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國政協委員洛桑山丹:請到阿裡瞭解真實的阿裡故事

中國西藏網訊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西藏自治區阿裡政協副主席洛桑山丹先生在京接受了《中國西藏》雜誌、中國西藏網的專訪。

1983年夏天,已經出家為僧的洛桑山丹從拉薩出發一路步行到神山岡仁波齊朝聖。

1993年一場車禍,唯一的倖存者洛桑山丹決定還俗,“去做比念經更有意義的事情”。

多年後,洛桑山丹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把向善利眾之心運用到阿裡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進步上。

洛桑山丹委員說,在自己多年的提案中,

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西藏自治區西部包蟲病防治的提案。這個提案上交後,得到了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和國家衛生計畫委員會的關注,國家衛計委地方病防治部門專門派出人員到阿裡調研。尤其他在全國政協會議上彙報該項提案時,俞正聲主席高度重視,四次密切過問,比如包蟲病的傳播情況,還有西藏是全民信教的地方,捕殺包蟲病的傳染源犬類能否可行等。
洛桑山丹委員說在去年該項提案已經被列入了全委會工作報告中,國家下撥的資金和政策已經到位,今年西藏自治區政府剛剛主持召開過有關西藏包蟲病的會議,研究了關於包蟲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和對策。自治區政府主席齊紮拉在會上指出,“決不把包蟲病帶進小康社會”。

去年,洛桑山丹委員上交提案呼籲把南疆鐵路延伸至阿裡,今年再次上交提案呼籲將日喀則鐵路也延伸至阿裡,

他認為這兩項工程應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及西部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重點工程之中。洛桑山丹委員介紹,對於前者有關部門已給予答覆,計畫列入“十四五”規劃當中,正在做前期工作。後一個提案今年剛剛提出,希望能得到重視和落實。

洛桑山丹先生正在接受《中國西藏》雜誌、中國西藏網專訪

近些年隨著交通條件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阿裡地區的旅遊產業也得到了較快發展,洛桑山丹委員介紹道阿裡地區旅遊資源主要以自然景觀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組成,景點密度大,分佈相對集中,較之西藏自治區其他地區而言類型豐富,內涵充實,優勢明顯。包括岡仁波齊峰、瑪旁雍措、拉昂措、班公湖、劄達土林以及古格王國遺址、托林寺、皮央東嘎、科加寺、日土人類文化遺址等在內的諸多景觀,

都是藏地獨一無二的旅遊資源。他特別提到岡仁波齊,不僅是佛教的聖地,更是被原始苯教、印度教、古耆那教等敬奉為神山,這得到國際上共同的認定。每年到岡仁波齊來朝聖的印度、尼泊爾等地香客有上萬人,但實際上遠遠不能滿足這些國際民間香客的朝聖願望,這主要是受到了當地旅遊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的限制。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洛桑山丹委員提交了建立岡底斯山旅遊合作區的提案,建議在中國、印度、尼泊爾成立旅遊合作區,以旅遊產業為支柱,促進阿裡地區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的改進,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同時,洛桑山丹委員介紹阿裡邊境貿易近些年也有一定發展,目前普蘭口岸的公路已經修到印度和尼泊爾的邊境上,但外方兩國的路沒有修好,所以邊境貿易暫時受到一定制約,還處於人背馬駝的運輸狀態,相信待未來外方兩國的公路修通以後,邊境貿易會出現繁榮的景象。

多年前,洛桑山丹委員瞭解到有一百多件阿裡地區的文物在“文革”期間流失到海外,經過深思熟慮後,他通過民間管道與海外文物保管方聯繫,通過佛教徒之間的感情交流,經過幾年的努力之後說服了文物持有者。在1999 年的一個晚上,這157 件文物安全運回國內並全部移交給普蘭縣政府。這些文物中有71件珍貴唐卡和大量佛像,最古老的唐卡距今有800年歷史。洛桑山丹委員說這些都是國寶,也是屬於阿裡地區的歷史文物,無論是作為國家的公民,還是作為曾經的宗教界人士,自己都有責任、有義務想盡辦法找回來。

洛桑山丹先生呼籲建設“綠色阿裡”。

洛桑山丹委員呼籲要加大“綠色阿裡”的投資力度,更進一步認識到阿裡地區重要的生態戰略意義。從國際國內的地理位置而言,阿裡的生態環保非常重要,很多雪山、冰川都是水源地,是高原淨土的淨土。這裡由於高海拔的環境限制,除了少數抗高寒的植物外,其他植被很難在這裡存活。據洛桑山丹委員介紹,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獅泉河邊栽種了大量班公柳、紅柳,過去周邊風沙肆掠的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洛桑山丹委員說阿裡是離太陽最近的地方,太陽能的優勢比其他地方要更好一些,尤其是阿裡地區地域遼闊,擺放太陽能設備沒有地方限制,運用太陽能發電及其他綜合運用如通訊、廣播電視、提水灌溉、取暖等,這是真正的綠色清潔能源,體現科技造福民生。

阿裡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尤其是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範圍幾乎涵蓋了整個阿裡地區,生活在這裡的國家一、二類野生保護動物有40多種。洛桑山丹委員以全世界僅阿裡獨有的金絲野犛牛為例,談到阿裡地區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做出的努力。為了這僅存的300只左右的金絲野犛牛,當地政府專門劃出12平方公里的草地作為金絲野犛牛的棲息地,以政府撥款補貼草場的百姓。在多年的不懈努力下,藏野驢、藏羚羊、黑頸鶴、斑頭雁等在阿裡大地自由繁育,保護珍稀野生動物的意識深入百姓心中。

阿裡宣舞是僅存于阿裡地區的舞蹈種類,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洛桑山丹委員說在此之前,宣舞曾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幾乎瀕臨消失。已經80多歲高齡的卓嘎是這項非遺文化的傳承人,她培養了一批年輕宣舞繼承者。洛桑山丹強調在阿裡有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這些都是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人們世世代代的智慧和精華凝聚而成的,對於象雄文明、古格文明等西藏土生土長的各類文明都具有不小的研究價值。

洛桑山丹委員說,在和全國人民一道於2020年步入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阿裡地區的精准扶貧工作通過努力已經走在了全西藏自治區前列。未來的阿裡,不僅山川雄美,文化深厚,更是生態潔淨,人民幸福。最後洛桑山丹委員借助中國西藏網的媒體平臺向全國各族人民發出誠摯的邀請:請到美麗的阿裡來旅遊觀光,瞭解阿裡真實的故事,阿裡人民歡迎您!(中國西藏網文/易文文王淑 圖/陳衛國 加洋加)轉載該作品,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這主要是受到了當地旅遊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的限制。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洛桑山丹委員提交了建立岡底斯山旅遊合作區的提案,建議在中國、印度、尼泊爾成立旅遊合作區,以旅遊產業為支柱,促進阿裡地區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的改進,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同時,洛桑山丹委員介紹阿裡邊境貿易近些年也有一定發展,目前普蘭口岸的公路已經修到印度和尼泊爾的邊境上,但外方兩國的路沒有修好,所以邊境貿易暫時受到一定制約,還處於人背馬駝的運輸狀態,相信待未來外方兩國的公路修通以後,邊境貿易會出現繁榮的景象。

多年前,洛桑山丹委員瞭解到有一百多件阿裡地區的文物在“文革”期間流失到海外,經過深思熟慮後,他通過民間管道與海外文物保管方聯繫,通過佛教徒之間的感情交流,經過幾年的努力之後說服了文物持有者。在1999 年的一個晚上,這157 件文物安全運回國內並全部移交給普蘭縣政府。這些文物中有71件珍貴唐卡和大量佛像,最古老的唐卡距今有800年歷史。洛桑山丹委員說這些都是國寶,也是屬於阿裡地區的歷史文物,無論是作為國家的公民,還是作為曾經的宗教界人士,自己都有責任、有義務想盡辦法找回來。

洛桑山丹先生呼籲建設“綠色阿裡”。

洛桑山丹委員呼籲要加大“綠色阿裡”的投資力度,更進一步認識到阿裡地區重要的生態戰略意義。從國際國內的地理位置而言,阿裡的生態環保非常重要,很多雪山、冰川都是水源地,是高原淨土的淨土。這裡由於高海拔的環境限制,除了少數抗高寒的植物外,其他植被很難在這裡存活。據洛桑山丹委員介紹,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獅泉河邊栽種了大量班公柳、紅柳,過去周邊風沙肆掠的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洛桑山丹委員說阿裡是離太陽最近的地方,太陽能的優勢比其他地方要更好一些,尤其是阿裡地區地域遼闊,擺放太陽能設備沒有地方限制,運用太陽能發電及其他綜合運用如通訊、廣播電視、提水灌溉、取暖等,這是真正的綠色清潔能源,體現科技造福民生。

阿裡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尤其是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範圍幾乎涵蓋了整個阿裡地區,生活在這裡的國家一、二類野生保護動物有40多種。洛桑山丹委員以全世界僅阿裡獨有的金絲野犛牛為例,談到阿裡地區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做出的努力。為了這僅存的300只左右的金絲野犛牛,當地政府專門劃出12平方公里的草地作為金絲野犛牛的棲息地,以政府撥款補貼草場的百姓。在多年的不懈努力下,藏野驢、藏羚羊、黑頸鶴、斑頭雁等在阿裡大地自由繁育,保護珍稀野生動物的意識深入百姓心中。

阿裡宣舞是僅存于阿裡地區的舞蹈種類,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洛桑山丹委員說在此之前,宣舞曾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幾乎瀕臨消失。已經80多歲高齡的卓嘎是這項非遺文化的傳承人,她培養了一批年輕宣舞繼承者。洛桑山丹強調在阿裡有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這些都是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人們世世代代的智慧和精華凝聚而成的,對於象雄文明、古格文明等西藏土生土長的各類文明都具有不小的研究價值。

洛桑山丹委員說,在和全國人民一道於2020年步入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阿裡地區的精准扶貧工作通過努力已經走在了全西藏自治區前列。未來的阿裡,不僅山川雄美,文化深厚,更是生態潔淨,人民幸福。最後洛桑山丹委員借助中國西藏網的媒體平臺向全國各族人民發出誠摯的邀請:請到美麗的阿裡來旅遊觀光,瞭解阿裡真實的故事,阿裡人民歡迎您!(中國西藏網文/易文文王淑 圖/陳衛國 加洋加)轉載該作品,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