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劉燁被他嫌棄,鄧超、段奕宏、郭濤都被他整過,這個死磕劇本、用心調教演員的導演,成了名副其實的“影帝制造機”

在“限韓令”的帶領下,我們拋棄了韓劇丟掉了狗糧後,

終於也收到了來自國內的一枚喜糖——《電影產業促進法》。

這個歷經了十四年終於落地的書面檔,也許在短時間內並不能改變中國電影的現狀,但進步是一定的。

當然,不好的方面也是有的。拍電影的門檻放低,就意味著將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到電影市場中來。但是,雖然放寬了審查制度,電影分級卻仍然遙遙無期。

第一個吃螃蟹的「金剛狼3」,就在提醒觀眾帶好紙巾,別帶小孩後,

依然被刪了14分鐘。

妥妥地嚇壞孩子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得意猶未盡。

《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實施,也算是終於給那些一直在審查制度邊緣來回游走的電影人擴寬了一尺平臺。

比如我今天想跟你們聊的這位——曹保平老師。

單說這名字,怕是有人不知道,但是說起那部劇情槽點一堆,尺度卻令人咋舌的《烈日灼心》,怕是大家都明瞭了吧。

電影中暴力犯罪、員警抓錯人、以及最敏感的同性床戲,

都讓觀眾不禁質疑,它是怎麼逃出廣電審查,搬上大銀幕的?

這部2013年就完成拍攝的電影,直到2015年才得以上映。

雖然高虎被抓去主演「監獄風雲」是它上映的一大障礙,但這全片的被禁元素,也是夠曹導費心的了。

縱觀曹保平老師的其他作品——

電影處☆禁☆女作《光榮的憤怒》,講述村支書忽悠群眾打倒村惡霸的故事。

影片中惡霸與官僚勾結,村縣政治腐敗,劇本被要求一改再改;

08年《李米的猜想》上映,這是一個女孩愛上毒販的故事,正是這部電影讓大眾開始認識曹保平導演;

13年,青春片「狗十三」,講述少女在父權籠罩下的孤獨與成長。

但也許是這部青春片和外面那些妖豔賤貨太不一樣,從未上映不說,就連資源也找不到,徹底成為了傳說中的電影。

再到15年的《烈日灼心》,將犯罪,同性戀題材搬上螢幕;

最後一部,是去年的《追凶者也》,同樣是犯罪題材,曹導卻採用分段式的敘述,將一個劇情片拍成了喜劇。

在我看來,曹導是個矛盾的電影人,他的電影有的寧可不上映也要拍,有的卻寧可周旋妥協也要上映。

《光榮的憤怒》因為涉及貶低地方官員,揭露村縣政府官僚腐敗,至今都沒能上映;

《李米的猜想》在劇本送審時,就被要求退回來改了,因為切入點和立場不對,一個女孩怎麼可以愛上毒販呢?.

曹導回應說,周迅飾演的李米一開始並不知道他是毒販,你不能剝奪一個女孩去愛的權!

正如他所說,他真正地把這部電影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塑造成了活生生的人,每一個小角色都有他的心路歷程。

周迅飾演的李米,找了失蹤男友方文四年,終於因為一起販毒案,二人相遇了,沒想到,方文卻已經變成了另一個人。

這個巧合引起了員警的注意,從而對方文展開了調查。

而張涵予飾演的員警戲份不多,卻一出場就在談話間告訴觀眾,他老婆出軌了

他煩躁,沉悶,煙不離手,時不時會突然情緒爆發。

但在李米因為方文不認她而發瘋時,卻會淡淡地說一句“我正鬧離婚呢”,像是在安慰她,這世上不止你一人有糟心事。

這才是個平凡的人民警察啊,有故事,有情緒,也有滿滿的善良和正義。

影片中每一個為了愛而飽受生活壓迫的小人物,都是我們自己的模樣。

曹保平為他們營造的每一個情緒點,都觸碰到了我們自己無法回避的現實。

一開始,曹導是想拍成一部二人劫持出逃的公路片,或者女孩尋找失蹤男友的懸疑片。

但是製作公司認為,這種撲朔迷離的電影觀眾接受不了,於是一改再改,最終被刪減了50多分鐘,成為了一部愛情大過懸疑的溫情片。

這樣的妥協,對刪成篩子的影片來說,太過可惜;但就社會影響力而言,未嘗不是件好事。

曹導的第一部作品就僅在網路上傳播,關注的人自然不多。

而《李米》的上映,則讓更多人知道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導演。他拍的既不是商業片,也不是藝術片,卻是好看的電影,背後有著導演的表達和態度的電影。

讓新一代年輕人認識曹保平的,則是那部《烈日灼心》。

這部電影是曹老師票房最高的電影,但卻不是他最好的作品。

作為一部劇情犯罪片,影片中的有些問題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沒有故事線條的變態房東,他的出場有種幕後大boss的趕腳,實則卻只是個劇情需要的炮灰,難免讓人覺得頭重腳輕。

片中不少這樣沒頭沒腦的小故事線,沒啥意義,只為推動劇情,這就讓整部電影顯得過於飽滿,信息量過大了。

這也是曹保平老師自己對這部作品的評價,用力過猛。

但也不難看出,曹導在「烈日灼心」中表現出來的野心——力爭突破。

從《光榮的憤怒》不得上映,到《李米的猜想》被迫刪減,這部「烈日灼心」可謂是曹導主動打起的一個擦邊球。

他堅持要將自己的思想灌入電影中,卻不得不恪守審查規定,與其最後被他人減,不如自己親自操刀。

於是,編劇出身的他決定站在受眾的角度來改編劇本,將原著中三人行兇犯罪改成了三人枉死另有真凶;

評書人的旁白,從一開始對三人惡意的評價視角,到最後將“三個惡棍”,變成“那三個人”,“陰陽怪氣”的腔調,似乎諷刺著抓錯了人的員警。

這部電影雖然因為劇情的缺漏飽受吐槽,卻仍然妥妥地捧出了三位影帝——鄧超、郭濤、段奕宏。

一個好的導演,能激發演員100%的潛力;一個頂級的導演,能挖掘演員200%的潛力;一個差的導演,你就算給他一個影帝團,他也只能大火亂燉出一鍋四不像來。

在這方面,曹保平是個頂級的導演。他選演員,只選有天賦的。

他認為,天生是塊玉,才經得起雕琢,天生是石頭,就算剖開了也只是石頭。

所以,他總是先將演員那些多年拍戲拍出來的慣性和毛病剔除,把演員還原到本身的狀態,再揉進角色裡。

《光榮的憤怒》開拍之前,曹導將所有演員關進了村子裡,要求所有人用雲南方言來說臺詞。

整整一個月,不讓刷牙也不給洗臉,連服裝都是直接買的當地村民身上穿的衣服。

最後呈現出來的電影,乍一看還以為是紀錄片。

《李米的猜想》中,曹導“嫌棄”周迅太過精緻。

於是,在她臉上點了一堆麻子,天天灌她喝酒,一天只睡兩三個小時,使勁把她往“糙”裡整。

卻也因此讓她真正成為了那個為愛柔軟而絕望的李米。

頹廢地在計程車裡自言自語的樣子,仿佛就是我們自己,為愛情傷,痛苦煎熬著;

面對劫匪時,害怕得一個字說了五遍的結巴,絲毫不讓人尷尬。

一直覺得演技只是還可以的鄧超,在《烈日灼心》中也能超常發揮。

有一場鄧超跑步的戲,拍了好幾條都不通過。

因為曹保平覺得他跑得太帥了,身上還帶著明星的包袱,他要求鄧超拋開偶像包袱去表演;

辛小豐被注射安樂死的時候,鄧超要求來真的。

隨著藥水一點點進入體內,他開始耳鳴,休克,手指發麻,真正感受著生命的流逝。

影片最後那兩分鐘的長鏡頭裡,將死的辛小豐臉上的絕望,痛苦和解脫,都真實得可怕,卻無奈被刪減了大半。

去年主演《追凶者也》的劉燁、張譯、段博文也沒逃出曹導的魔抓,在採訪時,三人表示,這部電影差點成為他們的遺作。

影片中劉燁每天開著的那輛破卡車,是輛經過改裝的報廢車。

劉燁每天就開著這破車在山上飆,每次刹車後,鏡頭一轉,就有五六個工作人員沖上去把車頂住,不然就要溜下懸崖了......

段博文有場被張譯折磨的戲,他雙手反剪著,趴在貨船的夾板上,整個身子浸泡在江裡,腦袋迎著冰冷的江水被沖了好幾天,最後甚至因體力不支而暈倒。

但是曹導仍然覺得他的膽兒不夠大,應該再來狠一點。正是曹保平導演的這股“狠勁兒”,抹掉了演員們多年演戲演出來的痕跡和慣性。

就像回爐重造了一番,找回了作為演員最本質的要求,從生活原本的狀態,賦予角色特有的味道。

於是,《李米的猜想》中,周迅獻上了她最好的演技;

《烈日灼心》捧出了“三黃蛋”;《追凶者也》讓劉燁時隔十年,再次奪得影帝,更是讓他找回了十年前腳踏實地做演員的感覺。

被稱為“影帝制造機”的曹保平,卻並不認為演員是作品的核心競爭力,反而劇本才是制勝法寶。

編劇出身的他說,創作都是跟自己擰巴,好的劇本都是磨出來的,有時候扛個半年一年也不奇怪。

《烈日灼心》的劇本,他本來想以竊聽三兄弟的變態房東的視角來寫,但是卻遇到了很多問題,改了無數次後,才轉而以更常規的角度來寫。

這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執著,和不斷改進,持續創新的態度,也正是讓他的作品一貫保持高水準的法寶。

他反思著《烈日灼心》太過用力過猛,情節太滿;

於是在《追凶者也》裡他就更多地給觀眾留白,將故事簡單化,留給觀眾更多思考的空間。

同時,他大膽嘗試三段式的結構,將影片分為懸疑(追)-劇情(逃)-黑色幽默(跟蹤)三個部分。

分別講述三個人物,三個故事,風格統一,主題一致,卻給觀眾帶來不同的反思。

劉燁飾演的宋老二,在兒子被張譯綁架時,拿著槍,滿眼的兇狠,把張譯都嚇愣了會兒;

但兒子一救出來,他的腿就軟了,滿身的勇氣都是為兒子而生。

段博文飾演的王友全是個能舔著臉找女朋友要錢的小混混,但是卻有著混江湖的義氣和原則,即使差點兒被弄死也絕不做出賣的事兒。

張譯飾演的鳳兒,自稱“五星級殺手”,殺人如麻,卻愛女友愛得深沉。做的這些髒事兒,都是為了能和她過上幸福的小日子,讓人寒心,也讓人心疼。

影片中這些角色,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

操著一口方言,穿著樸素的衣服,可憐,無知,可恨,這也正是曹保平導演最喜歡拍的。

《光榮的憤怒》裡靠忽悠群眾來除掉惡霸的葉支書,這種愚蠢的行為最後差點兒害了自己和全村的人;

村裡的惡霸熊老三,與官僚勾結,控制了整個村子,但他的無惡不作,卻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兄弟。

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同時,卻也覺得可憐。

《李米的猜想》中,王寶強飾演的裘水天,一如既往的缺心眼兒。

為了掙錢娶心愛的小香,他體內藏毒,為了找到小香,他又傻乎乎地相信李米的承諾,背叛同夥;

即使被李米騙進了監獄,他也能笑眯眯地問她,找到小香了沒,卻在得知真相後,憤怒地要掐死李米。

說到底,這個二愣子犯罪的原因,也不過是想要和心愛的姑娘過上好日子罷了。

曹保平的每一部作品,講的都是這些平凡小人物的故事,他們在複雜的社會裡掙扎著,被逼上絕路,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

他將這些小人物的情緒狀態拿捏得很准,暴漏他們的可恨,揭露他們的可悲。

借著這些角色,表達自己的態度,同時也給觀眾帶來反思。

他執著於犯罪電影,不斷嘗試黑色幽默,儘管這些題材,在中國電影的審查制度下幾乎寸步難行。

但他願意嘗試,願意挑戰。

他遊走在審查制度的邊緣,努力將自己的想法與限制條件雜糅在一起,力爭給觀眾呈現出更好的電影來。

好的作品,在他看來,首先永遠是”好看“,然後才是“有表達有態度,有思想深度”。

這就是曹保平,願意認真拍電影的電影人。

本文授權轉自

【十點電影】

拇指閱讀

影視 | 文藝 | 新知

▼點擊“原文連結”查看歷史消息

最後一部,是去年的《追凶者也》,同樣是犯罪題材,曹導卻採用分段式的敘述,將一個劇情片拍成了喜劇。

在我看來,曹導是個矛盾的電影人,他的電影有的寧可不上映也要拍,有的卻寧可周旋妥協也要上映。

《光榮的憤怒》因為涉及貶低地方官員,揭露村縣政府官僚腐敗,至今都沒能上映;

《李米的猜想》在劇本送審時,就被要求退回來改了,因為切入點和立場不對,一個女孩怎麼可以愛上毒販呢?.

曹導回應說,周迅飾演的李米一開始並不知道他是毒販,你不能剝奪一個女孩去愛的權!

正如他所說,他真正地把這部電影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塑造成了活生生的人,每一個小角色都有他的心路歷程。

周迅飾演的李米,找了失蹤男友方文四年,終於因為一起販毒案,二人相遇了,沒想到,方文卻已經變成了另一個人。

這個巧合引起了員警的注意,從而對方文展開了調查。

而張涵予飾演的員警戲份不多,卻一出場就在談話間告訴觀眾,他老婆出軌了

他煩躁,沉悶,煙不離手,時不時會突然情緒爆發。

但在李米因為方文不認她而發瘋時,卻會淡淡地說一句“我正鬧離婚呢”,像是在安慰她,這世上不止你一人有糟心事。

這才是個平凡的人民警察啊,有故事,有情緒,也有滿滿的善良和正義。

影片中每一個為了愛而飽受生活壓迫的小人物,都是我們自己的模樣。

曹保平為他們營造的每一個情緒點,都觸碰到了我們自己無法回避的現實。

一開始,曹導是想拍成一部二人劫持出逃的公路片,或者女孩尋找失蹤男友的懸疑片。

但是製作公司認為,這種撲朔迷離的電影觀眾接受不了,於是一改再改,最終被刪減了50多分鐘,成為了一部愛情大過懸疑的溫情片。

這樣的妥協,對刪成篩子的影片來說,太過可惜;但就社會影響力而言,未嘗不是件好事。

曹導的第一部作品就僅在網路上傳播,關注的人自然不多。

而《李米》的上映,則讓更多人知道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導演。他拍的既不是商業片,也不是藝術片,卻是好看的電影,背後有著導演的表達和態度的電影。

讓新一代年輕人認識曹保平的,則是那部《烈日灼心》。

這部電影是曹老師票房最高的電影,但卻不是他最好的作品。

作為一部劇情犯罪片,影片中的有些問題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沒有故事線條的變態房東,他的出場有種幕後大boss的趕腳,實則卻只是個劇情需要的炮灰,難免讓人覺得頭重腳輕。

片中不少這樣沒頭沒腦的小故事線,沒啥意義,只為推動劇情,這就讓整部電影顯得過於飽滿,信息量過大了。

這也是曹保平老師自己對這部作品的評價,用力過猛。

但也不難看出,曹導在「烈日灼心」中表現出來的野心——力爭突破。

從《光榮的憤怒》不得上映,到《李米的猜想》被迫刪減,這部「烈日灼心」可謂是曹導主動打起的一個擦邊球。

他堅持要將自己的思想灌入電影中,卻不得不恪守審查規定,與其最後被他人減,不如自己親自操刀。

於是,編劇出身的他決定站在受眾的角度來改編劇本,將原著中三人行兇犯罪改成了三人枉死另有真凶;

評書人的旁白,從一開始對三人惡意的評價視角,到最後將“三個惡棍”,變成“那三個人”,“陰陽怪氣”的腔調,似乎諷刺著抓錯了人的員警。

這部電影雖然因為劇情的缺漏飽受吐槽,卻仍然妥妥地捧出了三位影帝——鄧超、郭濤、段奕宏。

一個好的導演,能激發演員100%的潛力;一個頂級的導演,能挖掘演員200%的潛力;一個差的導演,你就算給他一個影帝團,他也只能大火亂燉出一鍋四不像來。

在這方面,曹保平是個頂級的導演。他選演員,只選有天賦的。

他認為,天生是塊玉,才經得起雕琢,天生是石頭,就算剖開了也只是石頭。

所以,他總是先將演員那些多年拍戲拍出來的慣性和毛病剔除,把演員還原到本身的狀態,再揉進角色裡。

《光榮的憤怒》開拍之前,曹導將所有演員關進了村子裡,要求所有人用雲南方言來說臺詞。

整整一個月,不讓刷牙也不給洗臉,連服裝都是直接買的當地村民身上穿的衣服。

最後呈現出來的電影,乍一看還以為是紀錄片。

《李米的猜想》中,曹導“嫌棄”周迅太過精緻。

於是,在她臉上點了一堆麻子,天天灌她喝酒,一天只睡兩三個小時,使勁把她往“糙”裡整。

卻也因此讓她真正成為了那個為愛柔軟而絕望的李米。

頹廢地在計程車裡自言自語的樣子,仿佛就是我們自己,為愛情傷,痛苦煎熬著;

面對劫匪時,害怕得一個字說了五遍的結巴,絲毫不讓人尷尬。

一直覺得演技只是還可以的鄧超,在《烈日灼心》中也能超常發揮。

有一場鄧超跑步的戲,拍了好幾條都不通過。

因為曹保平覺得他跑得太帥了,身上還帶著明星的包袱,他要求鄧超拋開偶像包袱去表演;

辛小豐被注射安樂死的時候,鄧超要求來真的。

隨著藥水一點點進入體內,他開始耳鳴,休克,手指發麻,真正感受著生命的流逝。

影片最後那兩分鐘的長鏡頭裡,將死的辛小豐臉上的絕望,痛苦和解脫,都真實得可怕,卻無奈被刪減了大半。

去年主演《追凶者也》的劉燁、張譯、段博文也沒逃出曹導的魔抓,在採訪時,三人表示,這部電影差點成為他們的遺作。

影片中劉燁每天開著的那輛破卡車,是輛經過改裝的報廢車。

劉燁每天就開著這破車在山上飆,每次刹車後,鏡頭一轉,就有五六個工作人員沖上去把車頂住,不然就要溜下懸崖了......

段博文有場被張譯折磨的戲,他雙手反剪著,趴在貨船的夾板上,整個身子浸泡在江裡,腦袋迎著冰冷的江水被沖了好幾天,最後甚至因體力不支而暈倒。

但是曹導仍然覺得他的膽兒不夠大,應該再來狠一點。正是曹保平導演的這股“狠勁兒”,抹掉了演員們多年演戲演出來的痕跡和慣性。

就像回爐重造了一番,找回了作為演員最本質的要求,從生活原本的狀態,賦予角色特有的味道。

於是,《李米的猜想》中,周迅獻上了她最好的演技;

《烈日灼心》捧出了“三黃蛋”;《追凶者也》讓劉燁時隔十年,再次奪得影帝,更是讓他找回了十年前腳踏實地做演員的感覺。

被稱為“影帝制造機”的曹保平,卻並不認為演員是作品的核心競爭力,反而劇本才是制勝法寶。

編劇出身的他說,創作都是跟自己擰巴,好的劇本都是磨出來的,有時候扛個半年一年也不奇怪。

《烈日灼心》的劇本,他本來想以竊聽三兄弟的變態房東的視角來寫,但是卻遇到了很多問題,改了無數次後,才轉而以更常規的角度來寫。

這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執著,和不斷改進,持續創新的態度,也正是讓他的作品一貫保持高水準的法寶。

他反思著《烈日灼心》太過用力過猛,情節太滿;

於是在《追凶者也》裡他就更多地給觀眾留白,將故事簡單化,留給觀眾更多思考的空間。

同時,他大膽嘗試三段式的結構,將影片分為懸疑(追)-劇情(逃)-黑色幽默(跟蹤)三個部分。

分別講述三個人物,三個故事,風格統一,主題一致,卻給觀眾帶來不同的反思。

劉燁飾演的宋老二,在兒子被張譯綁架時,拿著槍,滿眼的兇狠,把張譯都嚇愣了會兒;

但兒子一救出來,他的腿就軟了,滿身的勇氣都是為兒子而生。

段博文飾演的王友全是個能舔著臉找女朋友要錢的小混混,但是卻有著混江湖的義氣和原則,即使差點兒被弄死也絕不做出賣的事兒。

張譯飾演的鳳兒,自稱“五星級殺手”,殺人如麻,卻愛女友愛得深沉。做的這些髒事兒,都是為了能和她過上幸福的小日子,讓人寒心,也讓人心疼。

影片中這些角色,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

操著一口方言,穿著樸素的衣服,可憐,無知,可恨,這也正是曹保平導演最喜歡拍的。

《光榮的憤怒》裡靠忽悠群眾來除掉惡霸的葉支書,這種愚蠢的行為最後差點兒害了自己和全村的人;

村裡的惡霸熊老三,與官僚勾結,控制了整個村子,但他的無惡不作,卻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兄弟。

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同時,卻也覺得可憐。

《李米的猜想》中,王寶強飾演的裘水天,一如既往的缺心眼兒。

為了掙錢娶心愛的小香,他體內藏毒,為了找到小香,他又傻乎乎地相信李米的承諾,背叛同夥;

即使被李米騙進了監獄,他也能笑眯眯地問她,找到小香了沒,卻在得知真相後,憤怒地要掐死李米。

說到底,這個二愣子犯罪的原因,也不過是想要和心愛的姑娘過上好日子罷了。

曹保平的每一部作品,講的都是這些平凡小人物的故事,他們在複雜的社會裡掙扎著,被逼上絕路,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

他將這些小人物的情緒狀態拿捏得很准,暴漏他們的可恨,揭露他們的可悲。

借著這些角色,表達自己的態度,同時也給觀眾帶來反思。

他執著於犯罪電影,不斷嘗試黑色幽默,儘管這些題材,在中國電影的審查制度下幾乎寸步難行。

但他願意嘗試,願意挑戰。

他遊走在審查制度的邊緣,努力將自己的想法與限制條件雜糅在一起,力爭給觀眾呈現出更好的電影來。

好的作品,在他看來,首先永遠是”好看“,然後才是“有表達有態度,有思想深度”。

這就是曹保平,願意認真拍電影的電影人。

本文授權轉自

【十點電影】

拇指閱讀

影視 | 文藝 | 新知

▼點擊“原文連結”查看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