六旬病患“心病”初愈。

“他送來時身體已極度虛弱,

由於心泵力不足二樓都不能上。”張奕文回憶,這是一名心臟主動脈瓣病患,由於心臟動脈重度狹窄,身體供血能力不足,隨時有猝死的風險。

張奕文說,經過醫生團隊的商量,決定對其實施體外迴圈手術,即通過體外迴圈機將全身血液抽離體外,另對心臟實施手術。“這個考驗著麻醉醫師的技術,如果麻醉方案有誤差,病人或有生命危險。”

值得注意的是,衡量一所醫院實力,重要指標則是這所醫院的心血管學科發展程度。而在心血管手術中,心血管的麻醉水準更是重中之重,這無形之中讓張奕文及其團隊感到壓力倍增。

“手術前,我們頻繁商討對策,尤其要求麻醉方案要契合病人的生命體征指標。”手術前,張奕文決定對病人實施“超聲引導實施麻醉”——通過超聲引導,實施動脈穿刺,對神經組織實施麻醉。“這是一個先進的麻醉手段,可以減少病患手術中風險。”張奕文解釋。

如今,這名六旬病患轉危為安,目前仍在ICU觀察,身體逐漸恢復中。

文、圖/廣報記者黃子甯 通訊員向江青

重要指標則是這所醫院的心血管學科發展程度。而在心血管手術中,心血管的麻醉水準更是重中之重,這無形之中讓張奕文及其團隊感到壓力倍增。

“手術前,我們頻繁商討對策,尤其要求麻醉方案要契合病人的生命體征指標。”手術前,張奕文決定對病人實施“超聲引導實施麻醉”——通過超聲引導,實施動脈穿刺,對神經組織實施麻醉。“這是一個先進的麻醉手段,可以減少病患手術中風險。”張奕文解釋。

如今,這名六旬病患轉危為安,目前仍在ICU觀察,身體逐漸恢復中。

文、圖/廣報記者黃子甯 通訊員向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