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注」共用單車屢遭損毀、私藏!這樣任性當心違法!

因為解決了人們日常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一段時間以來,摩拜、OFO等平臺的共用單車忽然以席捲之勢,出沒在不少城市的大街小巷。伴隨著新生事物帶來的便利,一些亂象也紛紛出現。

我們先看圖,不多說話

以下照片都是用戶行為

有人在座位上插了針,你下次用時,一定要檢查清楚。

共用經濟?

的確共用了啊。

都分完了啊~~~~沒毛病!!

被人卸了兩個輪子

像被肢解了兩條腿,

還被“四腳朝天”地這麼放著。

似乎老遠就能聽到它的呻吟了。

總感覺有些不一樣!

腳踏板壞了還能理解

這次居然直接把車筐整個卸了

這能賣錢嗎?

不是說永遠做彼此的天使嗎?

最後卻將我遺棄在這垃圾堆?

為了占為己有,用密碼鎖“加固”。

這樣即使其他人找到單車,也無法正常使用。

兩個號牌都被人拆了,

這比上私鎖狠多了。

我也是無語了。

勉強辨認+猜測是個1。

傷心,2輛車全部被撕掉編號,

用也不能用了

共用單車遭遇“非禮”

在很多城市的地鐵網站、居民社區、大學校園、商場景點,共用單車一夜間仿佛雨後春筍般出現,成為街頭一景。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品牌共用單車出現在街頭巷尾,亂停亂放、惡意破壞,甚至直接騎回家等不文明現象頻發,管理和服務跟不上,導致各種問題日益凸顯。

街頭單車的多重尷尬

今年1月,深圳蛇口灣廈山公園附近,500輛共用單車被堆成小山,不少車被人故意損壞,車輪被碾軋變形。在成都,有用戶用手機查找附近的共用單車時,發現最近的一輛車竟被扔在河裡。

“壞的太多了,押金都交了,一輛車還沒騎上。”天津市民張先生抱怨道。另一位元市民鄧先生告訴半月談記者,他交了298元押金,一共騎了兩次,很難找到沒有問題的車。

不少網友也曬出共用單車遭遇的奇葩待遇:沒腳蹬子,沒車座,沒車軲轆,車座上被插針,被人上鎖用不了,被人刷成別的顏色據為己有。

除了被人惡意毀壞、亂堆亂放影響交通等,共用單車還遭遇管理困境。近日,成都市華陽街道城管以非法占道經營為由,扣押了轄區內百餘輛違規停放的共用單車,引發輿論關注。

3月7日,一則天津兩男子直播扔共用單車的視頻在網上傳開。視頻裡,一男子一邊爆著“粗口”,一邊把共用單車扔下海河。另一男子則一邊用手機拍攝一邊網上直播,扔車後兩人還歡呼大笑。

無獨有偶。3月11日,福建省泉州市也有市民發現有共用單車被沉在內溝河中。

3月10日,泉州市區發現一輛共用單車被人撬掉車鎖,磨掉了車身上所有的標誌。接到市民舉報後趕來的工作人員,懷疑有人想將這輛共用單車占為私用,已報警處理。

3月10日,上班早高峰,在西安市安東街附近居住的許女士想借用共用單車的便捷,縮減上班時間,沒想到街邊停靠的兩輛共用“小綠車”,都被人野蠻地卸掉了腳蹬子,無法使用。

法制晚報近日報導,北京市朝陽區青年路國美第一城外發現堆放有大量被破壞的共用單車。ofo共用單車片區運營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已有千余輛被人為損壞的小黃車。

亂象折射國民素質和管理滯後

共用經濟只能根植于良好的道德和法治環境。它要求政府部門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為共用行為提供優質服務,同時要求共用參與者具有良好的道德法律素養,通過自律實現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作為共用經濟的一種新形態,共用單車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然而,國民素質沒有跟上。天津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表示,網上曝出的共用單車尷尬遭遇,是社會公德現狀的縮影,成了社會的一面“照妖鏡”。

張寶義說,在共用單車推廣之初,有些問題是可以預期的,好比網約車一樣,新生事物與舊的管理辦法之間會產生衝突,而公共服務管理者對新情況預估不足,就造成在一定階段,運營企業和政府管理之間缺乏有效協調銜接,甚至產生摩擦。

協力廠商資料研究機構比達諮詢發佈的《2016中國共用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共用單車市場整體用戶數量達到1886萬,2017年,共用單車市場使用者規模將繼續保持大幅增長,年底將達5000萬使用者規模。

分析人士認為,面對共用單車日新月異的發展態勢,除了社會公德,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消費環境好不好,是特別值得關注的,因為政府才是第一責任人。

某品牌共用單車區域負責人坦言,目前全國共用單車運營商幾乎都面臨沒有相關手續可以辦理的困境。“我們很想辦理,但在全國範圍內對共用單車的管理和規定還沒有統一標準。我們也在和各個部門進行溝通和協調。”

據瞭解,共用單車被肆意損毀,甚至私藏私用的現象在各地時有發生,有些地方到了比較嚴重的地步。如永安行單車在成都投放了約兩萬輛共用單車,但截至目前,公司通過GPS查詢到的被破壞無法使用的共用單車,已經超過了3000台,接近總投放量的六分之一。而損壞的單車也只回收了1100輛,還有近1900輛不知去向。

這類不文明行為不僅關乎個人素質,也影響著城市的文明形象。有不少網友表示不能接受這種現象,更有網友認為應該出重拳整治,加大當事者所付出的代價。

@安靜的天使:素質何在,修養何在,道德何在!買得起別克還買不起自行車了,盜賊行為,小偷。

@肥貓:我樓下有幾輛共用單車,放了幾天,不是半小時一元嗎?放社區過夜不收錢嗎

@費:今天我樓上家裡的保姆,搬了一輛摩拜單車回來,車狂報警,她還見人就說撿了一輛新車,我也是醉了

@小馬哥:難道偷自行車不犯法嗎 破壞公私財物不犯法嗎

@阿木木:罰款唄……偷一罰十.......然後計入個人資訊,今後貸款、招聘、受影響……

@telecom: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人,就應該記入征信記錄,讓其行為受到懲罰

@來光勝:有關部門太仁慈了吧,這種沒素質的行為所付出的成本太低,建議把這類人拉入老賴行列,終身不赦免。這種行為要下重手整治。

任性對待單車不是小事,已經違法

江蘇法舟律師事務所律師田崇景表示,惡意損壞共用單車的行為,屬於故意損毀公私財物,根據損毀行為造成的損失,輕的可以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

如果損毀財物的價值達到5000元,就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可追究刑事責任。而藏匿共用單車則屬於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的盜竊行為,低於2000元且次數少於三次的,同樣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三次以上或金額滿2000元的則涉及刑事責任。

天津市公安局3月7日下午發佈通告稱,經過調查取證,已確定了扔車視頻中的嫌疑人王某某和許某,並在遼寧葫蘆島綏中火車站將剛剛潛回原籍的二人抓獲,兩人因尋釁滋事被警方依法分別行政拘留10天和5天。

綜合施策,完善環境,順應時代發展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張麗梅認為,共用單車出現的問題,是城市發展的階段性問題,通過制度建設、完善設施、行為規範是可以解決的。

近日,已在深圳投放互聯網自行車的4家企業發表聯合聲明,將加強行業自律,配備與投放規模相匹配的停放秩序管理團隊,加強與商業、辦公等非公共區域管理主體的溝通,設置停放區域,做好停放秩序的管理工作。

“發展互聯網+,大力推廣自行車,這是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行為,值得肯定。但在此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既給我們敲了警鐘、提出課題,也給我們一個提升社會管理水準的寶貴契機。”張寶義告訴記者。

共用單車的出現,為城市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不僅方便市民出行,而且有利於改善環境,降低碳排放。張麗梅等建議,政府部門應採取積極措施,順應這種對環保和經濟都有益處的新鮮事物的發展,把好事辦好。

天津京秀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王京濤表示,共用單車運營中一大難題就是路權問題。目前隨著機動車增加,主幹道上的自行車專用道逐漸被改為機動車道,建議政府尊重自行車的路權,整改、新設自行車專用道。

企業應建立完善信用積分系統,設置信用制度來激勵使用者規範騎行,同時對身邊的不文明行為監督舉報。對於隨意停放、破壞單車的行為,應納入共用單車平臺的信用指數及誠信體系,剝奪其對共用單車的使用權。

政府和企業都要加強共用單車正確使用方法的宣傳力度,不斷提升全民整體素質,避免部分市民採用相對野蠻的方式獲取公共服務。同時,相關部門應嚴厲打擊不法分子偷車、毀車等行為,加強震懾作用。

完善法律法規,堵塞管理漏洞

3月3日,成都市交委、公安局、城管委聯合正式發佈《成都市關於鼓勵共用單車發展的試行意見》,明確全體市民而不僅僅是使用者,都要愛護共用單車和停放設施等公私財物,違法將被追責。這是我國省會城市出臺的第一個共用單車管理辦法。

據瞭解,上海市共用單車標準正在制定,預計年中施行。北京市交通部門也表示,共用單車管理辦法有望年內出臺。

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共用單車的管理必將日益規範,不文明行為的成本也會大為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城市裡的騎行風景將會更美。

東莞普法 ∣讓法治成為信仰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腳踏板壞了還能理解

這次居然直接把車筐整個卸了

這能賣錢嗎?

不是說永遠做彼此的天使嗎?

最後卻將我遺棄在這垃圾堆?

為了占為己有,用密碼鎖“加固”。

這樣即使其他人找到單車,也無法正常使用。

兩個號牌都被人拆了,

這比上私鎖狠多了。

我也是無語了。

勉強辨認+猜測是個1。

傷心,2輛車全部被撕掉編號,

用也不能用了

共用單車遭遇“非禮”

在很多城市的地鐵網站、居民社區、大學校園、商場景點,共用單車一夜間仿佛雨後春筍般出現,成為街頭一景。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品牌共用單車出現在街頭巷尾,亂停亂放、惡意破壞,甚至直接騎回家等不文明現象頻發,管理和服務跟不上,導致各種問題日益凸顯。

街頭單車的多重尷尬

今年1月,深圳蛇口灣廈山公園附近,500輛共用單車被堆成小山,不少車被人故意損壞,車輪被碾軋變形。在成都,有用戶用手機查找附近的共用單車時,發現最近的一輛車竟被扔在河裡。

“壞的太多了,押金都交了,一輛車還沒騎上。”天津市民張先生抱怨道。另一位元市民鄧先生告訴半月談記者,他交了298元押金,一共騎了兩次,很難找到沒有問題的車。

不少網友也曬出共用單車遭遇的奇葩待遇:沒腳蹬子,沒車座,沒車軲轆,車座上被插針,被人上鎖用不了,被人刷成別的顏色據為己有。

除了被人惡意毀壞、亂堆亂放影響交通等,共用單車還遭遇管理困境。近日,成都市華陽街道城管以非法占道經營為由,扣押了轄區內百餘輛違規停放的共用單車,引發輿論關注。

3月7日,一則天津兩男子直播扔共用單車的視頻在網上傳開。視頻裡,一男子一邊爆著“粗口”,一邊把共用單車扔下海河。另一男子則一邊用手機拍攝一邊網上直播,扔車後兩人還歡呼大笑。

無獨有偶。3月11日,福建省泉州市也有市民發現有共用單車被沉在內溝河中。

3月10日,泉州市區發現一輛共用單車被人撬掉車鎖,磨掉了車身上所有的標誌。接到市民舉報後趕來的工作人員,懷疑有人想將這輛共用單車占為私用,已報警處理。

3月10日,上班早高峰,在西安市安東街附近居住的許女士想借用共用單車的便捷,縮減上班時間,沒想到街邊停靠的兩輛共用“小綠車”,都被人野蠻地卸掉了腳蹬子,無法使用。

法制晚報近日報導,北京市朝陽區青年路國美第一城外發現堆放有大量被破壞的共用單車。ofo共用單車片區運營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已有千余輛被人為損壞的小黃車。

亂象折射國民素質和管理滯後

共用經濟只能根植于良好的道德和法治環境。它要求政府部門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為共用行為提供優質服務,同時要求共用參與者具有良好的道德法律素養,通過自律實現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作為共用經濟的一種新形態,共用單車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然而,國民素質沒有跟上。天津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表示,網上曝出的共用單車尷尬遭遇,是社會公德現狀的縮影,成了社會的一面“照妖鏡”。

張寶義說,在共用單車推廣之初,有些問題是可以預期的,好比網約車一樣,新生事物與舊的管理辦法之間會產生衝突,而公共服務管理者對新情況預估不足,就造成在一定階段,運營企業和政府管理之間缺乏有效協調銜接,甚至產生摩擦。

協力廠商資料研究機構比達諮詢發佈的《2016中國共用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共用單車市場整體用戶數量達到1886萬,2017年,共用單車市場使用者規模將繼續保持大幅增長,年底將達5000萬使用者規模。

分析人士認為,面對共用單車日新月異的發展態勢,除了社會公德,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消費環境好不好,是特別值得關注的,因為政府才是第一責任人。

某品牌共用單車區域負責人坦言,目前全國共用單車運營商幾乎都面臨沒有相關手續可以辦理的困境。“我們很想辦理,但在全國範圍內對共用單車的管理和規定還沒有統一標準。我們也在和各個部門進行溝通和協調。”

據瞭解,共用單車被肆意損毀,甚至私藏私用的現象在各地時有發生,有些地方到了比較嚴重的地步。如永安行單車在成都投放了約兩萬輛共用單車,但截至目前,公司通過GPS查詢到的被破壞無法使用的共用單車,已經超過了3000台,接近總投放量的六分之一。而損壞的單車也只回收了1100輛,還有近1900輛不知去向。

這類不文明行為不僅關乎個人素質,也影響著城市的文明形象。有不少網友表示不能接受這種現象,更有網友認為應該出重拳整治,加大當事者所付出的代價。

@安靜的天使:素質何在,修養何在,道德何在!買得起別克還買不起自行車了,盜賊行為,小偷。

@肥貓:我樓下有幾輛共用單車,放了幾天,不是半小時一元嗎?放社區過夜不收錢嗎

@費:今天我樓上家裡的保姆,搬了一輛摩拜單車回來,車狂報警,她還見人就說撿了一輛新車,我也是醉了

@小馬哥:難道偷自行車不犯法嗎 破壞公私財物不犯法嗎

@阿木木:罰款唄……偷一罰十.......然後計入個人資訊,今後貸款、招聘、受影響……

@telecom: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人,就應該記入征信記錄,讓其行為受到懲罰

@來光勝:有關部門太仁慈了吧,這種沒素質的行為所付出的成本太低,建議把這類人拉入老賴行列,終身不赦免。這種行為要下重手整治。

任性對待單車不是小事,已經違法

江蘇法舟律師事務所律師田崇景表示,惡意損壞共用單車的行為,屬於故意損毀公私財物,根據損毀行為造成的損失,輕的可以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

如果損毀財物的價值達到5000元,就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可追究刑事責任。而藏匿共用單車則屬於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的盜竊行為,低於2000元且次數少於三次的,同樣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三次以上或金額滿2000元的則涉及刑事責任。

天津市公安局3月7日下午發佈通告稱,經過調查取證,已確定了扔車視頻中的嫌疑人王某某和許某,並在遼寧葫蘆島綏中火車站將剛剛潛回原籍的二人抓獲,兩人因尋釁滋事被警方依法分別行政拘留10天和5天。

綜合施策,完善環境,順應時代發展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張麗梅認為,共用單車出現的問題,是城市發展的階段性問題,通過制度建設、完善設施、行為規範是可以解決的。

近日,已在深圳投放互聯網自行車的4家企業發表聯合聲明,將加強行業自律,配備與投放規模相匹配的停放秩序管理團隊,加強與商業、辦公等非公共區域管理主體的溝通,設置停放區域,做好停放秩序的管理工作。

“發展互聯網+,大力推廣自行車,這是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行為,值得肯定。但在此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既給我們敲了警鐘、提出課題,也給我們一個提升社會管理水準的寶貴契機。”張寶義告訴記者。

共用單車的出現,為城市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不僅方便市民出行,而且有利於改善環境,降低碳排放。張麗梅等建議,政府部門應採取積極措施,順應這種對環保和經濟都有益處的新鮮事物的發展,把好事辦好。

天津京秀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王京濤表示,共用單車運營中一大難題就是路權問題。目前隨著機動車增加,主幹道上的自行車專用道逐漸被改為機動車道,建議政府尊重自行車的路權,整改、新設自行車專用道。

企業應建立完善信用積分系統,設置信用制度來激勵使用者規範騎行,同時對身邊的不文明行為監督舉報。對於隨意停放、破壞單車的行為,應納入共用單車平臺的信用指數及誠信體系,剝奪其對共用單車的使用權。

政府和企業都要加強共用單車正確使用方法的宣傳力度,不斷提升全民整體素質,避免部分市民採用相對野蠻的方式獲取公共服務。同時,相關部門應嚴厲打擊不法分子偷車、毀車等行為,加強震懾作用。

完善法律法規,堵塞管理漏洞

3月3日,成都市交委、公安局、城管委聯合正式發佈《成都市關於鼓勵共用單車發展的試行意見》,明確全體市民而不僅僅是使用者,都要愛護共用單車和停放設施等公私財物,違法將被追責。這是我國省會城市出臺的第一個共用單車管理辦法。

據瞭解,上海市共用單車標準正在制定,預計年中施行。北京市交通部門也表示,共用單車管理辦法有望年內出臺。

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共用單車的管理必將日益規範,不文明行為的成本也會大為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城市裡的騎行風景將會更美。

東莞普法 ∣讓法治成為信仰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