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地球房子買不起?MIT研發了一款移動3D印表機,準備給你在火星上建一套房

ilieyun)】4月29日報導(編譯:田小雪)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個全新的數位建設機台。

粗略看上去,這一機台的外形和它的名字一樣彆扭。如上圖所示,這款產品最底部的裝置就像裝有坦克履帶的探測車一樣,上面有兩隻機械手臂,手臂的末端還裝有噴嘴。另外,在裝置的尾部還有一個平臺拖車,上面放著兩個大型金屬箱子。

其實說到底,這款產品的實質就是一個巨型的移動3D印表機。其研發團隊認為,這一系統能夠切實給建築行業帶來變革。

目前它還只能在地球上運作,但在不久的將來很有可能會發展到其他星球上去。

說實話,利用3D列印技術來建造房子,並不是什麼新鮮理念。之前也有很多人嘗試過,而且都或多或少取得了成功。比如說,就在上個月,來自三藩市的3D列印初創企業Apis Cor,成功在24小時之內列印出了一棟占地37平方米的房子,可見3D列印這一技術的運用範圍已經越來越廣泛。

而麻省理工的這個項目之所以能夠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主要就是因為它摒棄了傳統的模組化做法,通過一個完整的系統在一系列連貫的動作下完成了建築物的3D列印。

與那些傳統的3D印表機相比,這款產品能夠借助長長的機械手臂突破一些限制。另外,其中一隻手臂的末端還裝有一隻更為精確的手臂,以便提高所有操作和控制的精確度。這樣一來,這一系統的建築空間就能更大,

不像傳統3D印表機那樣受到列印床規格的限制。

該研究團隊從2011年就開始研發這個項目了,這麼些年來已經完成了好幾個產品原型。他們通過一則YouTube視頻來對這款產品進行了介紹,在視頻中,該產品利用泡沫和混凝土的混合物列印了一個12英尺高的圓屋頂。在保證結構堅固性的基礎之上,它還留有一定的空間,以便在結構內部嵌入電線或者管道。

Steven Keating是一位近期剛畢業的機械工程博士生,

他為這一專案撰寫了一篇文章,已于本周正式刊登在了知名學術期刊《Science Robotics》上。在文章中,Keating熱情滿滿地介紹了他們團隊的最高目標,就是把這款誕生于麻省理工實驗室內的3D印表機送到火星上去,到時候整個建築過程耗費的時間將會縮短到幾秒鐘。除了縮短建築時間,這款產品還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築成本。

他解釋說,最開始想要設計這一項目,就是希望推出一種帶有明顯生物特徵的機器和結構。因為現階段,在機器人產品中融入生物特徵這一做法非常流行。這一系統是可以進行程式設計操作的,通過一個按鈕就能直接開始列印。不過,如果將來它想要在南極或者火星這種極端環境下3D列印建築,還是需要實現完全自動化的。

Keating解釋說:“未來,我們對這一項目的期待,就是研發完全自動化的系統,讓它實現自給自足。就像大樹能夠自行收集能量一樣,我們也正在努力地完善各方面設計,希望這一機台未來能夠自行集聚能量。目前,這一系統已經能夠收集並且使用當地的一些材料,而且我們也通過光電能展示了這一集聚過程。”

這一系統內安裝了不同種類的感測器,能夠根據光線和天氣等環境因素來個性化定制列印建築的過程,並且能夠直接將印表機的周邊環境當作建築結構的基礎。另外,Keating在文章中還表示,將來他們還會利用藍藻細菌等能夠自動適應不同環境的有機生物材料,來實現牆壁的3D列印,為實現研發生物結構這一初始目標做出進一步的努力。

在Keating看來,這個機器更像是一個平臺,而非簡單的3D印表機。按照研究團隊的計畫,他們希望設計出一個功能豐富的自動化系統,在3D列印的基礎之上增加挖掘和研磨的功能。

雖然有不少人認為他們的目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但是Keating卻信心十足。他堅信,用不了多久,這一系統就能夠投入現實使用,列印出貨真價實的建築。

他補充說道:“我個人認為,在接下來幾年中這一產品就能夠普及開來。人們將會看到更多由泡沫生物材料打造出來的建築。雖然在未來的五年中,它還不能直接造出可供人類居住的房子,但是肯定能夠造出其他用途的建築結構。”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305175

還是需要實現完全自動化的。

Keating解釋說:“未來,我們對這一項目的期待,就是研發完全自動化的系統,讓它實現自給自足。就像大樹能夠自行收集能量一樣,我們也正在努力地完善各方面設計,希望這一機台未來能夠自行集聚能量。目前,這一系統已經能夠收集並且使用當地的一些材料,而且我們也通過光電能展示了這一集聚過程。”

這一系統內安裝了不同種類的感測器,能夠根據光線和天氣等環境因素來個性化定制列印建築的過程,並且能夠直接將印表機的周邊環境當作建築結構的基礎。另外,Keating在文章中還表示,將來他們還會利用藍藻細菌等能夠自動適應不同環境的有機生物材料,來實現牆壁的3D列印,為實現研發生物結構這一初始目標做出進一步的努力。

在Keating看來,這個機器更像是一個平臺,而非簡單的3D印表機。按照研究團隊的計畫,他們希望設計出一個功能豐富的自動化系統,在3D列印的基礎之上增加挖掘和研磨的功能。

雖然有不少人認為他們的目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但是Keating卻信心十足。他堅信,用不了多久,這一系統就能夠投入現實使用,列印出貨真價實的建築。

他補充說道:“我個人認為,在接下來幾年中這一產品就能夠普及開來。人們將會看到更多由泡沫生物材料打造出來的建築。雖然在未來的五年中,它還不能直接造出可供人類居住的房子,但是肯定能夠造出其他用途的建築結構。”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30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