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人死後有個風俗,乾隆和慈禧也不例外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很普遍的喪葬風尚,稱為“壓舌”,指的是用東西放在死去的人嘴裡把舌頭壓住,這種習俗在皇室和民間都很普遍的。

人死之後,為何要把舌頭壓住呢?

一是壓住舌頭,到了另一天天堂免得惹口舌之災,不是有人說,“舌頭是萬惡之源”。許多人的災難都是舌頭惹的,以是古人以為把舌頭壓住就好了。

二是不讓死者做餓死鬼,晚輩為了進獻逝者,將物品塞進者死的嘴裡,怕到黃泉路上忍饑受餓,所以,壓舌也叫“飯含”,

就是給死者吃飯。

三是嘴裡含上珠玉等寶貴之物,可以起到防腐。古人以為,人體有七漏:鼻子二、耳朵二、嘴一、繁殖一、肛門一,人死後,都要塞上,可以使之不腐臭。

以是,在我國古代,上自天子,下至蒼生百姓,死之後,都要壓舌。

清代皇族則依據等級、地位而殊有區別。

雍正九年九月,雍正帝在中宮皇后烏喇那拉氏煙氣之後,匆忙下旨,他要去為皇后壓舌。可是遭到大臣的一致反對,雍正帝很生氣,說:“我一定要去,我和皇后在一起生活了40多年了,感情至深,我一定要送她最後一程。”

但是大臣們極力勸阻說道:“人在咽氣之前,最後的一口氣是他一生中最齷齪的,活人最忌諱的。這次一旦皇上前去壓舌,這最後一口氣如果噴到身上,那可就麻煩了。

雍正很迷信的,以是,縱然他和皇后的感情再深,一旦涉及到了自身,也會望而生畏的。他公然聽命了挽勸,沒有前往壓舌。

乾隆帝在棄世當年,選中了一個驚奇的壓舌,那便是知了,用漢玉砥礪而成,線條流通,簡捷細膩。

慈禧太后的壓舌是一顆大大的夜明珠,1928年,孫殿英盜掘慈禧陵時,對慈禧的壓舌是如許形貌的:“她的口中含有一顆很大的夜明珠,這顆珠子分隔是兩塊,合攏便是一個圓球,分隔時透明無關,合攏起來則透出一道綠色的冷光,夜間在百步之內可照見髮絲。”

這段描寫,足見這顆夜明珠的寶貴。

為了掏出這顆壓舌的珠子,盜陵兵匪他們想掰開慈禧的嘴,然則,死人牙關緊閉,慈禧就是不開口。

於是,兵匪們把慈禧倒掛,腦殼朝下,拍打身材,但仍舊吐不出來,發急萬分的兵匪末路羞成怒,便在慈禧的臉部刺了一刀,在刀口處掏出了夜明珠。盜案發生後,引起世界譁然。

盜案發生後,引起世界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