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不能一直租房,為什麼一定要買房,真正原因只有一個!

租房住,還是買房住,這個話題最近好像特別火,可能是跟近段時間以來樓市的橫盤有點關係,

一旦房子漲不動了,在是否買房這件事上,人們的想法容易分化。

有個朋友說,在“租房還是買房”這件事上:現在的情況是,樓市已經接近牛尾巴了,如果在以前,根本不用猶豫,當然是買房,既能住還能讓自己的身價快速增長。現在買房和之前買房最大的區別是,現在買房真的只能用來住,而且還有面臨房子貶值的風險。我為啥要選擇買房,

而不是再繼續租房觀望呢?

我想,這種觀點可能代表了大多數租房群體,的確,不少買房人依然會把投資放在第一位,“住”反而只是第二位的,即使當前房子是首套房,房子增值所帶來的感覺絕對比住自己的房子裡要爽得多。

有這種觀點再正常不過了,有太多的案例,普通工薪階層,通過倒騰房子,從一套到兩套、三套、四套或者更多,短短幾年時間實現了身價從幾萬到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增長。

而現在,特別是2017年以後,早已不是買房致富的黃金時代。

有這樣一個故事,我想分享給大家,是個真事兒。

我的一個哥們兒,大學學的是攝影,2009年畢業後進入了一家婚紗攝影公司,工作相當努力,五年時間攢了50萬,然後出來單幹,成立了個攝影工作室,跟之前只負責拍攝不同,現在找業務、拍攝、後期什麼的全部自己動手,最後實在抽不開身,把他女朋友勸離職了,

跟他一塊幹。他的想法很簡單,如果創業失敗了也沒啥關係,大不了再回去打工,50萬塊錢,用不了2年時間就又能賺回來了。

創業的這段時間的確非常辛苦,基本上沒白天沒黑夜的,而且接業務也不僅是局限於婚紗攝影這一塊,什麼某寶的服裝拍攝、企業的宣傳片,只要能賺錢的他都幹,活下去最重要。

就這樣,艱苦了兩年多的時間。當然付出,的確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他有了自己固定的客戶群體,還能通過口碑相傳獲得更多的客戶。攝影工作室蒸蒸日上,員工已經從當初的夫妻檔,發展到現在擁有十幾名員工,年營業額達到了百萬級,在一個弱二線城市,我想說這樣的成績相當不錯了。

我曾經問過他,現在收入大大超過了打工,為啥還不打算買房,現在買上幾套房子比你開攝影工作室掙錢可輕鬆多了。他是這樣說的,攝影是他的喜愛的事業,

投資房子不是他所喜歡的,雖然現在租房,但買房也是不是件難事,至於自己的婚房可能也就是在這一兩年之內的事兒。對了,在買房之前,他已經先購置了一輛四個圈兒。

我想說的是,上面這位哥們兒通過努力奮鬥,獲得了自己的一番事業,而沒有直接走尋常路,背上房貸娶妻生子繼續打工。

我還想說的是,上面這個案例雖然算不上多麼出彩,但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複製的。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選擇一直租房,結局有兩個,要麼中間找准機會創業實現財務自由,可以隨時在租房和買房之間切換;要麼真的一輩子租房過下去,錯失了擁有住房的機會。

通常情況下,成為後者的概率要大大超過成為前者。

在租房還是買房這個選項上,我想說的是,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魅力及膽識。及時買套房,把握住機會,這是最安全的選擇,買房不是壓力,反而是動力,會倒逼你去努力賺錢,將房子的壓力降到最低。反之如果一開始租房,並一直這樣下去,壓力雖然輕了,你享受了人生的上半場,下半場可能就不那麼安穩了,想拼命賺錢買套房,房子可能真的買不起了,年齡和精力也不允許你做這個選擇了。

有人說,過早地買房,等於犧牲了精彩的人生,一直為銀行打工,我想說的是,這種觀念過於片面了,我見過太多買房反而過得更精彩的人,他們當中有很多也只是擁有一套房,也沒有被房貸壓垮,反而小日子過得更加滋潤。因為他們懂得將壓力轉換為動力,雖然沒有創業,但收入卻在節節攀升,房貸的壓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裡也有個小故事,也是真事兒。前同事W先生,他是天津人,媳婦兒是荊州人,一同在北京打拼。2012年,W先生和他媳婦兒(當時還是男女朋友關係)同時擁有了購房資格,立馬張羅著買房,在某國企工作,收入一般,倆人加在一起一個月也就13K的樣子。但是雙方父母一塊的贊助了首付款50萬,然後貸款買了一套87平米的兩居室,公積金貸款額度不夠,評估下來只有100萬,他們當時選擇的是純商貸,近120萬,月供是6800多,幾乎超出了他們倆的收入的一半,好在公司給力,收入證明勉強過關,就這樣貸款順利下來了。

剛開始的兩年非常難熬,2013年4月份,期房封頂後,開始還貸了,同時又要負擔房租,到2014年初收房,收房又是套了幾萬塊錢,裝修也花了十幾萬。等到倆人真正住進去的時候,積蓄幾乎掏乾淨了。但熬過裝修之後,大的支出基本上沒有了,只剩下月供這一項固定支出。為了降低月供壓力,W先生開始了頻繁跳槽,從2014年到2016年,連續換了兩家公司,收入在2年多了時間內翻了兩番,現在的月供已經占家庭月收入不足20%,壓力非常小,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15年連續降息,月供直接少了1000多塊錢,再加上兩人的公積金,實際倆人每月僅需再掏1000多塊錢即可。

現在,沒有債務壓力的他們倆想的是,如何搞一張牌照,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在2016年,他們甚至有打算再買套房來投資,不過現在沒戲了,他們能買的商住房現在已經沒有了。

舉這個例子,我想說的是,扛一套房子,壓力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大,有時候大家被自己嚇到了,等你真正有買房的這個想法的時候,你可能會瞬間成熟很多。開始知道如何增加收入,如何投資理財,開始真正瞭解責任和擔當。

在買房的這條路上,如果條件允許,大量普通人買了一套房,就會想買2/3/4套房,通過買房實現財富增長,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最簡單最靠譜的一條路。

當然我並不是鼓勵大家不斷買房,買很多房子。只是想說在“租房還是買房”這個選擇上,能夠買房還是應該買房,房子這東西,機會視窗並不大,要把握住。

也有長期租房的人日子過得很精彩,但如果你深扒他們,你會發現,他們可以隨時擁有一套大房子,要麼就已經擁有了房子,租房只能算得上是體驗生活。

說白了,有錢人說租房好,普通人也跟著說租房壓力小,但別忘記了,有錢人可以隨時在租房和買房之間切換,你行麼?如果不行,就別說什麼租房壓力小了,儘快擁有一套房子才是更務實的選擇。

最後,說點租房生活的客觀差距吧。

在中國,租客是真真正正的弱勢,有過糟糕租房體驗的朋友絕對要占大多數,房東可以隨時收回房子,仲介卷錢走了,房東也趕你走,想給出租房裝修一下,又怕住不了多久,至於合租的那些奇葩事更無力吐槽了。

更客觀的是租房並不能讓你真正融入這個城市,雖然買房在某些城市也不能讓你有歸屬感,但至少買房後在城市的某個角落裡有個真正屬於你自己的小窩,也可以理直氣壯地向丈母娘說:“把你女兒託付給我吧”!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選擇一直租房,結局有兩個,要麼中間找准機會創業實現財務自由,可以隨時在租房和買房之間切換;要麼真的一輩子租房過下去,錯失了擁有住房的機會。

通常情況下,成為後者的概率要大大超過成為前者。

在租房還是買房這個選項上,我想說的是,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魅力及膽識。及時買套房,把握住機會,這是最安全的選擇,買房不是壓力,反而是動力,會倒逼你去努力賺錢,將房子的壓力降到最低。反之如果一開始租房,並一直這樣下去,壓力雖然輕了,你享受了人生的上半場,下半場可能就不那麼安穩了,想拼命賺錢買套房,房子可能真的買不起了,年齡和精力也不允許你做這個選擇了。

有人說,過早地買房,等於犧牲了精彩的人生,一直為銀行打工,我想說的是,這種觀念過於片面了,我見過太多買房反而過得更精彩的人,他們當中有很多也只是擁有一套房,也沒有被房貸壓垮,反而小日子過得更加滋潤。因為他們懂得將壓力轉換為動力,雖然沒有創業,但收入卻在節節攀升,房貸的壓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裡也有個小故事,也是真事兒。前同事W先生,他是天津人,媳婦兒是荊州人,一同在北京打拼。2012年,W先生和他媳婦兒(當時還是男女朋友關係)同時擁有了購房資格,立馬張羅著買房,在某國企工作,收入一般,倆人加在一起一個月也就13K的樣子。但是雙方父母一塊的贊助了首付款50萬,然後貸款買了一套87平米的兩居室,公積金貸款額度不夠,評估下來只有100萬,他們當時選擇的是純商貸,近120萬,月供是6800多,幾乎超出了他們倆的收入的一半,好在公司給力,收入證明勉強過關,就這樣貸款順利下來了。

剛開始的兩年非常難熬,2013年4月份,期房封頂後,開始還貸了,同時又要負擔房租,到2014年初收房,收房又是套了幾萬塊錢,裝修也花了十幾萬。等到倆人真正住進去的時候,積蓄幾乎掏乾淨了。但熬過裝修之後,大的支出基本上沒有了,只剩下月供這一項固定支出。為了降低月供壓力,W先生開始了頻繁跳槽,從2014年到2016年,連續換了兩家公司,收入在2年多了時間內翻了兩番,現在的月供已經占家庭月收入不足20%,壓力非常小,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15年連續降息,月供直接少了1000多塊錢,再加上兩人的公積金,實際倆人每月僅需再掏1000多塊錢即可。

現在,沒有債務壓力的他們倆想的是,如何搞一張牌照,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在2016年,他們甚至有打算再買套房來投資,不過現在沒戲了,他們能買的商住房現在已經沒有了。

舉這個例子,我想說的是,扛一套房子,壓力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大,有時候大家被自己嚇到了,等你真正有買房的這個想法的時候,你可能會瞬間成熟很多。開始知道如何增加收入,如何投資理財,開始真正瞭解責任和擔當。

在買房的這條路上,如果條件允許,大量普通人買了一套房,就會想買2/3/4套房,通過買房實現財富增長,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最簡單最靠譜的一條路。

當然我並不是鼓勵大家不斷買房,買很多房子。只是想說在“租房還是買房”這個選擇上,能夠買房還是應該買房,房子這東西,機會視窗並不大,要把握住。

也有長期租房的人日子過得很精彩,但如果你深扒他們,你會發現,他們可以隨時擁有一套大房子,要麼就已經擁有了房子,租房只能算得上是體驗生活。

說白了,有錢人說租房好,普通人也跟著說租房壓力小,但別忘記了,有錢人可以隨時在租房和買房之間切換,你行麼?如果不行,就別說什麼租房壓力小了,儘快擁有一套房子才是更務實的選擇。

最後,說點租房生活的客觀差距吧。

在中國,租客是真真正正的弱勢,有過糟糕租房體驗的朋友絕對要占大多數,房東可以隨時收回房子,仲介卷錢走了,房東也趕你走,想給出租房裝修一下,又怕住不了多久,至於合租的那些奇葩事更無力吐槽了。

更客觀的是租房並不能讓你真正融入這個城市,雖然買房在某些城市也不能讓你有歸屬感,但至少買房後在城市的某個角落裡有個真正屬於你自己的小窩,也可以理直氣壯地向丈母娘說:“把你女兒託付給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