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太空加油技術”成功,俄羅斯卻還在為拒售空中加油機懊悔

據新華社消息,今日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向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第一次在軌太空推進劑補加(俗稱“太空加油”),獲得圓滿成功。由位於西安航太基地的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六院801所研製團隊自主研發的壓氣機、浮動斷接器等“太空加油”核心技術及關鍵設備——“超級加油槍”,

在此次“太空加油”過程中表現完美。

太空燃料補給

我們知道,在太空中給空間站或飛船補充燃料,要比軍用飛機在空中加油難得多。自前蘇聯建造的“和平”號空間站墜毀以後,

俄羅斯再也沒有能力獨立建造空間站或是空間實驗室,只能以配角身份參加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項目,當然也就沒有進行“太空加油”的機會。而當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百般阻撓我國參與國際空間站項目,也間接促進了我國獨立自主太空技術的快速發展。

太空補給示意

我們知道任何太空技術的發展,實際上作為技術儲備都可以直接促進軍事能力的提升,而未來國際社會防務領域關注的焦點,也是誰將佔領太空的制高點。如今眼看著我國的太空技術已經遠遠超越俄羅斯和歐洲,直逼美國,俄羅斯卻還在為當年的失誤懊悔不已。

伊爾-78加油機

原來,在當年我國因空軍建設發展,急需大型空中加油機,便向俄羅斯提出採購“伊爾-78”加油機,而俄羅斯正苦於沒有資金恢復“伊爾-78”生產線,於是雙方簽訂了合約,中方預先支付了合同款項,俄羅斯則用這筆資金恢復了加油機生產線。然而,就在我國等待接收“伊爾-78”的時候,俄羅斯卻聲稱與中國簽訂的合同金額不足以支付規定數量的加油機,

需要中方加價。對此,我國斷然拒絕,並從烏克蘭購買了3架改造升級的伊爾-78。這件事,在當年對俄羅斯不算什麼,因為俄方聲稱:中國離不開俄羅斯的加油機,烏克蘭只有3架以後不可能再賣了。可是,沒想到隨著中國運-20運輸機的服役,中國已經有自己的良好加油機平臺,不必仰賴俄羅斯。更沒想到,中國的太空技術竟然也進步如此神速,
不僅自建空間站,並且解決了在軌太空燃料補給這一世界難題。

太空補給

“太空加油”過程複雜,分為29個步驟,每步都需要精細控制,整個補加過程要持續幾天。我國的“太空加油”採用的是無增壓氣體損耗的氣體回用法。這種方法系統設計難度較大,但是氣體資源利用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