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五一”小長假外出各種浪,這幾個健康錦囊一定要收好!

五一假期開始了,

喜歡遊玩的市民早已準備好

“上山下海”、自駕、賞花、騎行……

外出遊玩,肯定會遇到各種情況

這份健康錦囊請收好!

“上山”的朋友要注意

春季潮濕多雨,蚊蟲和細菌氾濫,外出遊玩時應避免飲用生水和吃不衛生的食物。雨具是春季出門的必備物品,登山的朋友應備好急救藥品,如速效傷風膠囊,

六神丸,腸胃藥,暈車藥,創可貼,雲南白藥,止血繃帶,紫藥水等,以便在發生摔傷、碰傷、扭傷時派上用場。蛇蟲出沒的季節還要帶上蛇藥。

登山的朋友最好帶一雙鞋底溝紋深一些的登山鞋,免得打滑,並且最好是高幫的,可以護住腳踝,下雨不會濕到裡面。穿鮮豔好洗些的衣服。山裡樹密,很容易掉隊,衣服鮮豔容易發現。最好準備一根登山杖。下山時身體前傾,容易摔倒,下雨山路濕滑有杖支撐保險係數高多了。

如果遇到野獸什麼的可以當武器。

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急救中心 主任醫師李曉紅:

有心絞痛,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不穩定的時候不能爬山,還有體重過大的人爬山要謹慎,因為爬山給骨關節的刺激比較大,另外,習慣久坐的人,比如從事辦公室工作的人員,沒有運動經歷的,爬山也要遵循適量、適宜的強度這樣一個原則。

健康錦囊

旅遊途中登山、上下石階或在不平路面上行走踩空時,

可引起膝部和踝部扭傷,若摔倒時手部著地,還可併發腕部扭傷。受傷部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腫脹、皮膚青紫或淤斑,以及關節活動障礙等。不少傷者因求愈心切,往往採取立即走路活動或用力按摩、搓揉等措施,結果適得其反,加重了病情。

正確的處理方法:靜養,受傷部位儘量減少活動,避免負重,抬高患肢(手或腳),以促進靜脈回流,

改善局部血液迴圈,減輕水腫。勿揉搓、按摩或熱敷傷處,以免加重出血,使傷處疼痛腫脹加劇;必要時,最好取消當日的行程。傷後應儘快進行局部冷敷,譬如用乾淨的布將冷飲包起來壓在受傷處,或將冰的礦泉水壓在患處,按壓至少30分鐘,可以減輕皮下出血。

此外,由於有些扭傷與骨折、骨裂難以區別,如感到受傷程度較重時,應早去醫院診治。

登山時崴腳也是常有的事,

忍痛繼續走或按摩都是錯誤的處理方法,因為這樣做會加速扭傷處血液迴圈,不利於恢復。

正確的處理方法:冷敷20-30分鐘,不要再活動,72小時之後再熱敷或塗搽藥物。

“下海”的朋友要注意

很多去戲水的人認為,游泳時只要穿著泳衣、人長時間待在水中,就不用太擔心防曬問題,因此游泳前多是簡單做一些防曬處理就匆忙下水了,個別人甚至根本不塗抹防曬霜,便長時間泡在水中享受清涼。可沒想到,回家後很多人開始出現皮膚發紅、瘙癢等症狀,嚴重的還會起水泡、水腫,這實際上是急性日曬傷的表現。

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 譚德友:

到海邊遊玩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帶創可貼還要帶上胃藥、治拉肚子的(利特靈、黃連素)、清涼油(免得中暑),有其它病史的就自己多備些常用藥,帶藥不怕多,藥丸小也不占地方,不過打包時記得寫清品名以免吃錯藥。

特別提醒,過敏體質的人最好不要到海邊去旅遊。

健康錦囊

急性皮膚曬傷,可以及早用冰袋進行冰敷降溫處理,如果皮膚僅僅是曬紅、疼痛感不強的話,一般幾天後就會好轉。如果症狀較重,可以適當使用爐甘石洗劑;患者出現全身脫皮、劇烈燒灼感或瘙癢感、發燒、水泡等症狀時,應儘快去醫院皮膚科治療。

游泳常見的皮膚問題,包括游泳者癢疹、海泳者皮膚疹、水母咬傷、海膽刺傷、移行性幼蟲疹等。引發“海泳者皮膚疹”的原因,目前尚未證實,但通常是在離開海水數小時後,出現在泳衣遮蔽處,尤其是受壓迫的部位,如男性的臀部與腰部及女性的胸部,症狀包括局部紅色丘疹、膨疹或水泡,會有瘙癢與灼熱感。一般在持續7—10天后,會自然痊癒。

“游泳者癢疹”與水中的血吸蟲幼蟲有關,當你涉水而過或泡在水中時,血吸蟲的幼蟲會趁虛而入,進入暴露在泳衣外的皮膚,引起癢感、刺痛感或局部紅疹的現象,數小時後會消失,隔10~15小時後,於暴露位置會再度出現紅色疹子。治療方式以症狀治療為主。避免游泳者癢疹及海泳者皮膚疹,就是遊完泳馬上以清水沐浴、徹底清潔皮膚,並用毛巾擦乾身體。

賞花的朋友要注意

五一賞花也是市民出遊的好選擇,但一些花粉過敏症的市民,賞花會出現花粉過敏,常見的花粉過敏的原因是:春季晝夜溫差較大,皮脂的分泌時多時少,加上飛揚的柳絮、飄揚的花粉四處飛散,隱藏在空氣中,並隨空氣的流動到處飄散,很容易附著在人體皮膚表面、堵塞毛孔,如果不能及時清洗皮膚,就易引起皮膚過敏。

另外,春暖花開的季節,也是蜜蜂最繁忙的時候,賞花時儘量不要去碰蜜蜂,更不要去招惹馬蜂,不要用石頭砸或棍棒去捅馬蜂窩。若不慎觸動了蜂巢,應就地蹲下,待蜂群活動恢復正常後再離開。遭受蜂蜇應立即拔出毒刺然後用清水沖洗傷口並立即上醫院治療,切不可用手擠壓,以免毒液擴散。

健康錦囊

有些遊客過敏反應特別嚴重,那麼外出踏青賞花時一定要戴上口罩。遊客應儘量減少與致敏花粉的接觸;特別是在有風的天氣,更不宜長時間在戶外停留;儘量少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要隨便去聞花草;有過敏史的兒童不宜任其在草地、落葉很多的庭院或郊外長時間逗留玩耍。

為了防止意外情況,這些有過敏反應的遊客外出時最好準備脫敏藥物,外出踏青賞花郊遊時,要準備一些脫敏藥物,如開瑞坦等,遇到皮膚發癢、全身發熱、咳嗽、氣急等狀況時,如果症狀較輕,可自行口服抗過敏藥物,一旦出現較重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診治。如果實在不放心的話,出行前可以去醫院做個過敏原測試,看看是哪些過敏原會引起過敏,知道後就遠離這些過敏原。

“自駕游”的朋友要注意

一些剛買下新車的消費者都有計劃著駕車出遊,試試新車,如果駕駛新車上路一定要注意通風,預防新車“異味”的侵害。

自駕出行前,首先應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個全面瞭解,不要等出行的日子到了,突然發現身體不適,抱病前往。有條件的話,最好是在出行前進行一次身體檢查。如果沒有條件做健康檢查,起碼也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心中有數。否則,一旦病倒在外,缺醫少藥,人地兩疏,很容易貽誤病情。

健康錦囊

少服抗過敏藥

出遊前,駕車者應該儘量避免服用解熱鎮痛藥和某些抗過敏藥。這些藥含有使人昏睡的成分,服用後會使人困倦,而在開車中打瞌睡或者視力模糊是十分危險的。如果確實需要服用這類藥物,就應該將行程推遲,不要勉強駕車出遊。

不疲勞駕駛

疲勞駕駛是引發車禍的危險因素之一,因此在行駛中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一般自駕遊中,每次駕車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每天駕車不能超過8小時,中間可以小睡一會兒或下車活動,拍下照、欣賞下自然風光,呼吸新鮮空氣,並用熱水洗臉。如果有條件,出遊最好結伴而行,交替開車以保證旺盛的精力。

保持車內空氣新鮮

車廂內人多、空間小,人體代謝產物也多,其中二氧化碳排出量最多。當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0.5%時,人就會出現頭痛、頭暈等不適感。加之汽車發動機產生的一氧化碳,均可使車廂內空氣品質下降。因此,車窗要適度打開,通風換氣,或者打開車廂內外空氣交換開關,讓車廂內保持空氣新鮮,才能保證乘車人的身體健康。

不宜開太響音樂

許多駕駛員喜歡在開車時聽廣播或音樂,認為這樣有助於提高大腦的興奮程度,減輕疲勞,使單調的旅程充滿情趣。其實,開車時最好不要聽節奏過於強勁的搖滾樂等,也不要聽具有催眠效果的小夜曲,音量也不宜過大,否則美妙的音樂就會成為噪音,既損傷了聽力,又分散了注意力。

騎行的朋友要注意

綠色出遊,騎單車遊綠道已成為目前的時尚。在自行車旅行中保持警惕性,保管好自己的財物、照相機等貴重物品也是非常重要的。由於疲勞、注意力分散等原因,往往容易出現鬆懈、麻痹等現象。一定要提高警惕性,否則可能不僅是造成自己的經濟損失,還可能誤事。

健康錦囊

服裝:現在天氣比較暖和,騎行最好能購置專門設計的短騎行服。如沒有騎行服,特別是騎行褲時,可直接穿著有彈力的緊身褲,裡面不要再穿著其它服裝,並且在經常摩擦的部位塗抹一些能起潤滑作用的油脂。有太陽時騎行應穿著長袖上衣和遮陽帽,以免曬傷皮膚。

為防風吹和小飛蟲侵入眼睛,要準備好騎行眼鏡。有色的可防強烈的陽光照射,無色的適用于陰天,還有一種淺黃色的專門適用於夜間。準備一個小藥箱也是必不可少的。準備藥品包括:治療腹瀉、腸胃不適、感冒、水土不服、消炎、創可貼、繃帶等外傷藥物,眼藥水等藥品。要多準備一些飲用水(每天需5到10升)。

長途騎行後兩腳會充血腫脹。休息時要平躺,盡可能把腳墊高,以促使血液迴圈。如有坡度不大的斜坡,也可頭朝下地躺下休息片刻或把腳放在自行車上休息一下。正午有太陽時氣溫太高,白天騎行體力消耗極大,容易中暑等,不宜騎行。最好選擇在早晚騎行。

假期出去遊玩都是件開心快樂的事情,

大家一定要做好各種預防措施,

開開心心地度過五一假期!

偷偷告訴你一個小秘密:

超10萬粉絲已經給小編點zan了

你也來一個吧!

十萬佛山人都在讀

就不用太擔心防曬問題,因此游泳前多是簡單做一些防曬處理就匆忙下水了,個別人甚至根本不塗抹防曬霜,便長時間泡在水中享受清涼。可沒想到,回家後很多人開始出現皮膚發紅、瘙癢等症狀,嚴重的還會起水泡、水腫,這實際上是急性日曬傷的表現。

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 譚德友:

到海邊遊玩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帶創可貼還要帶上胃藥、治拉肚子的(利特靈、黃連素)、清涼油(免得中暑),有其它病史的就自己多備些常用藥,帶藥不怕多,藥丸小也不占地方,不過打包時記得寫清品名以免吃錯藥。

特別提醒,過敏體質的人最好不要到海邊去旅遊。

健康錦囊

急性皮膚曬傷,可以及早用冰袋進行冰敷降溫處理,如果皮膚僅僅是曬紅、疼痛感不強的話,一般幾天後就會好轉。如果症狀較重,可以適當使用爐甘石洗劑;患者出現全身脫皮、劇烈燒灼感或瘙癢感、發燒、水泡等症狀時,應儘快去醫院皮膚科治療。

游泳常見的皮膚問題,包括游泳者癢疹、海泳者皮膚疹、水母咬傷、海膽刺傷、移行性幼蟲疹等。引發“海泳者皮膚疹”的原因,目前尚未證實,但通常是在離開海水數小時後,出現在泳衣遮蔽處,尤其是受壓迫的部位,如男性的臀部與腰部及女性的胸部,症狀包括局部紅色丘疹、膨疹或水泡,會有瘙癢與灼熱感。一般在持續7—10天后,會自然痊癒。

“游泳者癢疹”與水中的血吸蟲幼蟲有關,當你涉水而過或泡在水中時,血吸蟲的幼蟲會趁虛而入,進入暴露在泳衣外的皮膚,引起癢感、刺痛感或局部紅疹的現象,數小時後會消失,隔10~15小時後,於暴露位置會再度出現紅色疹子。治療方式以症狀治療為主。避免游泳者癢疹及海泳者皮膚疹,就是遊完泳馬上以清水沐浴、徹底清潔皮膚,並用毛巾擦乾身體。

賞花的朋友要注意

五一賞花也是市民出遊的好選擇,但一些花粉過敏症的市民,賞花會出現花粉過敏,常見的花粉過敏的原因是:春季晝夜溫差較大,皮脂的分泌時多時少,加上飛揚的柳絮、飄揚的花粉四處飛散,隱藏在空氣中,並隨空氣的流動到處飄散,很容易附著在人體皮膚表面、堵塞毛孔,如果不能及時清洗皮膚,就易引起皮膚過敏。

另外,春暖花開的季節,也是蜜蜂最繁忙的時候,賞花時儘量不要去碰蜜蜂,更不要去招惹馬蜂,不要用石頭砸或棍棒去捅馬蜂窩。若不慎觸動了蜂巢,應就地蹲下,待蜂群活動恢復正常後再離開。遭受蜂蜇應立即拔出毒刺然後用清水沖洗傷口並立即上醫院治療,切不可用手擠壓,以免毒液擴散。

健康錦囊

有些遊客過敏反應特別嚴重,那麼外出踏青賞花時一定要戴上口罩。遊客應儘量減少與致敏花粉的接觸;特別是在有風的天氣,更不宜長時間在戶外停留;儘量少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要隨便去聞花草;有過敏史的兒童不宜任其在草地、落葉很多的庭院或郊外長時間逗留玩耍。

為了防止意外情況,這些有過敏反應的遊客外出時最好準備脫敏藥物,外出踏青賞花郊遊時,要準備一些脫敏藥物,如開瑞坦等,遇到皮膚發癢、全身發熱、咳嗽、氣急等狀況時,如果症狀較輕,可自行口服抗過敏藥物,一旦出現較重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診治。如果實在不放心的話,出行前可以去醫院做個過敏原測試,看看是哪些過敏原會引起過敏,知道後就遠離這些過敏原。

“自駕游”的朋友要注意

一些剛買下新車的消費者都有計劃著駕車出遊,試試新車,如果駕駛新車上路一定要注意通風,預防新車“異味”的侵害。

自駕出行前,首先應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個全面瞭解,不要等出行的日子到了,突然發現身體不適,抱病前往。有條件的話,最好是在出行前進行一次身體檢查。如果沒有條件做健康檢查,起碼也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心中有數。否則,一旦病倒在外,缺醫少藥,人地兩疏,很容易貽誤病情。

健康錦囊

少服抗過敏藥

出遊前,駕車者應該儘量避免服用解熱鎮痛藥和某些抗過敏藥。這些藥含有使人昏睡的成分,服用後會使人困倦,而在開車中打瞌睡或者視力模糊是十分危險的。如果確實需要服用這類藥物,就應該將行程推遲,不要勉強駕車出遊。

不疲勞駕駛

疲勞駕駛是引發車禍的危險因素之一,因此在行駛中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一般自駕遊中,每次駕車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每天駕車不能超過8小時,中間可以小睡一會兒或下車活動,拍下照、欣賞下自然風光,呼吸新鮮空氣,並用熱水洗臉。如果有條件,出遊最好結伴而行,交替開車以保證旺盛的精力。

保持車內空氣新鮮

車廂內人多、空間小,人體代謝產物也多,其中二氧化碳排出量最多。當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0.5%時,人就會出現頭痛、頭暈等不適感。加之汽車發動機產生的一氧化碳,均可使車廂內空氣品質下降。因此,車窗要適度打開,通風換氣,或者打開車廂內外空氣交換開關,讓車廂內保持空氣新鮮,才能保證乘車人的身體健康。

不宜開太響音樂

許多駕駛員喜歡在開車時聽廣播或音樂,認為這樣有助於提高大腦的興奮程度,減輕疲勞,使單調的旅程充滿情趣。其實,開車時最好不要聽節奏過於強勁的搖滾樂等,也不要聽具有催眠效果的小夜曲,音量也不宜過大,否則美妙的音樂就會成為噪音,既損傷了聽力,又分散了注意力。

騎行的朋友要注意

綠色出遊,騎單車遊綠道已成為目前的時尚。在自行車旅行中保持警惕性,保管好自己的財物、照相機等貴重物品也是非常重要的。由於疲勞、注意力分散等原因,往往容易出現鬆懈、麻痹等現象。一定要提高警惕性,否則可能不僅是造成自己的經濟損失,還可能誤事。

健康錦囊

服裝:現在天氣比較暖和,騎行最好能購置專門設計的短騎行服。如沒有騎行服,特別是騎行褲時,可直接穿著有彈力的緊身褲,裡面不要再穿著其它服裝,並且在經常摩擦的部位塗抹一些能起潤滑作用的油脂。有太陽時騎行應穿著長袖上衣和遮陽帽,以免曬傷皮膚。

為防風吹和小飛蟲侵入眼睛,要準備好騎行眼鏡。有色的可防強烈的陽光照射,無色的適用于陰天,還有一種淺黃色的專門適用於夜間。準備一個小藥箱也是必不可少的。準備藥品包括:治療腹瀉、腸胃不適、感冒、水土不服、消炎、創可貼、繃帶等外傷藥物,眼藥水等藥品。要多準備一些飲用水(每天需5到10升)。

長途騎行後兩腳會充血腫脹。休息時要平躺,盡可能把腳墊高,以促使血液迴圈。如有坡度不大的斜坡,也可頭朝下地躺下休息片刻或把腳放在自行車上休息一下。正午有太陽時氣溫太高,白天騎行體力消耗極大,容易中暑等,不宜騎行。最好選擇在早晚騎行。

假期出去遊玩都是件開心快樂的事情,

大家一定要做好各種預防措施,

開開心心地度過五一假期!

偷偷告訴你一個小秘密:

超10萬粉絲已經給小編點zan了

你也來一個吧!

十萬佛山人都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