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語“逐鹿中原,問鼎中原”的釋義

本文為“史家之韻”原創,首發企鵝;歡迎關注:史家之韻。

在我國古代歷史文化中,當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的時候,各路諸侯常常會說一句“逐鹿中原”或“問鼎中原”,那麼這句話裡的“中原”指的是哪裡?問鼎的“鼎”又指的是什麼呢?下面,

本文簡要介紹一下這句成語的出處及涵義。

逐鹿中原最早見於《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代指百姓、人口;中原:本來指我國黃河中下游一帶的河南省,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後泛指整個中國。

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問鼎中原”中的鼎:夏朝初年,夏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徵。夏、商、周三代均以九鼎作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後來周室逐漸衰落,九鼎也不知所終,因而這九鼎的下落,至今仍是一個謎。

據《左傳》記載,魯宣公三年(西元前606年),楚莊王借北伐之機,把楚國大軍開至東周首都洛陽南郊,並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周天子派使者王孫滿前往慰勞,楚莊王便向王孫滿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王孫滿機智的談九鼎製作的年代和傳承的經過,

最後才委婉的說“周朝的國運還未完,鼎的輕重是不可以問的。”莊王聽了也無話可說。從此以後,人們就將企圖奪取政權稱為“問鼎”,而周天子定都在洛陽,故稱“問鼎中原”。

在古語中,“中原”指的就是我國黃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區,以今河南省為中心,

向周邊再逐漸擴散。翻看河南省的歷史,我們可以驚奇的發現:我國歷史上的八大古都,河南就獨佔了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及商丘、南陽、許昌、濮陽等古都。河南省是我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省份。先後有20多個朝代在河南省內的城市建都。從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由於河南省地處中原複地,任何英雄豪傑欲奪取政權大多會在這中原地帶進行最後的決戰,因而在古代歷史中,河南省的戰爭最頻繁的地區之一。比如著名的周滅商的——牧野之戰(今新鄉附近),曹操統一北方決定性的——官渡之戰(今河南中牟東北),劉秀與王莽決定性的——昆陽之戰(今河南省葉縣),圍魏救趙中的伏襲之戰——桂陵之戰(今河南長垣),岳飛抗金的大部分戰爭均是發生在河南,比如朱仙鎮大戰,安史之亂中的極其慘烈的——睢陽血戰(今河南商丘市睢陽區)。

河南省作為中華歷史從夏朝到宋代近3000年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而也產生了眾多的名人故事,筆者將在以後的文章中再作介紹。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

劉秀與王莽決定性的——昆陽之戰(今河南省葉縣),圍魏救趙中的伏襲之戰——桂陵之戰(今河南長垣),岳飛抗金的大部分戰爭均是發生在河南,比如朱仙鎮大戰,安史之亂中的極其慘烈的——睢陽血戰(今河南商丘市睢陽區)。

河南省作為中華歷史從夏朝到宋代近3000年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而也產生了眾多的名人故事,筆者將在以後的文章中再作介紹。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