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探討|國家審計如何通過精准審計促進精准扶貧?

精准扶貧是當前我國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而國家審計通過對扶貧資金管理使用和扶貧政策落實情況的審計監督,在精准扶貧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就國家審計如何通過精准審計促進精准扶貧,

探討國家審計促進精准扶貧的路徑。

圖片來自網路

扶貧審計的重點內容和環節

扶貧開發工作要找准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實招、在精准推進上下實功、在精准落地上見實效。相應地,扶貧審計要根據精准扶貧工作的特點,

確定好審計重點內容。

(一)扶貧對象識別的精准審計

目前,基層扶貧工作尚未與農村低保、新農保、醫療救助、危房改造、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等扶貧相關領域工作建立有效的銜接和協調機制,扶貧物件、救助物件的識別仍各有不同。扶貧審計應以精准識別扶貧對象為切入點,抓住“貧”和“准”兩個關鍵,結合財政供養資料、車輛登記資料、稅收繳納資料、工商登記資料、社保繳納資料等,

審查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核查扶貧人口底數是否清楚、精准,是否制定了扶貧物件實行動態管理及調整的制度辦法。

(二)扶貧專案選取的精准審計

近幾年的審計發現,部分地區扶貧專案選取不切實際,扶貧資金損失浪費、扶貧效果不理想等問題仍然突出。如在對J省的審計中發現,Y縣2013至2015年共收到省級扶貧資金近1億元,其中76%被用於建設標準化廠房後對外出租,

因市場飽和僅有62%的項目實現出租,3年僅取得收益247萬元,鄉鎮政府為兌現對貧困人口的分紅承諾,不得不另外使用財政資金分紅;S縣則因無合適的扶貧項目,使用2000余萬元扶貧資金購買該縣城建投資公司開發的商業門面房,計畫使用出租收入向貧困人口分紅,但因房地產市場低迷,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審計機關必須對扶貧項目實施全過程進行精准性、真實性、規範性跟蹤審計監督,
加大對扶貧開發專案建設和運營效果的審計力度,促進專案發揮實效。

重點審查扶貧開發專案是否嚴格按照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的原則,分別實施貧困村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項目,查看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增收脫貧專案是否準確,扶貧專案是否符合貧困地區及貧困戶實際,實施後貧困地區和貧困戶的狀況是否得到有效改善。

通過對扶貧專案的精准審計,用盡可能低的扶貧成本、盡可能快的扶貧速度和優良的扶貧品質推進扶貧項目的精准實施。

(三)扶貧資金使用的精准審計

審查是否建立涵蓋扶貧專案申報批復、建設管理、考核驗收、後續管理等全過程的扶貧資金管理辦法,以及資金管理辦法的實際執行情況。重點審查扶貧資金使用過程中是否存在騙取套取、擠佔挪用、損失浪費、用於“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等違法違規行為;扶貧專案實施過程中是否存在招投標不規範、偷工減料、利益回流等問題;核查扶貧資金在財政以及主管部門是否有滯留現象,分析是違法違規還是由於體制機制問題造成的。同時,正確把握扶貧攻堅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對扶貧專案立項審批、資金撥付、資金投入使用等全過程進行跟蹤監管,為扶貧專案裝上“安全鎖”和“防盜門”。

(四)扶貧效果評價的精准審計

要大力整合審計資源,針對脫貧目標完成、資金使用績效、專案運行情況等方面,積極開展扶貧專案的績效審計,對扶貧脫貧的真實性、完整性、可持續性和協調性、公平性等進行客觀評價。同時,必須強化扶貧審計整改落實,堅持“邊審計、邊整改,邊規範、邊提高”的原則,對一般性問題及時指出,即知即改;對重要問題提出明確的整改意見,限期整改;對嚴重違法違紀問題及時移交相關部門嚴肅處理,依法依規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及時跟蹤整改措施的具體落實情況,確保扶貧審計成效精准。

大資料審計為精准扶貧提供新思路

新常態下,大資料審計為審計全覆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扶貧審計要充分發揮電腦審計優勢,踐行“資料先行”理念,通過大資料全面分析,把握總體,明確方向,有重點地延伸專案和資金,切實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

(一)踐行“資料先行”理念,創新審計組織方式

在新形勢下,針對扶貧開發項目瑣碎、資金分散、延伸審計工作量大等困難,要逐步改變以往投入大量審計人員直接現場審計的模式,積極探索以電腦審計為代表的非現場審計方式,提高審計工作效率。首先,資料先行,集中分析:先獲取被審計單位相關資料,組織電腦審計力量集中分析,快速鎖定疑點,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資料分析的深度和精度,提高線索篩選的準確率。其次,分散核查、重點突破:在資料分析發現疑點的基礎上,單獨派小組開展重點審計,通過內查外調、個別談話等方式,取得相關證據。最後,由點及面,擴大成果:對於分散核查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共性或可複製的違規行為,組織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的排查,擴大審計成果。

(二)創新審計線索挖掘思路,加大對問題線索的資料分析力度

要發揮大資料分析查處違法違規問題線索的優勢,不僅要發揮傳統資料庫審計的優勢,更要緊跟大資料、智慧城市等發展形勢,創新非結構化資料的應用分析能力,將違法違規行為特徵向資料特徵轉換,利用稅收、工商、財政等資料儲備開展關聯分析,進行多維度、多角度資料採擷分析,深挖不同資料之間的關聯關係,轉化為問題線索。如在對J省的審計中,審計人員通過對財政一體化系統資料、扶貧專案備案系統以及扶貧人口建檔立卡等資料進行關聯分析,結合現場核查發現,G縣農村商業銀行通過編制虛假貸款台賬和還款票據等方式,虛增扶貧小額貸款發放額,套取巨額扶貧小額貸款財政貼息及獎勵資金,取得了較好的審計效果。

(三)查處違法違規問題與推動完善體制機制並重

扶貧審計不僅要堅持問題導向,還要關注審計過程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著力揭示阻礙政策措施落實、制約資金整合的體制性障礙和制度性缺陷,關注致貧原因和幫扶措施錯位,反映由於責任不落實、機制不完善、方法不恰當等原因導致的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從審計視角深入分析影響扶貧領域改革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分析制約和阻礙政策落實、簡政放權、政府職能轉變、提高績效等體制機制性問題,總結審計過程中發現的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好方法、好經驗,積極提出對策建議,促進完善機制制度,構建精准扶貧的長效機制。

提升精准扶貧審計的相關建議

(一)建立統一的資料分析經驗方法庫

扶貧審計作為當前一段時期審計工作的重點任務,建議建立全國統一的資料分析經驗方法庫,根據各地審計機關的審計實踐不斷補充完善,並相互分享,提高審計全覆蓋的品質和水準。對於缺乏審計經驗的專案,可以通過對專案的區域分佈、資金量、專案單位、歷年來相關部門檢查情況等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確定需要抽審的地區,實施有重點的全覆蓋。

(二)提高資料品質

扶貧工作主要依靠鄉鎮政府和村委會組織具體實施,基層單位普遍基礎管理薄弱,導致扶貧資料品質不高、資料缺失、更新不及時,給扶貧審計的資料分析帶來影響。審計實踐中很少將資料品質作為審計發現問題加以指出,這一方面不利於被審計單位提升資料品質,另一方面也消耗了審計人員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資料分析前的清理和轉換。對此,建議扶貧主管部門重視資訊化建設和對基層工作人員的培訓,將資訊化建設作為扶貧工作的考核內容之一,雙管齊下提升資料品質。

(三)統籌整合扶貧資金與其他專項資金

扶貧資金尚未與低保、社會救助等專項資金有效銜接,常常導致審計人員在處理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的矛盾時難以把握,如扶貧物件和社會救助物件應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社會救助物件不一定全部都符合扶貧物件的要求,但基層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把社會救助物件納入扶貧物件的範圍,審計在發現此類問題時如依法依規收回資金則陷入兩難境地。因此,建議破除部門壁壘,將扶貧資金、社會救助資金等相似的專項資金加以統籌整合,既有利於審計工作的開展,也便於提高財政資金的配置效率,形成精准扶貧的合力。(段超 黃曉勇 朱靖翔)

分析是違法違規還是由於體制機制問題造成的。同時,正確把握扶貧攻堅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對扶貧專案立項審批、資金撥付、資金投入使用等全過程進行跟蹤監管,為扶貧專案裝上“安全鎖”和“防盜門”。

(四)扶貧效果評價的精准審計

要大力整合審計資源,針對脫貧目標完成、資金使用績效、專案運行情況等方面,積極開展扶貧專案的績效審計,對扶貧脫貧的真實性、完整性、可持續性和協調性、公平性等進行客觀評價。同時,必須強化扶貧審計整改落實,堅持“邊審計、邊整改,邊規範、邊提高”的原則,對一般性問題及時指出,即知即改;對重要問題提出明確的整改意見,限期整改;對嚴重違法違紀問題及時移交相關部門嚴肅處理,依法依規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及時跟蹤整改措施的具體落實情況,確保扶貧審計成效精准。

大資料審計為精准扶貧提供新思路

新常態下,大資料審計為審計全覆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扶貧審計要充分發揮電腦審計優勢,踐行“資料先行”理念,通過大資料全面分析,把握總體,明確方向,有重點地延伸專案和資金,切實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

(一)踐行“資料先行”理念,創新審計組織方式

在新形勢下,針對扶貧開發項目瑣碎、資金分散、延伸審計工作量大等困難,要逐步改變以往投入大量審計人員直接現場審計的模式,積極探索以電腦審計為代表的非現場審計方式,提高審計工作效率。首先,資料先行,集中分析:先獲取被審計單位相關資料,組織電腦審計力量集中分析,快速鎖定疑點,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資料分析的深度和精度,提高線索篩選的準確率。其次,分散核查、重點突破:在資料分析發現疑點的基礎上,單獨派小組開展重點審計,通過內查外調、個別談話等方式,取得相關證據。最後,由點及面,擴大成果:對於分散核查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共性或可複製的違規行為,組織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的排查,擴大審計成果。

(二)創新審計線索挖掘思路,加大對問題線索的資料分析力度

要發揮大資料分析查處違法違規問題線索的優勢,不僅要發揮傳統資料庫審計的優勢,更要緊跟大資料、智慧城市等發展形勢,創新非結構化資料的應用分析能力,將違法違規行為特徵向資料特徵轉換,利用稅收、工商、財政等資料儲備開展關聯分析,進行多維度、多角度資料採擷分析,深挖不同資料之間的關聯關係,轉化為問題線索。如在對J省的審計中,審計人員通過對財政一體化系統資料、扶貧專案備案系統以及扶貧人口建檔立卡等資料進行關聯分析,結合現場核查發現,G縣農村商業銀行通過編制虛假貸款台賬和還款票據等方式,虛增扶貧小額貸款發放額,套取巨額扶貧小額貸款財政貼息及獎勵資金,取得了較好的審計效果。

(三)查處違法違規問題與推動完善體制機制並重

扶貧審計不僅要堅持問題導向,還要關注審計過程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著力揭示阻礙政策措施落實、制約資金整合的體制性障礙和制度性缺陷,關注致貧原因和幫扶措施錯位,反映由於責任不落實、機制不完善、方法不恰當等原因導致的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從審計視角深入分析影響扶貧領域改革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分析制約和阻礙政策落實、簡政放權、政府職能轉變、提高績效等體制機制性問題,總結審計過程中發現的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好方法、好經驗,積極提出對策建議,促進完善機制制度,構建精准扶貧的長效機制。

提升精准扶貧審計的相關建議

(一)建立統一的資料分析經驗方法庫

扶貧審計作為當前一段時期審計工作的重點任務,建議建立全國統一的資料分析經驗方法庫,根據各地審計機關的審計實踐不斷補充完善,並相互分享,提高審計全覆蓋的品質和水準。對於缺乏審計經驗的專案,可以通過對專案的區域分佈、資金量、專案單位、歷年來相關部門檢查情況等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確定需要抽審的地區,實施有重點的全覆蓋。

(二)提高資料品質

扶貧工作主要依靠鄉鎮政府和村委會組織具體實施,基層單位普遍基礎管理薄弱,導致扶貧資料品質不高、資料缺失、更新不及時,給扶貧審計的資料分析帶來影響。審計實踐中很少將資料品質作為審計發現問題加以指出,這一方面不利於被審計單位提升資料品質,另一方面也消耗了審計人員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資料分析前的清理和轉換。對此,建議扶貧主管部門重視資訊化建設和對基層工作人員的培訓,將資訊化建設作為扶貧工作的考核內容之一,雙管齊下提升資料品質。

(三)統籌整合扶貧資金與其他專項資金

扶貧資金尚未與低保、社會救助等專項資金有效銜接,常常導致審計人員在處理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的矛盾時難以把握,如扶貧物件和社會救助物件應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社會救助物件不一定全部都符合扶貧物件的要求,但基層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把社會救助物件納入扶貧物件的範圍,審計在發現此類問題時如依法依規收回資金則陷入兩難境地。因此,建議破除部門壁壘,將扶貧資金、社會救助資金等相似的專項資金加以統籌整合,既有利於審計工作的開展,也便於提高財政資金的配置效率,形成精准扶貧的合力。(段超 黃曉勇 朱靖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