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新出爐的中國心血管病死亡地圖

解放軍306醫院,保健辦,轉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大學和昆明科技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聯合發佈的“中國心血管病死亡地圖”濃度與冠心病和腦血管病死亡呈正相關,

其中東北和華北的燃煤量、PM2.5 濃度均高於其他地區。空氣中的粉塵和有害氣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不僅會加重呼吸系統負擔,也嚴重影響心血管系統的功能,破壞心血管內皮功能,促進動 脈粥樣硬化和心梗的發生。

此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 2010)中的中國資料,

分析了歸因於室外空氣污染的各種相關疾病死亡人數。結果發現:霧霾造成的心腦血管重大疾病的威脅,要高於肺癌。

同時,受氣候和飲食習慣影響,北方人多喜高鹽、高脂、高糖飲食。由於戶外寒冷,居民活動少、有氧消耗少,

北方人更易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比例較高。肥胖和“三高”均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加速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目前,心腦血管疾病呈現年輕化的問題,在我國,每年死于肺癌的患者是70多萬,而死於心血管疾病是300多萬。

著名心血管疾病教育專家洪昭光介紹,醫療界形成共識:人的健康長壽15%取決於遺傳,10%取決於社會條件,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自然環境,

而60%取決於其生活方式。

儘管環境因素不可能控制,但如果把其中占比百分之六十的生活習慣調整好,對疾病的控制絕對沒有問題。要知道,血管有多健康,生命就有多長。

預防疾病有四大手段

萬幸的是,心腦血管疾病均屬於可以預防的疾病,這要從導致疾病的四大危險因素入手。

第一,預防超重和肥胖。有研究對 11 萬餘名女性進行了長達 16 年的隨訪,發現體重超標是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膳食中飽和脂肪酸及鈉攝入與腦卒中呈正相關,是人群腦卒中病死率的主要決定因素。

一般而言,脂肪攝入以每天不超過 50 克為宜,且飽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過高。

第二,避免蛋白質缺乏。曾經有調查表明,動物蛋白可以抑制腦卒中的發生,

但肉類吃太多,也會導致脂肪攝入過量,並加重腎臟負擔。因此,老年人每天每 千克體重攝入蛋白質以 1.2~1.5 克為宜,其中以優質蛋白質如魚、蛋、奶類、瘦肉、豆製品為主,食用魚類蛋白、大豆蛋白等還可降低腦卒中發病率。

第三,補充膳食纖維。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可預防高血壓、降低腦卒中風險。提倡多食用穀類食物、粗雜糧,每天多吃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纖維較高的食物。糖果等甜食要少吃。

第四,低鹽飲食。以往調查均顯示,中國高血壓患病率北方高於南方;而這次出爐的“地圖”表明,湖廣和重慶地區高血壓死亡率明顯升高,這與人們喜辛辣、高鹽飲食,導致高血壓發病率上升有關。

我國膳食指南提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小於 6 克。1 克食鹽大約是一個牙膏蓋的量。從心腦血管病預防角度來說,人們的飲食還是要儘量清淡一些,逐漸減少食鹽用量,直到不特意在食物中加鹽。

此外,心腦血管疾病與空氣污染、工作緊張、生活不規律和內分泌調節等因素都有一定關係。我們應該結合自身情況,合理調整生活方式。

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隨著非核心功能人口轉移到雄安新城,北京核心區的交通擁堵、霧霾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大片綠地和與首都地位相匹配的文化、藝術、體育建築將拔地而起,就學、就醫矛盾將大為緩解,人民生活幸福指數顯著提高。

想把握時機,不如先鍛煉好身體。

糖果等甜食要少吃。

第四,低鹽飲食。以往調查均顯示,中國高血壓患病率北方高於南方;而這次出爐的“地圖”表明,湖廣和重慶地區高血壓死亡率明顯升高,這與人們喜辛辣、高鹽飲食,導致高血壓發病率上升有關。

我國膳食指南提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小於 6 克。1 克食鹽大約是一個牙膏蓋的量。從心腦血管病預防角度來說,人們的飲食還是要儘量清淡一些,逐漸減少食鹽用量,直到不特意在食物中加鹽。

此外,心腦血管疾病與空氣污染、工作緊張、生活不規律和內分泌調節等因素都有一定關係。我們應該結合自身情況,合理調整生活方式。

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隨著非核心功能人口轉移到雄安新城,北京核心區的交通擁堵、霧霾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大片綠地和與首都地位相匹配的文化、藝術、體育建築將拔地而起,就學、就醫矛盾將大為緩解,人民生活幸福指數顯著提高。

想把握時機,不如先鍛煉好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