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歐佩克稱霸的時代結束了?中國不買中東石油開始買它!

快訊通財經(www.kxt.com)訊:歐佩克與俄羅斯等產油國開啟的全球性減產行動已走過三分之二的路程。該行動卻促使亞洲地區對北海原油的需求激增。由於中東產油國對中國的原油供應削減,

中國因此成為了北海原油第二大消費國。

中國進口北海原油猛增

據路透資料,今年以來,中國進口北海原油近3800萬桶,較去年同期的約800萬桶飆升,排名也從去年同期的第七位躍居至第二位。英國是北海原油第一大消費國,今年至今已買入4970萬桶。

據快訊通財經(www.kxt.com)此前提及,在去年11月底,歐佩克八年來首次達成減產協定,將減產約120萬桶/日,新的產量目標為3250萬桶/日,該減產協議超乎市場預期。該協議從2017年1月起開始執行,為期6個月,目的在於解決全球原油供應過剩的問題,從而終結原油市場2014年以來的危機。

必須指出的是,去年歐佩克設置的產量上限為3250萬桶/日,其中包括了印尼74萬桶/日的產量,但因印尼的歐佩克成員國身份被暫停,因而歐佩克“有效”的產量上限為3176萬桶/日。

去年12月10日,俄羅斯等11個非歐佩克產油國同意參與減產,日產量將削減55.8萬桶,低於60萬桶/日的最初目標,但仍為歐佩克成員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自2001年以來達成的首個減產協定,也是非歐佩克產油國歷來為減產作出的最大貢獻。

目前,該聯合減產行動已進行了四個月,亞洲地區對北海原油的需求已創下紀錄。亞洲國家對北海原油的需求增長,主要因為中東國家減產導致北海原油較中東石油價格升水下降。該升水已收窄至2010年以來最低。若這種有利的價格環境持續下去,

亞洲地區對北海原油的需求則料將保持到歐佩克減產協議到期以後。

未來還將進一步增加

FGE的分析師James Davis表示,中東地區原油供需狀況看來將較上年同期更加吃緊,這種情況將一路持續到2017年底;從供應面的角度看來,

我們預計將出現把北海原油運往亞洲的需求。

鑒於全球庫存依然居高不下,歐佩克多個成員國已表示,減產協議可能延長至今年年底。這又令亞洲買家多了個尋找新供應商的誘因。

一家北亞煉油廠的交易員稱,北海原油持續流入亞洲;由於北海原油較中東石油價格升水不斷下滑,應該會有更多北海原油流入該地區。

新加坡的一位元交易商則稱,北海原油本來就比較符合韓國的胃口,加之價格合適,中國也增大了對其進口。

此外,中國煉油活動在不斷擴張,但國內產油量已經下降,這也鼓勵該國尋求新的供應來源。

路透資料顯示,總體而言,今年亞洲煉油產能將淨增加45萬桶/日,這相當於在目前大約2900萬桶/日的亞洲總煉油能力的基礎上額外增加1.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歡迎訪問:快訊通財經(www.kxt.com)快訊通財經APP,7*24小時財經快訊】

加之價格合適,中國也增大了對其進口。

此外,中國煉油活動在不斷擴張,但國內產油量已經下降,這也鼓勵該國尋求新的供應來源。

路透資料顯示,總體而言,今年亞洲煉油產能將淨增加45萬桶/日,這相當於在目前大約2900萬桶/日的亞洲總煉油能力的基礎上額外增加1.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歡迎訪問:快訊通財經(www.kxt.com)快訊通財經APP,7*24小時財經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