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生命的“守護者”——李偉麗

3月16日,我院舉辦了“感動中原”獲獎集體表彰暨先進事蹟報告會。

獲獎代表們講述自身經歷時,樸實的語言、平和的心態令再場的觀眾們為之動容、落淚。

李偉麗|生命的守護者

我來醫院工作的20多年,一多半時間都在醫院重症部門,我自認為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工作,但醫院和社會卻給了諸多榮譽,

2014年512護士節,我當選為首屆河南省最美護士,被評委會讚譽“生命之美”。

今天又讓我在這裡做報告,我感到非常的榮幸,同時也自感責任重大,使命重大。

借此機會,跟大家分享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幾點感受。

對待工作苦並快樂著

總有人問我:“你們ICU上班都幹些啥?”我說:“一個護士看兩到三個病人,這個病人在床上的吃喝拉撒我們都要管,外加他們的治療和觀察他們的病情變化。”他們接著就會問:“那上班很辛苦嗎?”我笑了笑。不得不承認上一天班後我們的身體確實疲憊,但是我們的心裡很高興……

在ICU的工作很瑣碎,但是很有條理,每一個時間段我們都知道我們要幹什麼和該幹什麼,雖然在十二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內基本上沒有歇歇腳的時間,但是大家都喜歡這個集體,喜歡那種齊心協力的氛圍,也喜歡搶救成功之後大家臉上露出的笑容。

護理工作的辛苦繁雜早已為外人所知,

可是其中也有很多其他職業體會不到的快樂和成就感。這就是我說的苦並快樂著。

有一年冬天,一位腸壞死的老人在醫院接受治療病情穩定後,需轉到南京一醫院做進一步治療,我和幾位同事一路火車護送。由於心衰,

患者不能平躺,為了讓老人舒服一點,我讓她靠在我身上,一靠就是十幾個小時。路上,老人突然大便,弄的身上、座位上都是糞便,也濺到我的身上,我趕緊安慰她:“沒事、沒事”,然後先把她身上及座位上的髒物清理乾淨,幫她換好衣服後,才擦洗自己身上的糞便。當把老人安全送達南京醫院時,老人拉著我的手久久不放,非要再跟著回來。

有一位25歲的青年,因車禍引起嚴重的肺部感染,在ICU住了兩周後,病情依然很重,因為家庭經濟拮据,又看不到希望,家屬決定放棄。為了搶救患者,我組織科室醫護人員捐款,並主動為患者做擔保。經過幾天幾夜的精心護理,患者終於出現好轉,生命指標逐漸正常。如今,每逢過年過節,這個年輕人都會來科室看望我,看到他健健康康,生活的很好,我真心為他高興!

還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先心病術後進入ICU,剛恢復意識時,孩子就表現出極大的恐懼和煩躁,嘴裡一直喊著“媽媽,媽媽”。我就輕輕的伏到孩子的耳邊,拉著他的手,輕輕的拍著孩子說:“乖乖,寶貝兒別怕,媽媽在這守著你呢”。在愛☆禁☆撫與安慰下,孩子漸漸安靜下來,轉出ICU時,孩子還拉著我叫“媽媽”。

曾經,有一位長期臥床尿毒癥老人,情緒也很暴躁,不配合任何治療,我就每天耐心為老人擦洗、翻身、穿刺輸液,還時不時給其進行心理疏導。一次,老人排出的髒物濺到我的工作服上,我覺得這沒有什麼,洗掉就可以了。然後幫老人擦身、更換衣物和床單,還陪他聊天。雖然最後也沒有留住老人的生命,但老人走得很安詳。臨走時對我說:“太感謝你了,就是親生女兒也不過如此啊!”這些話帶來我的感動,至今仍然難以忘懷。

ICU剛成立時,有一位60多歲的老先生,在接受心臟黏液瘤切除手術後大量出血,血壓不穩定,導致休克。當時我一直在床旁護理,三天三夜沒有合眼,直到患者生命體征穩定。

當一個因為凝血功能不好而出血不止的病人,在我們的努力下不再出血,我們的心裡就暢快很多;

當一個煩躁的病人,在我們耐心的勸說下,可以安靜下來,我們的心裡就舒坦很多;

當一個清醒而焦慮的病人,在我們細心的疏導下,可以舒緩情緒安靜地睡覺,我們心裡就覺得放鬆很多;

當病人病情好轉將要轉入普通病房的時候,我們無比高興,覺得自己再辛苦也值了!

每當和同事們聊起在自己班上搶救成功的病人或者病情好轉的病人,內心的興奮就會沖淡工作中所有的辛苦勞累。

除了患者恢復健康帶給我們快樂,還有事業發展的快樂、同事們一起成長帶來的快樂,也都讓我記憶深刻。

1999年,醫院決定組建重症醫學科,讓我來牽頭具體落實。雖然知道ICU的工作強度大、壓力大、風險更大,但我還是無反顧地接過了這個沉甸甸的擔子。當時,醫院送我到北京協和醫院、解放軍301醫院進修學習,回來後,面對著空空的四堵牆,我開始了ICU的建設規劃。

▲整潔明亮、設施完善的重症監護室

那時,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個是工程師、設計師,又是設備採購師。為儀器安裝,就自己躺在床上充當病人,反復調整呼吸機的位置。可以說,從設備的買進到儀器的安裝、調試,再到床位的擺放、科室間的溝通協調,點點滴滴全都要一手操辦。

2000年5月23日,沒有醫生,我就帶著4名護士開始接收病人。初建的ICU沒有護理經驗可循,為了規範每個操作步驟,我起草了科室管理制度、設備使用方法、患者護理規範等流程,並且根據護理經驗,研究如何為危重患者提供營養膳食。工作之餘,我抓住每一個時間空隙看書,去上級醫院參觀學習,然後,手把手地給護士做床邊培訓,一遍學不會二遍,三遍,四遍……直到每名護士都熟悉所有操作。

ICU成立到現在,培養了趙玉潔、高波、杜麗萍、曹小香等8位護士長,他們都已經成為護理隊伍的中堅力量,ICU出來的人,很多人成為管理人才和業務骨幹!

對待家人虧欠並愧疚著

面對待工作,我無愧於自己的身份,無愧於自己的職業。可是對於家人,我卻是萬分虧欠,一提起他們,就覺得非常愧疚。

有一次,我丈夫因雙側股骨頭壞死住院,因為病情的原因,他的情緒非常沮喪,作為妻子本應該在一旁陪伴著他,但是那天工作太忙,我只是在護理工作間隙給他打了一個電話。從他住院到出院,我都沒有給他送過一次飯、陪過他一次。現在想想,在他最需要我的時候,我卻沒有陪在他身邊,內心說不出的難受和內疚。

老父親腿一直不好,平時又疼又腫,很多次想讓我陪他去醫院看看,可是寇里實在走不開,總抽不出時間。後來老父親實在下肢疼痛難忍,自己來到醫院就診時,已是下肢靜脈血栓,需要立即手術。我跑去病房推開病房門,看他一個人孤零零的躺在病床上,見到我來了,微笑著看著我。作為女兒,我當時淚水止不住的往下流。

有時候家人不在,我都是帶著兒子來加班。剛到ICU時,兒子正上小學,可我忙起來根本顧不上,兒子就跟著我們隨便吃一點東西,然後自己背著書包上學,每次看著兒子一個人上學遠去的背影,我的內心都百感交集。有次兒子問我:“媽媽,為什麼別人都有媽媽陪,老師說全班只有我的媽媽沒有見過。”我都無言以對。從小學到大學,我沒有送過孩子一次,沒有參加過一次家長會,想到孩子的童年沒有我的陪伴,我這心裡比針紮還難受。

但好在家人對我的工作非常理解也支持,我也感到非常欣慰。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稱職的女兒、妻子和母親,等到退休以後,我一定要好好補償家人,好好陪伴他們!

過去我的身體非常好,喜歡跑步。可如今,常年超負荷、重體力的護理任務,落下了頭疼、頭暈、腰疼等一堆毛病。有時侯頭疼、頭暈得厲害了,就在值班室裡讓護士給打一針,為了節省時間,我基本不打點滴,都是用靜脈助推的方式,稍有緩解又繼續工作。

有一次,在護理過程中,我突然感到腰部劇烈疼痛,經檢查發現腰椎間盤突出非常嚴重。當時醫生就勒令我臥床休息。但是我不能休息。我在家裡躺不住,在科室守在病人身邊,就算幹不了多少活,我也安心。所以我還是每天都來上班,實在疼得厲害,就在值班室趴到桌子上休息一會,只要一有危重病人,就趕緊起來。

重症部門工作的高強度,讓很多年輕護士避之不及。經常有人問我:“如果讓你離開ICU,換到別的科室,你願意不?”

說實話,我不願離開,這裡的每一處都像我的孩子一樣,如果真到離開那一天,我肯定要大哭幾天幾夜。我覺得,把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是我最幸福、最快樂的事。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我依然會選擇做一名ICU的護士。

冰心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在這裡分享給大家: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的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哀!

在ICU住了兩周後,病情依然很重,因為家庭經濟拮据,又看不到希望,家屬決定放棄。為了搶救患者,我組織科室醫護人員捐款,並主動為患者做擔保。經過幾天幾夜的精心護理,患者終於出現好轉,生命指標逐漸正常。如今,每逢過年過節,這個年輕人都會來科室看望我,看到他健健康康,生活的很好,我真心為他高興!

還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先心病術後進入ICU,剛恢復意識時,孩子就表現出極大的恐懼和煩躁,嘴裡一直喊著“媽媽,媽媽”。我就輕輕的伏到孩子的耳邊,拉著他的手,輕輕的拍著孩子說:“乖乖,寶貝兒別怕,媽媽在這守著你呢”。在愛☆禁☆撫與安慰下,孩子漸漸安靜下來,轉出ICU時,孩子還拉著我叫“媽媽”。

曾經,有一位長期臥床尿毒癥老人,情緒也很暴躁,不配合任何治療,我就每天耐心為老人擦洗、翻身、穿刺輸液,還時不時給其進行心理疏導。一次,老人排出的髒物濺到我的工作服上,我覺得這沒有什麼,洗掉就可以了。然後幫老人擦身、更換衣物和床單,還陪他聊天。雖然最後也沒有留住老人的生命,但老人走得很安詳。臨走時對我說:“太感謝你了,就是親生女兒也不過如此啊!”這些話帶來我的感動,至今仍然難以忘懷。

ICU剛成立時,有一位60多歲的老先生,在接受心臟黏液瘤切除手術後大量出血,血壓不穩定,導致休克。當時我一直在床旁護理,三天三夜沒有合眼,直到患者生命體征穩定。

當一個因為凝血功能不好而出血不止的病人,在我們的努力下不再出血,我們的心裡就暢快很多;

當一個煩躁的病人,在我們耐心的勸說下,可以安靜下來,我們的心裡就舒坦很多;

當一個清醒而焦慮的病人,在我們細心的疏導下,可以舒緩情緒安靜地睡覺,我們心裡就覺得放鬆很多;

當病人病情好轉將要轉入普通病房的時候,我們無比高興,覺得自己再辛苦也值了!

每當和同事們聊起在自己班上搶救成功的病人或者病情好轉的病人,內心的興奮就會沖淡工作中所有的辛苦勞累。

除了患者恢復健康帶給我們快樂,還有事業發展的快樂、同事們一起成長帶來的快樂,也都讓我記憶深刻。

1999年,醫院決定組建重症醫學科,讓我來牽頭具體落實。雖然知道ICU的工作強度大、壓力大、風險更大,但我還是無反顧地接過了這個沉甸甸的擔子。當時,醫院送我到北京協和醫院、解放軍301醫院進修學習,回來後,面對著空空的四堵牆,我開始了ICU的建設規劃。

▲整潔明亮、設施完善的重症監護室

那時,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個是工程師、設計師,又是設備採購師。為儀器安裝,就自己躺在床上充當病人,反復調整呼吸機的位置。可以說,從設備的買進到儀器的安裝、調試,再到床位的擺放、科室間的溝通協調,點點滴滴全都要一手操辦。

2000年5月23日,沒有醫生,我就帶著4名護士開始接收病人。初建的ICU沒有護理經驗可循,為了規範每個操作步驟,我起草了科室管理制度、設備使用方法、患者護理規範等流程,並且根據護理經驗,研究如何為危重患者提供營養膳食。工作之餘,我抓住每一個時間空隙看書,去上級醫院參觀學習,然後,手把手地給護士做床邊培訓,一遍學不會二遍,三遍,四遍……直到每名護士都熟悉所有操作。

ICU成立到現在,培養了趙玉潔、高波、杜麗萍、曹小香等8位護士長,他們都已經成為護理隊伍的中堅力量,ICU出來的人,很多人成為管理人才和業務骨幹!

對待家人虧欠並愧疚著

面對待工作,我無愧於自己的身份,無愧於自己的職業。可是對於家人,我卻是萬分虧欠,一提起他們,就覺得非常愧疚。

有一次,我丈夫因雙側股骨頭壞死住院,因為病情的原因,他的情緒非常沮喪,作為妻子本應該在一旁陪伴著他,但是那天工作太忙,我只是在護理工作間隙給他打了一個電話。從他住院到出院,我都沒有給他送過一次飯、陪過他一次。現在想想,在他最需要我的時候,我卻沒有陪在他身邊,內心說不出的難受和內疚。

老父親腿一直不好,平時又疼又腫,很多次想讓我陪他去醫院看看,可是寇里實在走不開,總抽不出時間。後來老父親實在下肢疼痛難忍,自己來到醫院就診時,已是下肢靜脈血栓,需要立即手術。我跑去病房推開病房門,看他一個人孤零零的躺在病床上,見到我來了,微笑著看著我。作為女兒,我當時淚水止不住的往下流。

有時候家人不在,我都是帶著兒子來加班。剛到ICU時,兒子正上小學,可我忙起來根本顧不上,兒子就跟著我們隨便吃一點東西,然後自己背著書包上學,每次看著兒子一個人上學遠去的背影,我的內心都百感交集。有次兒子問我:“媽媽,為什麼別人都有媽媽陪,老師說全班只有我的媽媽沒有見過。”我都無言以對。從小學到大學,我沒有送過孩子一次,沒有參加過一次家長會,想到孩子的童年沒有我的陪伴,我這心裡比針紮還難受。

但好在家人對我的工作非常理解也支持,我也感到非常欣慰。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稱職的女兒、妻子和母親,等到退休以後,我一定要好好補償家人,好好陪伴他們!

過去我的身體非常好,喜歡跑步。可如今,常年超負荷、重體力的護理任務,落下了頭疼、頭暈、腰疼等一堆毛病。有時侯頭疼、頭暈得厲害了,就在值班室裡讓護士給打一針,為了節省時間,我基本不打點滴,都是用靜脈助推的方式,稍有緩解又繼續工作。

有一次,在護理過程中,我突然感到腰部劇烈疼痛,經檢查發現腰椎間盤突出非常嚴重。當時醫生就勒令我臥床休息。但是我不能休息。我在家裡躺不住,在科室守在病人身邊,就算幹不了多少活,我也安心。所以我還是每天都來上班,實在疼得厲害,就在值班室趴到桌子上休息一會,只要一有危重病人,就趕緊起來。

重症部門工作的高強度,讓很多年輕護士避之不及。經常有人問我:“如果讓你離開ICU,換到別的科室,你願意不?”

說實話,我不願離開,這裡的每一處都像我的孩子一樣,如果真到離開那一天,我肯定要大哭幾天幾夜。我覺得,把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是我最幸福、最快樂的事。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我依然會選擇做一名ICU的護士。

冰心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在這裡分享給大家: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的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