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夏季補陽,祛濕寒,這幾個穴位讓你一步到位

1、太沖穴位

太沖穴位於在足背第1、2蹠骨間,蹠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中。

按摩時取坐位,用拇指沿第1、2蹠骨間從前向後推按,當有骨性阻擋且有凹陷的地方就是太沖穴,用拇指點揉2~3分鐘。

2、關元穴

此穴在我們的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是一種具有很好養生以及強健身體功效的穴位。

長期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

能夠有效的調理氣血,並且對於補腎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一般情況下,如果是使用艾灸條進行,時間應該控制在10~15分鐘左右;如果是用火罐進行艾灸,那麼時間可以稍微的進行延長,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

3、人體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闕

神闕,

俗稱的“肚臍眼”。古往今來,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闕的保養,稱神闕為人體 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本穴宜灸而禁針刺,能溫通元陽、復蘇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血。對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還有提高免疫力、調節臟腑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

4、合谷穴

中醫方面認為,這個穴位是大腸經的一個總開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臉部的皮膚出現了紅血絲,那麼可以在合谷穴進行艾灸,能夠起到非常好的緩解作用。合穀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濁以及疏通氣血的作用。但是,如果是一些體質比較差或者是懷有身孕的女性,那麼在進行這個穴位艾灸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最好能夠禁止使用。

此穴的取穴方法主要就是將一隻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對著另一隻手的虎口,

然後屈曲按下,指尖的位置就是合穀穴了。十天為一個療程,每天進行大約10~15分鐘左右,直到穴道微微發紅就可以停止了,每天進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