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浮水墩,400多年前陷於海底七十二村莊的遺存及“曲口”蠔

浮水墩,400多年前陷於海底七十二村莊的遺存及“曲口”蠔

西元1605年的大地震加上海嘯,現為海南島東北方向的三江鎮、演豐鎮曲口、北港、文昌鎮前一帶的包括下田村在內的72個村莊傾刻間全都陷於海底,只剩下田村的石墩。從曲口墟坐渡船去鋪前碼頭,經過此墩,不免回望一下。昔日的72個村莊,剩下田村這石墩,在海內隨著海水波動時而淹沒時而浮現,當地人稱作浮水墩。

現曲口村委會的後塘村、下廠村面臨陷海區域,近鄰的村民一代一代的默念祀禱著400多年前的先民,同時也靠著這片陷海養家糊口。陷海的面積約2平方公里,海水平穩浪濤不大適合多種類的海產品生長,漲潮時帶來許多魚類、貝類,退潮時在灘塗上是抓小魚小蝦拾貝殼的好機會。陷海處於海水淡水交匯處,

三江流水、珠溪河流水等都匯入此處,使得陷海的水質適中,咸淡相宜,水溫平均保持在17至24度,江河水不斷地流來,各種微生物多,海底也不深,適宜海產品捕撈及養殖。所以,演豐、曲口的海鮮品質味道冠譽半個海南。

值得誇獎的是曲口蠔。不知哪年開始,

曲口一帶的漁民在海底村莊頂上養殖著蠔。由於陷海水質好,處在半淡鹹水質,水溫適合,微生物多,營養豐富。因此,曲口的蠔肉又肥又大,肉質又比別處的蠔肉硬,滑爽,所以曲口蠔的買價比島內任一地方都高,有時還供不應求。今年與去年,曲口蠔產量都高,蠔肉的當地市價仍維持50元一斤。蠔販子來曲口收購蠔是以串來計算的,一串蠔80元,每一串蠔即包殼也是50元,蠔販子整串買回去,
還要自己把殼撬開,一般每一串都有十幾個蠔,撬開後的每串蠔肉有1.5斤左右,最高有2.3斤。蠔商賣的蠔肉一般都是每斤60元以上,所以蠔販子買賣串串生蠔還是很賺錢的。閒聊中,村民說:在生蠔季節,有個蠔商,每天都來曲口買400串,現金20000元,可見,曲口蠔還是有口碑的。

又肥又大又滑爽的蠔肉,三個蠔肉就一碗。

3月9日,陰天,是曲口後塘村的公期,在飯桌上,我們一邊吃著蠔肉一邊與村民聊天,詢問蠔是怎樣養的,他們說蠔種來自廣西金洲。飼養不需要任何飼料。蠔是附在岩石上製造、形成的礁狀物。先前養蠔是在陷海中埋入石柱,小蠔隨海水漂流粘在石柱,待蠔自然大之後才去采,由於石柱體積小,這樣產量低,采蠔工也大。現今是在陷海區立石柱,在石柱間綁一支2米長的竹杆,間隔吊上串串蠔種,讓其自然吸收海水中的微生物,竹杆上吊的串串蠔也很講究,吊得太低,蠔容易吸收沙或泥,蠔肉的味道就不好吃了。所以串串蠔吊的位置離泥沙高約1米,這樣海水發生混濁時也不會被蠔張開時吸進去。埋在陷海中的石柱截面積為10×10釐米,長1.3~1.7米,竹杆一般2米長。我們又問所需的蠔種來自哪裡,是海裡撈的嗎,他們說不是,是從廣西金洲那裡買來的,因為那裡的蠔種很適應陷海的養殖,我們養殖的蠔不需要任何飼料,蠔的長大靠的是自己吸收水中的多種微生物。

後塘村的公期,陰天小雨。

後塘村一角,可見有一個大大的水塘。其實後塘村早期叫蓮塘村,估計不種蓮了或稱作蓮塘村的村莊太多了,故而改名。

每次到曲口墟,我們都會走在後塘村邊,觀看陷海中不遠的浮水墩,村民說那個浮水墩就是陷於海底的下田村遺存,下田村僅剩下這個墩,整個七十二村莊也僅剩下這個墩。今天是陰天,我們看到這個墩,好象見到先民站在墩上哭泣。我們見到,在浮水墎近處立著許多杆,村民說立杆的位置就是養蠔的地方。我也看到有些地方是用兩條打叉的竹杆代替石柱,估計是為了節省成本,要是風浪大的話,竹杆是會連根拔掉的,這樣,掛在竹杆上的串串生蠔就會隨水到處漂流。

養蠔,年景好的話,漁民收入就多,年景不好,風浪過大,水質渾濁死蠔多,收入過減,日子就不好過。也希望漁民好好保護這片海,機帆船不能過多的使用,造成柴油味多,蠔肉變味。

陷海、小船、浮水墩、下田村遺存

這就是掛著養殖的蠔,可見有些壞了。

現今是在陷海區立石柱,在石柱間綁一支2米長的竹杆,間隔吊上串串蠔種,讓其自然吸收海水中的微生物,竹杆上吊的串串蠔也很講究,吊得太低,蠔容易吸收沙或泥,蠔肉的味道就不好吃了。所以串串蠔吊的位置離泥沙高約1米,這樣海水發生混濁時也不會被蠔張開時吸進去。埋在陷海中的石柱截面積為10×10釐米,長1.3~1.7米,竹杆一般2米長。我們又問所需的蠔種來自哪裡,是海裡撈的嗎,他們說不是,是從廣西金洲那裡買來的,因為那裡的蠔種很適應陷海的養殖,我們養殖的蠔不需要任何飼料,蠔的長大靠的是自己吸收水中的多種微生物。

後塘村的公期,陰天小雨。

後塘村一角,可見有一個大大的水塘。其實後塘村早期叫蓮塘村,估計不種蓮了或稱作蓮塘村的村莊太多了,故而改名。

每次到曲口墟,我們都會走在後塘村邊,觀看陷海中不遠的浮水墩,村民說那個浮水墩就是陷於海底的下田村遺存,下田村僅剩下這個墩,整個七十二村莊也僅剩下這個墩。今天是陰天,我們看到這個墩,好象見到先民站在墩上哭泣。我們見到,在浮水墎近處立著許多杆,村民說立杆的位置就是養蠔的地方。我也看到有些地方是用兩條打叉的竹杆代替石柱,估計是為了節省成本,要是風浪大的話,竹杆是會連根拔掉的,這樣,掛在竹杆上的串串生蠔就會隨水到處漂流。

養蠔,年景好的話,漁民收入就多,年景不好,風浪過大,水質渾濁死蠔多,收入過減,日子就不好過。也希望漁民好好保護這片海,機帆船不能過多的使用,造成柴油味多,蠔肉變味。

陷海、小船、浮水墩、下田村遺存

這就是掛著養殖的蠔,可見有些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