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女深入“生命禁區”冷湖鎮拍出絕美大片

冷湖鎮的標誌雕塑

冷湖——位於中國青海省北部,阿爾金山南麓的戈壁。

奎屯諾爾是蒙古語,意即“冰冷的湖泊”。

冷湖鎮的標誌雕塑。冷湖氣候惡劣,終年寒冷多風,少雨乾旱,發育有大量雅丹地貌。經濟以礦業為支柱,其中尤以石油開採為重要,另外還有芒硝、食鹽、氯化鉀和氯化鋰等。

冷湖鎮街景

冷湖日照百分率超過80%,是亞洲日照最多的地方,在全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撒哈拉沙漠和南美洲安第斯山)。

探訪老基地賽什騰山下,在這塊亙古無人的戈壁灘上,

20世紀50年代石油人在青海高原腹地的柴達木打出的第一口原油高產自噴井,那是石油人在被稱為"生命禁區"的戈壁荒漠,留下了第一行足跡。他們最開始的落腳點,就是日後的老基地。1958年至1992年演繹了一段隔壁的輝煌與沒落。

1958年9月13日由1219鑽井隊鑽至650米後發生井湧,繼而出現井噴,噴勢異常猛烈,原油連續暢噴3天3夜,日噴原油高達800噸左右。到1959年底,冷湖油田年產原油近30萬噸,約占全國的12%,成為繼玉門、新疆、四川之後的第四大油田。年底,冷湖煉油廠煉製的成品油開始運往西藏,供應邊防部隊用油。

冷湖五號地中四井,位於冷湖五號構造一高點。如今已經是文物了。地中四井紀念碑仍然高高的擎立在冷湖五號構造上,它是青海石油工業劃時代的里程碑,撐起了柴達木石油永久的輝煌。

地中四井抽油機井架,1959年蘇州通用機器廠製造的抽油機。

幾萬名石油職工的青春與夢想留在了冷湖那片高原之上。如今這些殘存的廢墟,記錄了中國石油一段艱苦創業的奮鬥歷史。

在1992年由於沒有新增儲量等原因,大部分油田停產,青海石油管理局遷至甘肅敦煌。但在這片“生命禁區”的戈壁上造就了——“冷湖柴達木精神”。

當年地中四井石油基地留下的痕跡

當年地中四井石油基地留下的痕跡

這裡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艱苦、人類最難以生存的地方。那種生命禁區的歷練,總使人感覺到一種神話和奇跡。可以想像:只有在那裡生活過的人,才能驕傲描述奮鬥的體會。

據當地管理局的說:撤離時,許多石油人的胸前都包裹著冷湖的沉砂。

當年地中四井石油基地留下的痕跡

當年地中四井石油基地留下的痕跡

當年地中四井石油基地留下的痕跡

當年地中四井石油基地留下的痕跡

這裡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艱苦、人類最難以生存的地方。那種生命禁區的歷練,總使人感覺到一種神話和奇跡。可以想像:只有在那裡生活過的人,才能驕傲描述奮鬥的體會。

據當地管理局的說:撤離時,許多石油人的胸前都包裹著冷湖的沉砂。

當年地中四井石油基地留下的痕跡

當年地中四井石油基地留下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