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買房還是買畫 這是個問題

在一線城市房價仍然“漲不見頂”的當下,這個問題似乎沒有人能很好的回答。

不過,早就有人說,“買房漲十年,買畫漲一生,畫價漲得比房價快,買房不如買畫。”的確,房地產暴漲了10年,已經透支了未來的上漲空間。而10年時間,其實,藝術品比房地產漲得更快。這些年,有人買房漲10倍,有人買畫漲1000倍。

財富的另一個出口

藝術品、地產、股票已經是全球公認的三大資產配置投資工具,當一部分人仍在對房地產投資暴利時代存有幻想的時候,

在過去多年的投資收益卻年年遞減。於是,國內的一部分“先知先覺”的人已經開始騰挪至藝術品投資領域。我們可以仔細研究一下,近些年的民間資本正在去向何方?現在或未來,屬於我們的最好的投資方向在哪裡?毫無疑問,是文化產業,是藝術品行業。而資金的流向,恰恰說明了藝術品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的博弈之爭的開始。

房地產行業曾被稱為暴利行業,不少人從中賺得盆滿缽滿,

而當限購限貸政策出臺,樓市的投資被不斷擠壓。此時新的投資領域漸漸升起。如今更多的資金湧向了藝術品市場。其實,綜合多年來行業內的統計,藝術品各個門類的回報率均已經高於房地產的投資回報率,例如書畫行業,尤其是一線名家如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等名家的作品,其回報率更是驚人。

業內普遍的資料是,藝術品投資的年回報率基本穩定在15%左右。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恒大地產集團主席許家印、南京百家湖集團的嚴陸根、天地集團的楊修等地產界知名人士均已在藝術品投資領域浸淫多年。

從近些年的行情可以看到,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地產系資本已經成為推波助瀾的主力軍。除了作品的本身的影響力外,他們看到的是書畫藝術品更容易變現,手續簡單,變現成本低等優勢。

有業內人士粗略算了一筆賬,

過去10年,南京主城區房價從3000元漲到2萬,漲了6倍左右,未來就算繼續穩步上漲到3萬元,漲幅也僅50%。而藝術品市場在過去10年的平均漲幅遠遠超過樓市,這樣的例子在藝術品交易種不勝枚舉。

投資藝術品要擇機擇時

瞭解市場規律,瞭解美術史,比別人先走一步。藝術品是財富最終極的唯一出口。財富階層從“比表比包”,到“比車比房”,最後一定是“比牆比櫃”。無論是歐美日韓,

還是香港臺灣,大抵如此。

投資和收藏藝術品又是一個門檻極高和專業性極強的工作,要找到值得投資的藝術品並非易事。“主要收藏中國近現代大師的作品,也選擇性的收藏一些當代藝術作品。”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時間不長,雖然整體態勢向上,但也經歷了幾次大的波動,板塊輪動的特點也很明顯,在跌跌漲漲當中,能夠選對門類或者能夠堅決地長期持有的真正的贏家並不是多數。

百家講壇《水墨齊白石》播出之後掀起了一輪齊白石熱,但彼時,齊白石和徐悲鴻等近現代大師雖然在藝術史上地位顯赫,卻並非藝術市場上的“紅人”,甚至賣不過年輕的當代藝術家。隨著藝術市場的不斷發展成熟和步入正軌,藏家群體的不斷專業化、理性化,市場也開始愈加真實地反應藝術家們的真正藝術價值。齊白石等近現代大師的作品一定會成為藝術市場上的中流砥柱,這從後來的拍賣成交數量、市場佔有率和價格來看已經得到驗證。經過幾年的發酵,齊白石已經逐漸成為可以與畢卡索媲美的全球最貴的藝術家之一。

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和全球經濟的緩慢,都導致了最近幾年藝術市場的低靡。就在大多數藏家和投資者開始觀望和徘徊的時候,如果有閒錢,可以多準備些錢去買畫了。因為現在“已經到了普通投資者買畫的最佳時機”。

百家講壇《水墨齊白石》播出之後掀起了一輪齊白石熱,但彼時,齊白石和徐悲鴻等近現代大師雖然在藝術史上地位顯赫,卻並非藝術市場上的“紅人”,甚至賣不過年輕的當代藝術家。隨著藝術市場的不斷發展成熟和步入正軌,藏家群體的不斷專業化、理性化,市場也開始愈加真實地反應藝術家們的真正藝術價值。齊白石等近現代大師的作品一定會成為藝術市場上的中流砥柱,這從後來的拍賣成交數量、市場佔有率和價格來看已經得到驗證。經過幾年的發酵,齊白石已經逐漸成為可以與畢卡索媲美的全球最貴的藝術家之一。

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和全球經濟的緩慢,都導致了最近幾年藝術市場的低靡。就在大多數藏家和投資者開始觀望和徘徊的時候,如果有閒錢,可以多準備些錢去買畫了。因為現在“已經到了普通投資者買畫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