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民日報:“稿來稿去”搞壞文風

“稿來稿去”主要有兩種表現:一是沒有稿子講不了話、發不了言,

即使一個主持詞、一次即席講話也需請人捉刀;二是稿子改來改去,不到講的那天不定稿,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但並沒有實質進展,到頭來也沒幾句讓人記住的話。

“稿來稿去”之所以可能搞壞文風,根源在於明哲保身、缺乏擔當,不敢講自家話,總想通過“稿來稿去”保全自己。脫了稿子,怕言多有失,怕臨場發揮出錯,怕語無倫次出醜,怕邏輯不嚴丟臉。於是,出言過度謹慎,

凡言必稿,甚至句句查明出處才敢開口。

在機關工作過的人大多知道一個專用詞,叫“推稿子”。稿子推來推去,經手人一個又一個,修改關一道又一道,看似沒有差錯,實則少了靈氣,多了匠氣;少了棱角,多了圓通;少了真知灼見,多了大話空話。更有甚者,要稿子卻不出思路,不列提綱,不給意見,結果就出現了一種尷尬現象:“一稿二稿,搞了白搞;三稿四稿,剛剛起跑;五稿六稿,還要再搞;七稿八稿,

搞了再搞;九稿十稿,回到一稿。”

葉聖陶有言:“寫文章就是說話,也就是想心事。”如果說的都不是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話,何談改文風。所以難怪很多書面講話大家都不愛聽,而即興發言或脫稿講話卻能引起聽眾的興趣,讓人入耳入心。

文風之變,不妨從糾正“稿來稿去”深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